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盆水倒在网上思考_互联网论文

把一盆水倒在网上思考_互联网论文

给互联网思维泼一盆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一盆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9年马云注册阿里巴巴,到2004年淘宝成功实现每天收入100万元,从此电子商务成了一片蓝海。

      从2001年腾讯QQ在线人数突破500万大关,到2011年微信的诞生,社交平台一时间大受追捧。

      2009年8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物联网为首的“泛互联网时代”到来。

      2012年,随着大数据的提出,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活跃,发展迅猛,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

      2014年,“互联网+”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于是互联网思维成了时下每个人嘴里最时尚的“口头禅”。

      从“泛”互联网时代到“烂”互联网时代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确实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更不可忽视,BAT的大佬们借着互联网的“大势”坐稳了中国富豪排行的前几把交椅,就连物流、包装这些电商的连带产业也赚得金钵满盆。

      于是雷军那句话火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从“逻辑思维”的自媒体平台日进800万人民币,人们开始觉得“互联网有点意思”,到“河狸家”的雕爷带着其平台上众手艺人一路杀至C轮融资,妥妥入账5000万美元,人们觉得“互联网真有意思”。

      当然,我们没法眼红十五年前敢拿着五十万身家性命押宝互联网今天能如火如荼的马云,毕竟人家慧眼识金地选定了一条别人想都没想过的电商路,一路走到华尔街去上市。虽然罗振宇也只是个会耍嘴皮子的胖子,但好歹也算是个资深媒体人,再加上有专业团队进行商业运作,随随便便圈个几万粉丝倒也说得通。但是一个做美甲的O2O能融到5000万,还是“刀”(美金),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人们不禁发问:“都是屌丝,凭什么啊?”

      所谓“盈则必亏,月满则食”,此话或许不假。一时间,每个人都想站在风口,做那只随时准备起飞的“猪”。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有千千万万的“互联网团队”倒下去,明天就有千千万万的“创业公司”站起来。毕竟,这是个不会和钱过不去的时代。

      此时此刻,网络上每隔五分钟就会有人在手机上分享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帖子,几乎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关于如何更好地拓展互联网思维的论坛被无数人追捧。在这个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却从未被质疑,它如同太空堡垒般迷幻而坚固,它包裹着弥达斯点石成金的幻想,也充斥着格雷诺耶“追寻奇香”的疯狂。

      一夜之间这世界突然只剩下了两种人:一种在谈论互联网思维,另一种在听别人谈论互联网思维,仿佛离开这个话题,任何人和任何行业都会没有出路。人们对互联网的痴迷不亚于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时那般狂热,各行各业都在奋不顾身地往互联网这一汪“金水”里沾一沾身子,才显得比别人富丽堂皇一些,说起话来才显得扬眉吐气。可是话又说回来,镀了“互联网”的金身,就真能成仙得道了么?这是个问题。

      传统行业,互联网把你怎么了?

      随着万达百货在全国多家门店的压缩调整,人们纷纷看起了王健林与马云的笑话。那个“十年后电商份额能否过半”的一亿赌注,似乎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火药味儿愈渐浓烈。不可否认的是,当当挤垮了新华书店;淘宝让我们懒得去卖场享受冷气;连邻居大妈装修的时候都知道上京东去和苏宁比比价格。我们无法忽略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无法忽视街边实体店那门可罗雀的惨淡光景。

      不光如此,互联网产品几乎侵袭了每一个传统行业和领域:先是传统通讯行业,微信的广泛使用赤裸裸地抢了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风头,再到数字终端对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使《纽约时报》、《新共和》等传统纸媒巨头也难逃厄运。如果没有广电总局的政策影响,恐怕今天的网络盒子已经彻底抢占了用户的卧室和客厅,根本不会给机顶盒以喘息的机会。当然,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与侵略远不止于此。

      今时今日的互联网公司算是翻身农奴般衣着光鲜,再不是当年那个被冠以“皮包公司”而被实体行业不屑一顾的小角色。而这一切都印证了亚当·斯密关于“科技是国民财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个说法。诚然,人类发展进程中任何一种技术的变革势必带来产业的革命,比如工业,再比如互联网。后知后觉的中国传统行业或许到了今天,才开始诚惶诚恐地膜拜这条真理。大势所趋,亦或是大势已去,我们暂且不下定论。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当“苏宁电器”变身“苏宁”,便意味着这家以家电卖场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传统企业最终放弃了线下实体而转投O2O,以现金流带动实体运营的转型或许才是真的思维模式的变革。人们纷纷感叹“一个厨子放着好好的菜谱不看开始研究兵法”。这真的好么?“一个电器商放着好好的电器不卖,跑去玩资本运作,也是蛮拼的。”不过回头想想,苏宁电器的初创也是连锁家电卖场对于传统百货业的颠覆,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战略转型,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邓爷爷说过,“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才是好猫。”那么,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也注定不是个好司机。不一战成名怎么对得起这个看脸、看“财报”的时代?

      从“格力制造”看产品的回归

      2014年,“董小姐”火了,格力女神董明珠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那句“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制造业仍是根本”,在中国“互联网狂躁症”患者们脸上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也给传统制造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董明珠与小米手机掌门人雷军之间关于“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的十亿豪赌,使以“董小姐”为首的传统行业和以互联网思维著称的雷军派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产业主权的争夺。虽然胜负尚未分晓,但是,格力火了,小米也火了。观众们纷纷咬牙切齿:“营销,这是赤裸裸的精神侵略!”

      不管是董女神联手雷大帅拿台下观众找了下乐子,还是格力真的以此为那部“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格力手机造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董小姐的观点似乎确有值得思考之处:从机器代替手工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气时代的到来,再到今天的“工业3.0”,我们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蒸汽时代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机器的发明使手工劳动变成大规模生产,于是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种进步;那么电气时代催生了诸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行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善,这也是一种进步。但是,无论是瓦特还是爱因斯坦,没有了面包牛奶,他也得饿死。

      试问,如果雷军没有手机,马云、刘强东没有商户和产品,如果褚时健没有那2400亩橙子林,那么今天的他们,又会是谁?

      为什么企业会一遍又一遍地向用户传达某种“思维”?九牧副总裁张彬说过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企业要向社会传递信息,就产品而言是有限的。苹果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为了人,提供工具让人更有力量。宜家的创始人谈的是为大众,愿意为大家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马云上市时发表演讲,前几分钟谈的都是梦想,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们都找到了技巧,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理解。要让用户和消费者理解企业存在的价值,表达真正发自内心的价值观,他们就会认同。孙正义见马云六分钟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就是欣赏马云的价值和梦想。”

      为了说而说,为了做而做,或许是今天很多企业过分渲染互联网思维的真正目的。说到底,“一切依赖于产品”这句话不应该只是口号,小米的成功不单单是良好的商业模式,更主要在于其产品本身的高性价比,淘宝的成功是因为价格低廉,京东的成功在于正品速达,一切的一切如果脱离了好的产品和服务,再炫酷的“战略”都是纸老虎。

      互联网思维,只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

      无论是苹果的极客精神还是组织结构扁平化,无论是合伙人模式还是用户体验至上,无论是迭代试错还是开放共享,互联网思维的真正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活得更好。

      互联网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它让人成为一切商业活动的主体。我们脱离了臃肿的组织架构,不再靠看领导脸色混日子,有能力的团队和个人可以在一个平等透明的体系和平台中得到重视。我们不再为路边等的士而浪费时间,我们有了更轻便的阅读工具,我们享受了更低廉的商品和服务,吃到过一元团购餐,看过一元电影,体验过免费商品试用。无论我们身处互联网的制作方还是体验方,我们都得到了比之前更好的经历和体验,互联网让一切变得平等而高效。

      互联网时代让大而全变得小而精。或许你比较认同1+1>2的商业法则,却未必认同2-1>1的思维方式。你可能只看到腾讯、阿里一掷千金的大手笔收购以成就他们那金光闪闪的互联网生态闭环。可是,你或许没有发觉,大部分被VC(风投)钟情的团队和企业,大多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小规模核心团队,专注某细分领域,以小众产品博大规模客户。“WhatsApp”的55人团队创造出190亿美元市值的商业奇迹,这或许是个很好的案例。2014年,当中国互联网的两位马老板忙着收购和持股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远在大洋彼岸的扎克伯格却决定将自己的脸谱(Facebook)拆分成若干个小的App,以适应手持终端的社交用户群体。在创业成为互联网“新常态”之时,小而精是无数创业团队在缺乏资金和人力成本前提下的最优选择,也是用户和行业VC最愿意看到的,当一个好的产品被用户认可,行业大佬们只负责掏钱就够了。正所谓:“有钱的搭台,没钱的唱戏”。而用户作为产品的体验者和筛选者,便成了受益的一方。

      互联网时代是节省80%的时间去创造20%以外的价值。乔布斯曾说:“减少Macintosh的开机时间就是节约生命。10秒的节省对于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每天开机数次的操作来说,就是节省了很多的生命。”关于二八定律相信大部分人是了解并认同的。于是,如何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有效的事情上,便成了人们极力追求的一种极致。于是我们努力找到一种方式,让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简单、高效、快捷,于是,设计师设计了更易于操作的界面,程序员找到了能缩短运行时间的编码,团队成员赶走了组织里无关紧要的“CXO”们,实现了组织的高效运行。再接着,我们有了不看说明书也会使用的电器、不学代码也能操作的程序、有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有了不用出门就会打电话给你的出租车和不用逛街就源源不断送货上门的生活必需品。总之,我们的生活因为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产品而变得快乐和专注。于是,我们也就成了另一个专注的“互联网个体”。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真正要实现的良性循环。

      说到底,互联网不是一个玩概念的行业,毕竟VC们是要拿着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砸项目的,纵然你拿着炫酷无比的互联网概念天马行空地海喷,VC也不敢陪着你浪迹天涯,对于“玩儿概念,死得快”的道理,大家都笑而不语,所以说,老老实实地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才是硬道理。

      互联网九大思维

      1.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首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2.简约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无法生存下去。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4.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是“微”,一个是“快”。

      5.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6.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营销等整个形态。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8.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即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9.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触角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领域都有涉及。

标签:;  ;  ;  ;  ;  

把一盆水倒在网上思考_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