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企业家素质_创业论文

论提高企业家素质_创业论文

论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计划经济下没有企业家

我对企业家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严格在哪里?就是我不把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当作企业家。因为,在计划经济下连国有企业都很难说是真正的企业,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生产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宫隆太郎在中国视察后说,中国的企业不是企业,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蒋一苇同志说,中国的企业不过是一块砖头,推一推动一动,而不像细胞,可以自行繁殖。最近我又听一位同志说,中国那时的企业像植物人。既然连企业都算不上,怎么能有企业家呢?那时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严格说是政府官员,他们是很有来头的,是政府任命的管家人,是政府任命来管人的,只要完成国家计划就是好的,他们根本不经营企业。

只有在市场经济下,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而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家,其主体,真正可以称为企业家的则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出现以后,才出现和形成的。因为这类企业一开始就是面向市场的,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市场转的。他们必须开拓创新,把企业办得有声有色。

(二)要把经营和管理当作两个概念

什么是管理?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多数人在一起的共同劳动,必然要有指挥,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乐队指挥一样。按照我的理解,指挥就是管理,使多数人在一起的活动,协调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一支力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管理既要管人,也要管物。由于人是中心、主体,管物也要通过管人来实现。而人是有思想的、能动的,因而管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人有主动和被动、自觉与不自觉的区别。如何管理,在实践中自然形成许多管理学派,指导思想。

经营则是与资本的运营相联系的,要通过资本的筹集、开拓、运营,实现资本的增值。如果说管理主要是管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管质量和效率的话,那么经营则主要是管企业对外的、管市场开拓的、管资本、管供产销衔接的,要通过资本的运作,实现资本的高效益、利润的最大化。经营必须围着市场转,经营必须实现创新。

做为企业家,必须具备诚信意识,创新开拓意识,市场意识,自律意识,敬业精神,合作精神。

能具备这六种意识和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成为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包括与上面的关系、下面的关系、周围同事的关系),才能把他的企业运作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企业家里面能够具备这六种意识和精神的人很少。有些只具备其中三种、四种。例如,只有创新开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你就不能团结人,不能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你的企业就办不好。

所以,企业家是中国最缺乏的一种资源。中国要想富,中国经济要想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培养出千万个好的企业家。

我非常同意于光远同志说的一句话:社会进步的力量靠企业,企业进步的力量靠企业家,企业家进步的精神靠创新开拓和合作精神。

(三)企业家的劳动是复杂劳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多更大,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甚至可以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倍加。

企业家劳动的内涵,包括这样四种:创业劳动,管理劳动,经营劳动,技术劳动。在这四种劳动中,创业劳动最为重要。创业是有风险的。我不赞成风险能成为收入。风险收入来源于风险所失。创业包括创业、立业、守业,包括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三次、四次、五次创业。因为只有不断地创业,企业才能做强做大,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才能常胜不衰。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前更要提倡。

(四)中国企业家的素质有待提高

如前所说,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民营经济、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等,而从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大多来源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不少来自于普通的农民和工人,中国的农民中间真有人才啊,少部分来自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的下海人员。总的来说,他们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高的也有,像海尔的张瑞敏,万向的鲁冠球,四通的段永基,联想的柳传志,以及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等等。但素质不高的也有,像牟其中、杨斌等,这种人普遍缺乏诚信意识,不遵纪守法,自我膨胀,狂得要命,所以必然摔跤。我对投机是充分肯定的,但企业家不能依靠投机取功取胜,只能依靠诚实、服务取胜。

企业家绝对不能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那样必然受到社会的抵制,国家的惩处。

民营企业家这些年来出问题的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牟其中、杨斌之外,还有周正毅、孙大午等人。但企业家出问题如此之多,并不全赖企业家素质不高,有些是由于环境不公造成的。像行贿,我认为主要是经济转轨之时环境不好造成的。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家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浙江省个私大会评选出的浙江非公企业100强的调查,90%左右民企精英出身寒微,除了后来培训深造外,多数在创业初期为初高中文化,其中,鲁冠球———打铁匠,徐文荣———农民,南存辉———修鞋匠,胡成中———裁缝,楼忠福———建筑工人,李如成———农民,郑坚江———汽车修理工,汪力成———丝厂临时工……

不独这些为世人所熟知的富商,就是那些麾下企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的老板们,其出身同样极其平凡。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老板项青松,出身是个“农机工”;星星集团有限公司老板叶仙玉,出身农民;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老板王振滔和荣盛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老板李水容,出身皆为“木匠”……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坦言,浙江老板大都出身寒微,补皮鞋、弹棉花、挑货郎担就是创业的起点。但他认为,“浙江现象”集中到一点就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爱惜民力,善小而为。毕竟,发展经济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动群众是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

此间,专家还尝试解读过浙商的财富“密码”:没有靠山,没有资金支持,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一些农民或者工人具备的品质也有所体现,比如节俭、勤劳、精于算计等等。从宏观面上分析,浙商大多发达于20世纪90年代,刚刚赶上国有企业逐渐转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转轨期隐含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人,就成了今天的英豪;勇敢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屡屡被研究者提到。以鲁冠球为例,他的身份演进过程是这样的:农民———打铁匠———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负责人(从1969年到1979年)———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1980年到1989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1988年)———创建万向集团公司(1990年)。鲁冠球这样的农民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老板,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尽管身份不断变化,但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却贯穿至今———掌握稀缺资源的能力。

(五)怎样提高企业家的素质

提高企业家素质的方法,一是他们要重视自学,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提高;二是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研修班;三是总结和交流经验教训,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像巨人集团的教训就值得重视。因此,办企业家大学等很有必要。

企业家自己要强化自律意识,欢迎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不要稍有点成绩就晕晕乎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批评、监督应看成对自己的帮助。现在北京刚刚成立了一个叫做“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就是专门培训企业家的。希望各有关部门,如工商联、工商局、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关注这件事,把它作为世纪工程看待。

标签:;  ;  ;  

论提高企业家素质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