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618500
摘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新生儿脐带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2月-5月间出生1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80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夹法进行结扎,3天后常规松脐带夹,让脐带残端自行脱落;而观察组采用脐带夹结扎,3天后行二次修剪法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处理。然后对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不同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情况、炎性分泌物、残端擦挂、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采用二次修剪法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脐带出血、炎性分泌物的新生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松脐带夹处理新生而脐带残端的人数,脐带脱落时间与脐窝完全干燥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采用二次修剪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也可避免护理不当所致擦挂损伤,而且愈合快,出院后护理方便,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脐带夹;二次修剪
临床上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妇产科的临床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1]。临床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方法有很多,如常规松脐带夹法、二次修剪法等,这些方法应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新生儿脐带不出现渗血与出血情况,避免细菌侵入对新生儿身体造成的影响[2]。我院将2018年2月-5月间出生1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松脐带夹法、二次修剪法对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处理,评判各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出血、炎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出院后护理方便,有效控制了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及渗血,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8年2月-5月间出生1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新生儿42例,女性新生儿38例,体重在2.5-4.5kg之间,平均为(3.5±0.5)kg;对照组中男性新生儿40例,女性新生儿40例,体重在2.8-4.4kg之间,平均体重(3.6±0.7)kg。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任何疾病,身体健康,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80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夹法进行结扎,常规松脐带夹,让脐带残端自行脱落;而观察组在运用二次修剪法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处理。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方法主要为:新生儿出生后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使用脐带夹套入脐带,在距离脐轮0.5cm处将脐带夹夹紧(注意不能夹到皮肤),切断即完成脐带处理,脐带断面使用2%碘酊消毒,脐窝周围皮肤用75%酒精脱碘脐带包包扎,24h后暴露残端,72h后将脐带夹打开;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主要方法如下: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用相同方法进行消毒后用脐带包包扎,72h后常规消毒后用无菌剪进行二次修剪,将脐带残端从脐带夹下面进行修剪,用2%碘酊消毒残端面后脱碘并包扎。同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日常脐部护理,在每日沐浴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用不同方式处理脐带残端后出血、炎性分泌物、残端擦挂,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的情况。评价指标:脐部出血:残端脱落前仍伴有不同程度渗血。炎性分泌物:脐部红肿,有液性分泌物。残端擦挂:护理不当所致摩擦,擦挂。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式处理脐带预后情况
表1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式处理脐带预后情况[例(%)]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修剪法进行包扎后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腋窝完全干燥的时间均比对照组采用松脐带夹法处理脐带的时间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脐带断面暴露在外,在正常情况下残端会逐渐坏死、脱落,断面在10-14天可完全愈合。脐带残端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于细菌的生长,会有炎性分泌物产生、导致脐部出血、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新生儿脐部进行适当的处理显得极为重要[4]。
新生儿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造成脐窝和脐带的粘连,但在表面看来却很干净,这时应对新生儿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常用碘伏或75%酒精进行消毒。常用的处理脐带的方法有松脐带夹法和二次修剪法。采用松脐带夹法进行脐带处理后,残端干而硬不易脱落,易出现擦挂而损伤出血,增加脐部感染率,有时脐带残端脱落不彻底,在体表被摩擦、牵引,可导致脐带渗血,使新生儿哭闹不止。使用二次修剪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进行修剪并24h包扎,对残端进行保护,次日即结痂,不会出现残端的摩擦,牵引所致的损伤,愈合快,出院后护理方便,有效控制了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在新生儿出院前应教会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脐部出院后消毒的方法,告知在其自然脱落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次试验采取松脐带夹法和二次修剪法对脐带进行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二次修剪法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相比松脐带夹的方法可减少脐带出血、炎性分泌物产生的几率,具有显著差异,且脐带脱落时间与脐窝完全干燥时间比对照组短。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进行脐带二次修剪处理,愈合快,出院后护理方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了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所以该方法优于一般处理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芳,诸葛苏必,雷美娥.新生儿脐带残端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16,7(6):423-424.
[2]肖文君.探讨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6,26(8):424.
[3]马力凤.新生儿脐部残端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20(29):2895-2896.
[4]夏雪荣.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法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4(4):2424-2425.
论文作者:周华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脐带论文; 新生儿论文; 方法论文; 分泌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