机遇、国情与中国跨世纪振兴_第一世界论文

机遇、国情与中国跨世纪振兴_第一世界论文

机遇、国情与中国跨世纪振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情论文,中国论文,跨世纪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文明史上,我们中华民族虽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桑,却是迄今为止唯一得以完整地延续下来的最古老的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但是,在当今世纪之交和千年交替之际,作为拥有古老中华文明的中国正面临着如何向现代文明转变,如何追赶飞速发展的人类文明脚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世纪全面振兴的巨大挑战。

从20世纪一百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实际上反映了从近代之后(主要是从鸦片战争之后)百年衰败、百年救亡和争取百年振兴的全民族奋斗的过程。或者说这是一个把衰败、落后、挨打之下压抑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社会生产力解放出来、发展起来的充满悲壮的历史进程。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种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差距、重新振兴中华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初级阶段的理论树起了中国发展、振兴的新的路标。这个路标表明:我们中国要用一百年时间实现人家用几百年实现的现代化目标。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实现中华民族的跨世纪振兴?回答是:只有靠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别无它路。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这种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加上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继续增长,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二,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的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出来。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建立了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

但如果深入一点思考的话,若就世纪之交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条件而言,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五点:

(1)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在中国同前苏联的7000 公里的边界上百万大军30年相互对峙的紧张局面消除了,随之而来的是和睦相处,边贸增长,合作扩大。“独联体”各国纷纷同我发展合作关系。不管它们今后如何变化,在20年内成为友好国家的可能性相当大,而变为敌对国家的可能性相当小。

(2)美国虽然是唯一超级大国, 但它在“冷战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千方百计控制因苏联解体后的世界秩序不使之失控或无秩,其实质是追求由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或者说维护“一超”地位,并力图一直保持到下个世纪。同时,它要解决国内社会病态危机(种族矛盾、阶级矛盾、吸毒、犯罪等);要继续振兴发展美国经济;要对付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之间的激烈市场竞争(与欧盟、日本)。美国面临许多问题的挑战,要长期花力气解决,所以从战略上看,它们需要中国这一个“大国”,增加其竞争的份量,中美摩擦虽有,但冷静处理,是可以在摩擦中求合作、求稳定、求发展的。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之内,中美关系将基本保持一种“非敌非友”的战略定位,而不会发生敌对对抗。

(3)欧盟在“冷战后”重点面向亚洲,面向中国, 谋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看中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我们也正好“打市场牌”,发展多元贸易,更没有必要担心欧盟会单独或联合美国对付中国。相反,欧盟是我们在大国关系中可以利用的一个战略平衡力量。

(4)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处于一种“失落感”的云雾之中,对发展方向产生模糊,因此,至今更加瞩目于我们,寄希望于我们。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如和平与发展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政治、经济和贸易平等问题,环保问题,大小国家一律平等问题以及富国对贫困国家责任问题等,其立场、观点同我们几乎完全一致或近似。所以,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5)从周边国家环境来看也对我有利。目前虽然我们同日本、 东盟一些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钓鱼岛、南沙群岛主权之争),在其他某些问题上也存在某种分岐、矛盾,但周边无敌国,睦邻友好,经贸合作,保证了周边安全与稳定。尤其是同周边的“四小龙”多年来的相互补差,对我经济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大陆与港、澳、台经济的汇合。尤其是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之后,更促进了经济方面的相互融合,这在中国走向21世纪进程中独具有利条件。

显然,从总体上看,世纪之交的国际环境对我有利,是一个大好机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应如何把握好这种机遇。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丢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这一认识,表明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深思熟虑和战略眼光。

确实,在中国历史上经过百年衰败、百年救亡之后,百年振兴的新机遇已经来临,而这样的机遇对中国来说是难得的。所谓机遇就是机会、时机,恰好的时候,千载难逢,一朝得遇。

机遇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同国家如何抓住机遇即用何种途径、手段实现自己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看看世界历史:美国至今才立国222 年,它是靠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机遇雄居世界之首的;英国是最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它是靠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靠殖民主义统治称雄一时的;日本是后起的发达国家,但它最初却是靠侵略战争即靠甲午中日战争得到《马关条约》中国赔款奠定工业革命基础才发展强大起来的;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一片废墟,但它们是靠着战后东西方“冷战”机遇,靠着美苏争霸平衡,靠着“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重新崛起的;至于亚洲“四小龙”则是靠着战后几十年“冷战”中地处边缘地带相对安全环境和60、7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机遇而发展起来的。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近30年时间里,我们取得过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我们也被迫卷入了东西方“冷战”,并不得已而参与打了两场局部战争和三场边境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而且我们自己有过超越历史阶段的“大跃进”的重大失误和“文革”十年内乱的重大错误,错失了几次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从而使我们国家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不过幸运的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近20年里,邓小平同志率领我们抓住了国际形势发生的重要变化和时代主题出现转换提供的机遇,果断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把中国引向改革开放的经济振兴之路。现在,“冷战”结束,世界大变动,走向多极化,又逢世纪之交,中国大发展的新机遇又一次来临。事实上,这一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是同党中央第三代领导人八年多来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导下审时度势、灵活应变、致力于改善外部环境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人们记忆犹新,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之后,美国等西方七国对我国实行制裁,施加种种压力,企图使我屈服。但我们国家坚决顶住。而打破西方制裁的契机是1990年8月至1991年1月相继爆发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在这场突发的国际冲突危机的处置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求于我,我们就抓住时机,利用矛盾,各个击破,使西方的制裁最终破产。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突发的苏东剧变事态促使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注意力转向了东欧和苏联,中国就利用世界大变动的契机,采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集中全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应变之策,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所以有的西方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称:“中国是乘乱而崛起。”

如前所说,中国曾长期受到苏联在中苏边境“百万陈兵”的军事威胁,北部边境的重压一直使我们陷于不安的困境,极大地影响和牵制了国家力量的合理配置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但90年代初以来,中国改善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契机最先恰恰是从苏联解体开始的。我们尊重苏联解体(1分为15)后人民所作的选择, 不失时机地加强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全面合作,并同俄罗斯建立起“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签署了《中俄哈吉塔边境地区裁军协定》。这就使我国同这些国家长达几千公里的边界成为一条睦邻友好的和平边界。

所有这些事例都表明:对我有利的条件和大好机遇来之不易,但最关键的是能否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发展。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要在一百年初级阶段的后50年(即2000年至2050年)中实现中华民族跨世纪的全面振兴,是相当艰巨的。为此,我们对所处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应当有清醒的全面认识。如果换一种思路或角度去思考,可以看到,在中国基本“国情”方面有着以下一系列值得注意的“世界第一”、“世界仅见”或“世界独创”。

--中国的现代化宏伟目标,全面振兴条件:需要大变革、大发展和大投资,是世界第一;

--中国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公共建设工程,是世界第一;

--中国到2000年将达13亿人口,所需国民教育人数,是世界第一;

--中国领导人要考虑的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数量和规模,是世界第一;

--中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1.4 %的人口记录,是世界第一;

--中国目前已超过12亿5千万的人口及每年净增1千3 百多万人的巨大人口包袱,是世界第一;

--中国国内东西南北中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第一;

--中国应付挑战、应变能力,也堪称世界第一;

--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改革开放,创建“四个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海南整个省的全面开发开放战略、打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牌的魄力和效应,这些也为世界所仅见;

--中国改革“先农村、后城市”的推进步骤和“先沿海、后内地”的总体发展战略构想及其操作,又是世界所独创;

--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之难度,亦是世界第一;

--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生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更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创举。

--中国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局势,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当时对中国第三代领导人说:“我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我们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办好,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可以了。”如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条件下成功了,这无疑是以“韬光养晦”的战略取胜的另一种世界第一。

……

上述这一系列“世界第一”、“世界仅有”和“世界独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挑战确实是巨大的,说明了中国“国情”中许多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是同时并存的,而我们就是要在这充满挑战的两重现实条件下,抓住机遇,大踏步地迈向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寐以求的百年振兴。总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有着无限的希望。特别是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的圆满成功,更使我们对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增加了一份必胜的自信。在当今之世,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中国发展振兴的前进步伐,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预言的那样:“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标签:;  

机遇、国情与中国跨世纪振兴_第一世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