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 158100
【摘 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方法 对我科2016年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突起。颅内动脉瘤按位置分为前循环动脉瘤和后循环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前无症状,少数病例可因体积大压迫周围神经结构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出现出血,脑血管痉挛,癫痫,进行性神经障碍等。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有。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在35岁-78岁,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在短时间内患者得以康复出院。
2、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
2.1.1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整洁清新,室内光线柔和,定时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温度在18℃一20℃,避免因冷热刺激而致血压升高,有吸烟史者戒烟,取得家属配合减少探视,饮食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软食,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鼓励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
2.1.2心理护理:病人术前常有恐惧、无助、焦虑等现象发生,护士应耐心解释,安慰,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如注入造影剂时病人可能感受到头部发热、发胀,这是可耐受的,术中要保持平卧,不可晃动头部,配合医生的指令,以免影响效果,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
2.1.3 完善相关检查:术前了解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情况,行TCD、颈部超声、CT、MRI、心电图、X胸片及全脑DSA等检查,评价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体征是否吻合。
2.1.4 术前三日遵医嘱给予氯吡格雷75 mg,拜阿斯匹林100 mg每日1次联合口服,术前12 h遵医嘱给予尼莫通5mL/h微量泵维持。目前术前术后未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影像学上则出现了颈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5 术前1天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备皮,禁食12h,禁饮6h。按医嘱做碘剂、青霉素或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术前记录肌力及足背动脉博动情况,作为术后观察对照,便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2.1.6 术前体位训练:因手术时要采取平卧位,并且必须保持不动,术后术侧肢体要伸直制动12h,术前指导患者练习伸胯平卧24h,直腿抬高、直腿翻身和床上排便,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减少手术并发症。
2.2术后护理
2.2.1 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24h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呼吸变慢、深,脉搏慢而有力,应警惕颅内出血。
2.2.2、观察穿刺点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沙袋压迫穿刺点6-8 h,右下肢制动8-12h,避免弯曲,咳嗽,大小便时也要避免用力,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
2.2.3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疼痛、麻木、刺痛,以防过度加压造成下肢动脉血栓。如果出现动脉搏动减弱、皮肤紫绀、发凉及肢体麻木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4术后患者多饮水利于造影剂的排出,术后4h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不能经口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促进造影剂排除。
2.2.5术后微泵输入尼莫地平可以预防脑血管痉挛,但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有发生静脉炎的可能,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
3、结果
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在短时间内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
4、讨论
颅内动脉瘤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目前最先进、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要求我们护士必须掌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使我们体会到,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华华,上海护理,2009年1月9卷1期,
[2] 刘美玲,现代护理与临床,2000年12月1版,
[3] 杨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第巧卷第67,
论文作者:于英杰,王甜甜,迟月,沈鑫,李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动脉瘤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颅内论文; 术前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