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药局 100027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新型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同分异构体,具有高效、广谱、副作用少、耐药率低等特点,临床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用于慢性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合并感染的治疗。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也日趋显现。除在临床应用中其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胆系统反应、血液反应外陆续出现一些其它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1 致过敏休克
患者女性,2011年9月15日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术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0~30滴/min,替硝唑氯化钠100ml静滴,20~30滴/min,每天1次,连输3d,到9月17日治疗结束。整个给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间隔3d后即9月21日患者出现全身皮疹,风团,颜面、头皮红斑,瘙痒,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出现喉痒,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mg肌注,异丙嗪50mg肌注,吸氧等处理后呼吸困难缓解,皮疹逐渐消退。4h后加重,出现发热,全身红斑,风团,呼吸困难,喉头消肿,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甲基强的松龙、克林霉素等抗过敏治疗8d治愈。时隔1个月即10月14日,患者再次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术后用乳酸左氧氟沙星100ml静滴,考虑上次荨麻疹前曾用过左氧氟沙星,这次特别小心控制滴速,加强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输液完毕2h后出现全身皮疹,风团,颜面红斑,剧痒难忍,有刺痛感,情绪紧张,随后发绀,呼吸急促,说不出话,烦躁,意识不清,小便失禁。临床诊断左氧氟沙星过敏性休克,喉头消肿。立即组织抢救,20min后,休克症状缓解,抗过敏治疗3d后,皮疹消退,留有少许色素沉着,考虑是激素治疗后引起的毛囊炎[1]。
2 致血压升高
患者女性,因细菌性肺炎、肺部阴影待查入院。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600mg,ivgtt,qd,输液速度 1.5mL.min-1,输液结束后,患者突然头痛、胸闷、恶心、呕吐。T 38.6℃,BP160/80mmHg,神志清晰,R20次.min-1,HR82次.min-1,律齐。给予卡托普利(12.5mg,舌下含服)及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qd)降压治疗,血压稍微下降,但次日再度升高。停用左氧氟沙星,换头孢米诺钠抗感染治疗,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因患者抗感染效果欠佳,再次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mg,ivgtt,qd,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并监测血压,7d后患者血压再度升高,增加降压药用量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6d,患者血压一直在高位波动。停用左氧氟沙星3d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未再出现血压增高。有学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不同的剂量和输液速度对犬体内组胺水平和血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喹诺酮类药物在高剂量(30mg.kg-1)或血药浓度达到167.8ng.mL-1时均可引起体内的组胺浓度升高导致血压下降,说明高剂量或输注速度过快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
3 致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型药疹并肾损害
患者女性,因胆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次日,患者T39.5℃,出现皮肤红斑、瘙痒,继而出现大水疱,部分破溃,主要见于胸腹部、臀部及会阴部;尼氏征(+)。实验室检查:WBC8.43×109/L,N0.74,β2微蛋白12.80mg/L,SCr458μmol/L,BUN16.0mmol/L,尿酸404μmol/L,尿蛋白(+)。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合并肾损害。停用左氧氟沙星,改为头孢他啶1.0g1次/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mg2次/d静脉滴注;异丙嗪12.5mg肌内注射;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并外用甲紫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7d后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皮损好转但臀部破溃仍存在。约1个月后患者完全恢复。
4 致谵妄
患者男性,因肺炎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0.3g,2次/d治疗。3d后出现失眠,短暂的言语混乱。第5天出现极度兴奋,行为异常,不能入睡。给予地西泮治疗,次日停用左氧氟沙星,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停药24h恢复正常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资料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分子结构上有疏水性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2]。
5 致严重肝损害
患者女性,行白内障手术后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次/d治疗5d并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1周。用药2周后患者出现乏力,皮肤、巩膜黄染、,尿黄,腹胀,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显示:ALT1645U/L,AST885U/L,γ-GT198U/L,ALP155U/L,lTBiI68.9μmol/L,DBil42.8μmol/L,IBil26.1μmol/L,ALB33.9g/L,APTT41.8s。患者既往史无肝病史。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的IgM阴性,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均阴性,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给予还原型谷胱苷肽、熊去氧胆酸、茵栀黄注射液及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32周,黄疸明显消退,复查肝功能:ALT51U/L,AST33U/L,γ-GT79U/L,ALP102U/L,TBil19.2μmol/L,DBil5.8μmol/L,IBil13.2μmol/L,ALB421g/L。此药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向细胞内趋化作用强,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因此对肝脏、肾脏有一定毒性作用。
6 致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男性,因胸腔积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左氧氟沙星0.3g,1次/d静脉滴注,贞芪扶正胶囊6粒,2次/d口服。用药前血小板计数108×109/L,用药13d时降为10×109/L,14d降至7×109/L。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和贞芪扶正胶囊,改为头孢美唑钠2.0g,2次/d静脉滴注,小牛脾提取物10ml、1次/d静脉滴注,盐酸小檗胺112mg、3次/d口服,并连续3d输注血小板。治疗12d后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至105×109/L。
7 致关节肿痛伴肝功能异常
患者男性,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双黄连口服液10ml,3次/d。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第3次后出现手指关节痛,输注第5天后,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加重,并累及腕、肩、肘、膝关节;且出现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ALT1705U/L,AST754U/L。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以及皮疹消退;ALT80U/L,AST恢复正常范围。动物实验证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关节软骨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引起关节病,病变的主要发生在负重关节,受损软骨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弱,可发生关节畸形,表现为关节肿胀和跛形,且这一损害过程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为喹诺酮类药物可干扰软骨基质成分的分泌及合成,破坏线粒体DNA代谢,使DNA的合成及分化发生障碍,软骨细胞发生退化及坏死。
8 致跟腱炎
患者男性,因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点,2次/d,用药第3天,患者出现右足跟疼痛,局部压痛,无红肿,不敢着地,右跟腱张力增高,右足正侧位χ线片未见异常,骨科会诊,诊断为跟腱炎。患者否认外伤史,综合分析,考虑与左氧氟沙星有关,遂停用之,嘱患者卧床休息,局部热敷,2d后患者未诉疼痛。3d后患者痊愈出院。
9 光毒性皮肤反应
临床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光毒性皮肤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荨麻疹、皮炎等,其原因是喹诺酮类药物通常对光具有不稳定性,激发喹诺酮类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通过细胞信号传导激活环氧合酶,引起前列腺素等产物的合成,从而引起皮肤炎症。在临床应用治疗时,应尽量避免皮肤受到阳光暴晒或紫外线的照射,如出现光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10 血糖异常
有资料显示,自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加拿大卫生部共收到22例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血糖异常报告,包括引起糖尿病、高血糖症、低血糖症等,且出现血糖异常的患者大部分患有糖尿病(约占68%)[3]。目前,左氧氟沙星的产品说明书中已经提示可能导致血糖水平紊乱,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加强血糖监测
总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该明确适应证和禁忌证,综合患者病情,科学选择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建议药品生产企业修改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加强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积极开展质量和工艺方面的研究,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萍.田蓉蓉.胡友琼.1例左氧氟沙星致喉头水肿过敏休克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5:143.
[2]刘明亮编译,郭惠元校.喹诺酮类抗菌素的概况与展望[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001,22(1):3.
[3]管玫.金朝辉.杨娟.282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杂志,2007,15(3):158~161.
论文作者:段建国,卢爱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氧氟沙星论文; 患者论文; 注射液论文; 静脉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皮疹论文; 血压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