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_教育论文

教育投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_教育论文

教育投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亮点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育改革,亿万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启动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新的切入点

1.教育投资是高刚性投资。教育投资规模大小首先取决于投资主体欲望。影响教育投资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四个:

第一,对教育重视程度。2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绝大多数家庭更重视教育。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教育投资刚性。越来越多的人还自费参加各层次的成人教育。第二,人口规模。我国人口众多,决定了教育市场很大的潜力,可拓展空间很大。第三,个人及家庭支付教育成本的能力。目前我国居民已有一定的积蓄,“储蓄”的目的,“子女教育”居第一位。教育消费已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年均增长速度达20%左右。第四,教育投资风险小,投资回报稳定,社会有办学的积极性。

2.教育投资是国民经济短缺投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期教育投资不足造成人才资源严重缺乏,远远不适应市场需求。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就读,教育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缺部门。解决这一矛盾只有扩大教育投资。

3.教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助动器。国家要发展生产力,不能忽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内容,劳动者受教育年限越多,劳动生产力提高越快。教育活动是劳动生产率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的支撑力度越大,经济效益越大。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观点来看,教育不仅仅是消费,更是提高生产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教育本身可以促进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教育投资还将扩大基建、交通、 饮食、百货等一系列消费。扩大教育投资,既可以吸收社会部分人力资源到学校任教,增加就业岗位,又可以使许多学生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4.教育投资是刺激消费市场的兴奋剂。今年高校扩招30万人,按每人每年1万元消费计算,将形成最终消费30亿元,如果扩招规模五倍、 十倍的增加,教育投资在消费市场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从国际上看,国外学校也很看好中国的教育市场,我国每年实际出国留学生上万人,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按每人每年在国外花费10万元人民币计算,就带走10亿元以上人民币的教育消费力。

二、目前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进程十分缓慢,基本上还是维持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投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显得不适应。表现在:

1.投资渠道单一化。我国的教育投资一直是由财政统包统揽,教育费用均由国家财政预算解决。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始终只能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另一方面,教育投资具有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征,蕴藏无限的商机,社会资金有投资教育的强烈欲望,但又进入无门。于是,教育投资的单一性造成投资的有限性与入学规模膨胀以及全民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很多人被拒于教育大门之外,也影响了教育改革步伐,制约教育规模扩张的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已影响国民的素质。比如世界劳务市场每年需要高达两三千万人,我国劳动力占世界劳动力20%以上,而劳务输出不到1%, 劳动力素质差是难以拓宽世界劳务市场的主要原因。

2.教育投资非市场化。中国的教育投资实行的是一种供给制投资模式,教育投资具有无偿性,结果非义务教育收费十分低廉,教育投资规模随着财政收入状况的变动而变动,没有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没有形成教育投资的保值、增值的机制。教育投资非市场化造成教育投资效益低下,降低了有限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学校小而全,大而全,学校办社会,教师队伍小,而后勤行政管理队伍庞大,非教员约占学校员工的60%见以上,院校建设不讲效益,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经济,学科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教育市场竞争性不强,相反,向上争投资,跑项目却仍较普遍。

3.个人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收入中有一部分用于自己和子女教育支出的。国际上这部分支出一般占工资收入的30%左右,但目前我国居民收支结构极不合理,如成人教育费用基本上由单位解决,基础教育象征性收费,非义务教育收费极为低谦,结果个人本应用于教育支出的投资转化为银行个人储蓄,而相对应的教育投资资金来源相当缺乏。

三、深化现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投资体制决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教育产业化、社会化和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面,意味教育投资体制也必须进行改革。

1.实现教育投资资金渠道多元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满足知识生产和扩散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不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因此,办学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应包括各社会团体、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实行社会办学,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凡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办学形式都可以采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以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举办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兴办民办高等院校,以大幅度地拓展学生成才渠道。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走教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2.建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教育投资机制。资金的回报性和增殖性是投资的特征之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则,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以盈利为基本目标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既然教育产业化,教育投资就不能无偿化,而必须讲究教育成本,讲究投资资金的回报。教育投资的投入回报形式,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外,作为投资资金要实现保值和增殖,回报形式是多种类型、多条渠道,如学生收费、科研成果转让、学校相关产业经营权转让等。为此,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提高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重,加大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改革力度,逐步放开教育投资主体进行经营,加速教、产、研一体化,以补偿教育投资主体的投资。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的机制。

3.优化政策环境,运用经济杠杆,将大量的社会资金吸引到教育投资上来。当前要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引导教育投资,要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集)资助学,不断拓宽教育投资资金筹资渠道。(1)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 要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从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开始,提高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地也要根据本地经济条件, 不断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2)借助资本市场进行教育投资融资。 好的学校可以上市融资,通过证券市场,使学校规模快速扩张。(3 )商业银行积极为高等院校融资,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学校企业集团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全面金融支持。要建立以银行助学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资助体系,使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和低收入的家庭子女免除辍学的困扰。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支持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要大力为在校学生提供助学贷款。(4)优化政策环境。 对用于办学的土地可无偿使用等,减免校舍配套费用等,同时对教育投资在税收上要进行优惠和减免。

4.保持教育投资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协同发展。教育投资体制受制于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不改革,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寸步难行。教育管理体制影响到教育投资体制的变化,也影响教育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及其形式。当务之急。一要建立教育市场,放开学生收费标准。二要实行全国院校同专业毕业生统考制度,不管学校主办单位是谁,毕业生只有通过全国统考才能发给相应毕业文凭,确保各个学校在积极创造品牌和教学质量上不断下功夫,学生作为一种“投资品”,合不合格由市场来检验。三要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益投资,学校之间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学校教育设施可向社会开放。四要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五要建立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系统,增强教育投资的有效约束。六对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应走校企一体化,形成集团,科教学一体化。只要我们妥善处理政策性与盈利性投资的关系,不断完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投资体制一定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标签:;  ;  ;  ;  ;  ;  ;  

教育投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