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悄然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将会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也 将使文化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在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递进嬗变 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面临的不仅是知识的较量,经济的较量,更是文化的较量。充 分估计知识经济时代降临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影响,准确把握我国加入WTO以后文化建设 的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在新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
为了了解未来时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些基本 特点有所阐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指出:“知 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在现实生活和 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信息化。信息化是相对生产力 而言的,全球化是相对生产关系而言的。在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资本和 劳动力,而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 用。未来的知识产业将涵盖人类所有的生活与生产领域,因为“知识产业”包括了教育 、研究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等的行业与领域。[美]彼得·德鲁克通过 对人类知识史的考察,对知识的历史发展与演化进行了详尽的阶段性分析。他认为,启 蒙时代的“知识”,主要指的是智能,即隐含经验类知识;工业时代的“知识”,主要 指的是应用知识,即编码型知识;到知识时代,“知识”指的是“知识的知识”。这种 “知识的知识”与以往的知识相比,具有两个不同特点:一个是它“显示于行动之中” ;二是它“必须是高度专门化”的知识(注:[美]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上 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经合组织在对“知识经济”中“知识”概念进行界定时指 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编码型知识,即能量化的客观性理 论知识;另一种是隐含经验类知识,即不能量化的实践性知识,相当于人头脑中属于经 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
关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经合组织认为是:1、科学与技术的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 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行业在 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4、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从 社会发展变迁来看,知识经济的特征可以列表示意如下:
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示意表
类别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交往手段物流经济 信息经济
产业结构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高科技经济
自然资源难以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
人力资源 劳力经济 智力经济
从以上示意表中不难看出,就经济形态而言,知识经济社会与人类已经出现过的两种 社会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比,在四个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最显著的表征就是信息化——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诞生。迄今为止 ,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及其应用像互联网发展得这么快速,对我们的生活 方式、劳动方式、思维方式、交际方式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人类将走向新的文明。以信息传播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未来社会 联结的纽带。互联网不仅是信息传播技术的代名词,而且将给人类提供一种以信息数字 化为标识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它已超越了纯技术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文化现 象,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新的走向。虽然它是否代表着新的文明的全部,是否代表人的全 部生活和需求,尚需拭目以待。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资本,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 革命。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长达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创造社会劳动财富的主 体是农民,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手工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其生产形式主要是自发的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所创造的财富也极为有限。在几百年 的工业社会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工人,劳动者的生产工具发展为以工具机、传动 机和动力机为主的机器体系,使人的体力得到延伸,功能得到放大,从而大大增强人类 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主要是资本和劳力。在知识经济社会里 ,劳动者是掌握信息资源的知识群体,所使用的重要工具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的机 器体系,劳动对象主要是人们开发创造的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劳 动与知识的结合达到新的水平,知识成了人们最重要的财富,是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资 本,创造性劳动成为人们劳动的主要方式,生产的是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这 一变化的出现,促使人类生活最主要的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有可能开始产生质 的变化:未来人类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已退居其次,而更重要的是从事精神劳动;这种劳 动既是生产劳动,同时又是文化活动;人们不单单为了谋生而劳动,更多的是他们在劳 动中追求着自身的更大的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与传统的农业文明甚至是工业文明时代完全不同的一 个全新的时代。
二、WTO表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在深层次上则体现为一种文化关系
有志者,事竟成,中国经过十五年艰辛曲折的谈判历程,终于叩开了世贸组织的大门 ,于2001年11月10日被批准加入WTO。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访问美国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入世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自成立以来,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 重要的作用。它的142个成员加上积极申请加入的国家和地区,其贸易、投资占全球的9 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联合国”。
中国“入世”,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经济全球化正迅速发展。中国“入世”,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创造有利 条件。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与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充分结合, 各自的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会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石广生部长在谈到我国加入WTO时认为:“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在科技革命的带动下 ,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前,‘新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经济结构加 速调整,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客观趋势,其基本特征是资本、技术、商品、信息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 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 动力和机遇。但不可否认,在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 情况下,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并不均衡。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面临更 大的压力和挑战。”(注:石广生《中国加入WTO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外交流》2000 年第7期。)
加入WTO,无疑会给21世纪的中国经济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符合我们改革的目标 和长远利益,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经济必须实 行更全面的开放政策。同时,加入WTO,将打破一些国家对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和引进 外国人才等方面设置的层层壁垒,为中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资金、技 术、人才的交流准备了条件。在合作与交往中,能够学习、引进、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的 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迅速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加入了WTO,就意味着我们已选择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对于这一概念,至今没有统一定义。比较通用的是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 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 赖性增强”。或者概括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 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对于这一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万本根、蔡方鹿认为:经济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包括技术、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在全球 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即 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 置。这使得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种发展的趋势和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 经济全球化。概括起来,经济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一是生产全球化;二是金融全球化; 三是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正在加强;四是投资外向化的现象正日趋凸现;五是贸易自由化 的范围迅速扩大(注:参见万本根、蔡方鹿《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河 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6期。)。
不管是我国加入WTO还是经济全球化,人们首先更多地关注是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比如 对国内企业和外贸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对整个经济的牵动,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对人们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和直观的影响作用,涉及到千家万户的 衣食住行,人们对这一显性的影响感受直接且强烈。但还有另外一些间接地更深层次的 隐性影响,则往往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说人们一下意识不到,需要一个较长 的时期和渐进的过程,这就是文化层面上的影响。
考察人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现象——不管是精神现象还是物质现象,最终都会积 淀为一种文化现象,才能长久和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形成模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浸润于 社会机体之中,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接受并规范自己的生活。不同的遗传基 因可以孕育不同的人种,不同的经济“基因”可以孕育不同的生活,同理,不同的文化 “基因”可以孕育不同的思维和观念。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能思想,从这个 意义上讲,文化层面上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加入了WTO,在接受了WTO的经济 机制和规则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与WTO相匹配的文化要素,比如思维模式、 审美经验、表述习惯、语言存活等等,这些看起来若明若暗、似有似无的文化基因,常 常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审美观念。那种只崇拜经济和技术 ,视文化为可有可无的人,不是无知,就是短视,或者还有第三种——别有用心。这都 是我们需要加以指出和警惕的。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物质世界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拉越近,而 且精神世界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放眼我们身边大街小巷霓虹灯闪烁下的娱乐文化 和信息时代带来的网络文学,不难看出这一变化。文化作为经济的结晶和深层反映,在 某种程度上对这种变化感受更为深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文化的相融互 补已成必然。这就使中国文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犹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所 发出的感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如何抉择?不管人们接受不接受,加入WTO,必然随之要引进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样式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双刃剑效用,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大大激活我们自己的文化创造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对外开放最大胆的时候,也是民族自己的创作最活跃的时候。比 如中国唐代向世界开放的博大胸怀,促成了伟大的贞观盛世,出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代高 峰——唐诗;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的开放热潮,直接促成了新文化运动,诞生了 许多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文化样式,诸如白话文、新诗、现代话剧、现代历史小 说、现代音乐教育等。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浓缩了近现代西方文学几百年的发展 历程。中国入世入后,不仅是经济建设步入了与国际接轨的快车道,文化建设也同样会 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从消极的方面看,我们所接纳的世界文化,未必都是精品良种 ,滚滚西潮席卷而来之时,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尤其是中国国情异于西域,文化 东移,或许会有诸多水土不服之处,接种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是需要我们自己有 较强的免疫力和定力去选择和消化之。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承 担着守护者的责任。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 生产力的构成和创造财富的手段。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 将拥有整个世界。”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推进中国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 ,繁荣新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各种贸易谈判中, 总是以“贸易自由”为理由,千方百计地迫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放其文化市场。 据1998年《华盛顿邮报》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介绍,美国最大 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大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 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 1996年美国的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美国其他任 何产品。这些美国的文化产品不但占领别国的文化市场,同时也输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对别国的文化形成明显的冲击。中国在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势必会受到美国文 化的持续冲击。在这方面,中国既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小 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有待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还属于没有得到充分 开发的产业。并且,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出口额很小,这不利于把优秀的中华文化推 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成果。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市场,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需要加快中国文化产业的发 展,使中华文明的复兴和发展得到文化产业这一物质载体的支持,从而使其更加广泛地 传播开来(注:参见万本根、蔡方鹿《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河南大学 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6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有人统计,文化 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商品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经济的知识 化,另一方面是知识的经济化。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第一产业。在美国,信息产业作为 头号产业,其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 口已相当于产业出口额的40%;美国影视产品的出口值超过了航天工业出口值,其体育 经济收入超过了石油工业收入与证券交易收入。在日本,文化产业是仅次于汽车制造业 的第二大产业。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加入WTO的挑战,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最近纷 纷开展文化产业的调研,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新规划。北京正在制定“十五”规划中的文 化产业发展。在北京蓝皮书(城市发展规划)中,把文化产业作为五个经济增长点中第三 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确定了高档次、多样化、开放性的文化产业定位,正在 制定新世纪上海文化发展3年规划,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成为增强上海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和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当然,我们应 该清醒的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总 值中比重很小,我国的外贸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已居第11位,而我国的图书出口在1996年 仅为1700万美元,占世界图书市场0.1%的份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落 后状况(注:张鹏《加入WTO后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索(哲社版) 》(重庆)2000年第12期。)。
加入WTO后,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机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归纳 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开放有益。其益有三:第一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的文化产品独具优势——五千年的悠久历史,50多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取之不尽 的文化资源,规模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如果开发出来,前景喜人。
第二会促进我国文化视野和文化观念的调整。WTO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之 上的,其基本要求和市场运行机制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不仅在硬文 化方面,如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市场、文化服务等显性文化,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和制约;而且在软文化方面,如文化体制、文化视角、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文化意识 等隐性文化,也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扬清去浊、 正本清源、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是我们今后需要更加注意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三会促进我国文化领域法制化建设的完善。WTO是一个世界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它的 前提是市场经济,基础是自由竞争,目标是贸易自由化。这对于规范我国的文化市场, 发展我国的文化产品,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从法律上提供了支持和保护,有利于我国 在同一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二是守土有责。
在今天,大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 化体系中,唯有中华文化历千劫经万难而仍然生生不息,延续不绝,巍然屹立在世界的 东方,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么灭绝,要么异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整合功能。也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精神的 强大生命力,因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西方国家遏制、挑战的首选目标。有文章指出:美 国的决策者认为,美国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通过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使美国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更强大, 就能建立由美国的价值观念支配的国际政治秩序,就能使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先和 主导地位。于是,美国强势文化利用其资本、科技和市场优势对其他弱势文化进行渗透 、控制和强行“市场准入”,提出所谓领导全球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及“以美 国价值观为价值观”的一系列文化“新干涉主义”的理论。美国在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 中,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倾销,占领对方的文化市场和信息空间(注 :参见万本根、蔡方鹿《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第6期。)。因此,在加入WTO后,在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的一体化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进步的、民主的和科学的要素,如提倡“天行健,君子自 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抛弃了自己应该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抛弃了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很难对 外来文化,哪怕是先进的外来文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实事求是的诠释,反而会在泥沙俱 下、鱼龙混杂的文化冲浪中无所适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那种利用强势文化推行 霸权主义的可耻行径就应该坚决予以抵制。这不仅是守土有责,而且也是对全球化的健 康有序发展负责。
三是创新有成。
中华文化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挺立潮头,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事 业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文化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曾精辟地论述过创新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竞争力 的大小,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与否。文化创新虽然不 及技术创新对国家的经济推动力来得那么直接和快捷,但作为给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软科学,仍然具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创新方面, 文化建设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培养文化的创新意识,倡导文化的创新精神,树 立文化的创新志向,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与自然科学等硬科学不同的是,文化创新尤 其要侧重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互补结构,可以为科技创新插上 健康有力的腾飞翅膀。
文化创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可以及时跟踪和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将会出现的新趋势 、新领域、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应对性的发展新思路、新手段、新对策,在知识经 济时代里,充当文化先锋的重要作用。
加入WTO后,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任重而道远。全球化、信息化、文化产 业化、文化市场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都对现在的文化体制、文化观 念、文化环境有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所存在着种种弊端,不能适应这一新形 势的变化要求,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所以,加入WTO之后,文化领域深层次的变革 也将会随之而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