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镇国土资源所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大量的农用土地都已经被征用,导致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使土地资源得到持续性利用,需要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保护。针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促进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耕地资源;环境保护
引言
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以地域分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发展理论。然而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受到人员观念素质、管理水平与管理体系、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生态技术进步程度等多方面制约,导致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城镇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若受损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及时修复,一旦超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就会严重影响城镇化的建设。实行严格的土地整治是由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作为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的无序扩张占据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要大力开展城镇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充分利用土地工程技术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1废弃宅基地的利用问题
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居民点用地大约为2.5亿亩,人均用地最高为230m2左右,并且其中废弃宅基地的占地面积较大,具有点多和面广的特点,而且废弃宅基地耕不能耕、住不能住,普遍存在散、空、乱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宅基地中,将近10%的土地都为闲置土地,而部分村民在搬进楼房以后,在旧宅基地养了禽畜,村中的环境卫生相对较差,这对其他村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土地整治工作可行性不足,轻视农业文化振兴
根据社会发展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有必要运用更全面的生态视角开展治理工作。部分区域的工作人员不能够认真考察实际需求和自然规律,盲目迎合标准和既定的土地整治要求,造成在土地整治用采用过多的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还缺乏整体思考造成土地整治工作中原本的自然系统受到极大的破坏,严重对土地的自然风貌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破坏了一些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湖泊。
2.3整治不当造成的土地风蚀沙化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因为技术人员在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采用任何的防护手段,直接使用各种大型机械碾压地表、松动表土、开路修堤等,致使土质疏松的地表产生风蚀起沙的现象,出现大片沙地,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土地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改变了局部大气环流,从而影响了降水区域,致使区域干旱化的速度加快,最终造成区域植被加速退化,风暴发生率加大。实际上,土壤沙化主要以沙质沉积物为主,内聚力相对较差,并且质地较为松散,加上大风频繁出现的季节刚好是地表裸露的主要时期,深受干燥天气及大风天气的影响,土地很容易遭受风力的吹蚀,而沉积的母质及沙质化十分严重的土壤给风沙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被吹起来的细沙及灰尘造成了环境污染及空气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耕地减少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连锁反应
现在我国存在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问题,这一现象也伴随着土壤污染物增加,通常表现形式是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这显然与节约型和友好型用地理念相悖。另一方面,耕地占用也造成了耕地的自主净化能力受到破坏,对环境的保护能力和抵抗污染的能力降低,同时大量使用农用薄膜,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农膜属于非降解的塑料材料。通常情况下,会有超过一半的受损农用塑料薄膜遗留在土地中,日积月累会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污染。由于我国资源有限、环境承受能力和人口制约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建设的过程方面,出现了许许多多恶劣的生态问题。重点体现在生态土地面积整体锐减,森林生态系统破坏,草地绿化面积减少,土地退化,湿地面积缩小,城市公园和绿地短缺,土壤侵蚀和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地污染等许多生态问题。
3土地整治中存在生态问题的策略
3.1完善生态立法,提高生态管理意识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发展经验,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列入到《土地整理法》当中,从法律层面促进全民生态建设管理意识的提升。一方面,土地整治部门要加强与环境保障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联系,扩大自身在生态保护立法中的主动性,使整个土地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的整体目标中进行。另一方面,土地整治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自上而下的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在整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内部进行知识培训。从绩效管理、人员管理、思想意识管理几个层面入手,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建设意识。例如,湖南省在对洞庭湖周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时,充分利用了双微平台,对洞庭湖周边历史上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播报,全面提升了土地整治工作人员对洞庭湖生态作用的认识。
3.2加强废弃宅基地整治
最近几年,中国农村废旧宅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宅基地复垦还耕可以增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的。通过积极实施土地整治,慢慢地拆迁归并空心村以及零散村庄,有效提升农民的聚居程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废弃闲置的土地得到再次利用,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在用地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实现中国耕地占补总量的平衡。
3.3土壤治理技术
常用的土壤治理技术有挖掘填埋、客土法、土壤气提、低温热脱附等。其中,高污染区适合挖掘填埋,虽然这项技能对设备及操作的要求较低,但它不仅是简单的土方挖填平整,还需要准确计算土地平整的工程量,依据地形、地貌确定土地平整工程的施工方法,并采取水土保护措施,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丰富生态产业链,增加改善途径
通过丰富生态产业链,拓广生态问题改善途径对于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问题的解决也至关重要,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的力量。首先,有机地阶级和生态建设与土地产业发展。在城市中提高对重污染工厂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农村地区,需要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和绿色农业。同时,要大力依靠目前的工业技术,整合各方面先进的技术力量,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改善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土地整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整治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给予土地整治足够的重视,把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土地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虹晔.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2018(8):42-43.
[2]方永辉.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J].智库时代,2017(8):118-119.
[3]田金伟,李思杰,王鑫.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J].智能城市,2017,3(6):162,188.
[4]李颖.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探析[J].科技风,2019(12):110.
[5]赵文杰,张辉.基于生态景观建设理念的土地整治研究[J].四川水泥,2017(06):113.
论文作者:王继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土地论文; 生态论文; 整治工作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宅基地论文; 造成了论文; 土壤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