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构建路径_新闻传播论文

新闻传播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构建路径_新闻传播论文

新闻传播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建设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特色论文,目标论文,专业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点共有877个,分布在大约3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本科生在校学生总数为16万名左右,每年的毕业生4万余人。一方面,新闻传播类专业已快速从综合性大学向专业性大学延伸,体育、师范、财经、政法、科技、农业等大学几乎都办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其中体育新闻系目前就有50多家;新闻传播类专业也已从部属、省属大学向地、市一级大学扩张;从公办大学向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扩张。另一方面,全国经核准颁发新版记者证的记者总人数不到20万人,且媒体招聘不再仅仅限于新闻传播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据了解,一些知名院系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传媒业的甚至少于20%。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新闻人才,便成为当代新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传媒人力资源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首先,媒介结构的调整,客观上抑制了新闻媒介对新闻专业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其次,媒介经营战略的转型,直接刺激了媒介对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第三,近年来兴起的经济、国际、体育、娱乐等专业化报纸和专业化报道趋向,迫切需要具有多方面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第四,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媒介对采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采写又善研究和创意,既会编版又懂得与人合作,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已成为媒介用人的新标准。第五,与传统媒体萎缩相对应,进入新世纪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迅猛发展,网络新闻、视频、网络杂志、BBS、博客、手机新闻、流媒体等日新月异,影响力与日俱增。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媒介具有显著差别。对于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国外的研究者认为至少应该学习诸如“网络搜索工具”(Web Search Tools)、“网络新闻资源”(Journalism Resource)、“新闻写作与编辑指导”(Writing Editing Help)、“网络新闻组和论坛”(Usenet Group & Listservs)、“因特网指导”(Internet Help)之类的课程,而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并不设置此类课程。

转型期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出路问题,值得深思。在以知识经济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时代赋予新闻传播人才新的内涵与要求,走特色专业建设之路是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

特色专业建设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的该专业学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具有较高声誉。建设特色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变革,首要的环节是目标定位。新闻传播教育特色专业的定位,要求新闻传播办学主体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寻求自身特色,并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指向是特色人才的培养。因而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从目前情况来看,依据新闻传播人才所处媒体的不同,可以将新闻传播人才划分为传统媒介新闻传播人才、新媒介新闻传播人才、融合媒介新闻传播人才以及非媒介新闻传播人才;另外,也可以依据新闻传播人才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将新闻传播人才划分为传统新闻人才(事业型、报道型)、懂经营管理的新闻人才(市场型、经营型)、网络新闻人才(网络型、技术型)、融合媒介人才(综合型)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非媒介传播人才。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要求各有侧重与不同,比如网络新闻传播人才与传统新闻传播人才相比,更注重系统的网络传播知识和网络技术基础,并要求能够在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上从事网络采写、编辑、策划和网站维护等业务工作。与媒介新闻传播人才相比,企事业单位等非媒介新闻人才则更加注重企业宣传、媒体沟通、企业文化传播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不同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来进行特色定位,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走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系都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传媒业培养专业人才”,即培养从事采编业务的记者、编辑以及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上。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在全国几乎已成普遍现象。应该说,在大众媒体盛行的时代,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定位适应了大众传媒对人才的需求。但在大众传媒与分众传媒、小众传媒、网络传媒、融合传媒的多元发展时代,培养单一的大众传媒人才的目标定位,显然已不合时宜,特色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有专家提出,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市场竞争力情况,对全国的新闻传播学院系进行分层、分类,对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实施分流,以划分和确立不同层次新闻传播学院系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就业目标,努力使新闻传播教育实现“科学规划、区隔竞争、良性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新闻传播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不仅要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而且更应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涵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培养目标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类型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来确定;特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数量则要结合校情和院情来确定,不能盲目照搬或攀比。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并不是没有风险的。一方面,新生事物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而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认同和接受亦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如果定位不当或不准,有可能导致专业建设的曲折乃至失败。因此,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

三、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

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应从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以及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来探寻。

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是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绩效。目前,在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中,存在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争论以及学界与业界的矛盾,引发这些争论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别:业界更倾向于将新闻传播教学视为一种职业训练,为业界培养能工熟手;而学界则更倾向于强调素质教育,重基础、宽口径地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学院派”与“实践派”的矛盾值得深思。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冲破现有观念的束缚,推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能既不失高等教育的本色,又能适应传媒业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在保证专业基本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凸显特色目标,这种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的体现。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介新闻传播人才,还是新媒介新闻传播人才,也无论是融合媒介新闻传播人才,还是非媒介新闻传播人才,都为社会所需要。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规格到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与环节,都须大胆创新,彰显特色。比如,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采取模块化的设置方式,除设置公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课程模块之外,根据特色人才培养需要,还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课程模块。

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据粗略统计,截至2008年5月,我国36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共有近8000名教师,本科生师生比为1∶20(不包括研究生)。其中正高级教师占14%,副高级教师占27.5%,讲师占38.5%,助教占20%。表面来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师资数量比较充足,师生比并不低,但实际上一部分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是转行过来的,而且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学历教师缺乏。本学科正副教授所占教师比例为41.5%,比例不低,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不低,但真正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比例并不高,核心课专任教师紧缺,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媒介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任教师,全国高校无一例外都极其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数字化对新闻传播教学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在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的征途中,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首先,在整体上要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并且注意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其次,对个体而言,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应注意吸纳和补充新知识,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并且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媒体挂职锻炼,培养和提高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不仅要拿到基本的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应拿到有关业务资格证书;不仅要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较强业务操作技能。第三,还要注重从媒体一线聘任部分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建立具有互补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新闻传播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与行政部门管理体制一脉相承,其固有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体系、庞大而交错重叠的组织结构、相对封闭的管理体系,往往导致教学管理信息闭塞、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因此,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从教学管理创新的高度,探索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制度保证。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年会在京举行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于2008年12月21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民日报社和北京日报、南方日报、四川日报、黄山日报等业界,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学界的近百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难忘2008”。与会人士在中国新闻界诸多亮点、焦点中挑选出改革开放30年与党报、北京奥运会与传媒、汶川大地震与新闻改革专题展开研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及其子报刊围绕改革开放30年、《北京日报》等媒体围绕北京奥运会、《四川日报》等媒体围绕汶川大地震所展开的宣传报道,给与会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编辑部主任祝晓虎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大会和分组会上作主题发言。

本届年会的主办方为: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中国汽车报。协办方为: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杂志、新疆经济报系、辽宁省鞍山报业集团。

通讯员 张苏敏 张凌燕

标签:;  ;  ;  ;  

新闻传播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构建路径_新闻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