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省普通话推广工作背景(下)论文

论湖南省普通话推广工作背景(下)

文︳冯传书

四、丰富的民族语言与湖湘文化——湘方言保护与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除了汉族以外,省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51个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0.9%。

湖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湖南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繁衍生息在祖国广大的土地上。商周以后被称为‘南蛮’,隋唐以后被称为‘僚’‘莫徭’‘苗徭’‘土人’‘僮’等。元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后,实行了流官统治。”(《湖南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民族属于本地少数民族,他们长期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从县市州名称可以看出,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州。湖南以民族自治县命名的有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7个自治县。它们是湖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的少数民族呈现聚居分布的特点,主要居住地在湖南西部和南部。

湖南少数民族语言情况比较复杂。“湖南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征。除回族、维吾尔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几个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家语和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苗语和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侗语和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内部以本民族的语言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工具,对外民族则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在这些有民族语言的民族中,相当数量的人完全使用汉语。在民族杂居地区,也有不少人会几种民族语言。湖南少数民族大多无民族文字,皆用汉文记事。1958年,党和政府帮助苗族、侗族和瑶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苗文、侗文的创制和在我省的试点及逐步推广,为苗族、侗族人民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湖南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在居住、饮食、婚姻、生育、喜庆、节日、丧葬、禁忌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还保留有浓厚的民族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不断改革,把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实完善、发扬光大,推动着本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湖南少数民族》)

总的来说,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土家语、苗语、侗语和瑶语等。

由于大部分老年心血管患者都伴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异常的心理从而会使其机体调节功能减弱、降低其机体抵抗力,因此,应对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障碍加以积极纠正。对老年人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的有诸多方面,我认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的稳定情绪是尤其重要的,并且要有严谨的工作状态,除了要把握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之外,还应对其病理、生理特点予以把握,才能搞好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由此才能改善其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他们尽早康复。

东西两个次方言在语言和词汇上有一定差别,但在语法结构上基本一致。苗语是既有语言又有文字的。1956~1957年,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苗族代表,在苗语的基础上,创制了三种拼音文字,同时改革了滇东北的老苗文,形成四种拼音文字推广使用至今,分别是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和滇东北苗文。湘西苗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则。与汉语比较,苗族语言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⑴苗语名词和形容词都有为数较多的词头,但无词尾,故在构词方法上,苗语与汉语有所不同,苗语用的多数是前附加(词头),即虚词素在前,实词素在后,汉语则相反,一般用的是后附加,即实词素在前,虚词素在后。⑵苗语与汉语在构词顺序上有些不同,在偏正式的合成词中,当名词和形容词作限制性修饰语时,汉语习惯把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苗语则往往放在中心词后面。⑶苗语的同义词比汉语少,而多义词则比汉语多。⑷苗语句法结构中,动词后也不用“得”做补语。⑸苗语中有一种固有的特殊词组,俗称“四字格”,如“吉表吉刀”(房屋)、“吉列吉权”(想念)等。⑹由于受汉文化影响,苗语中出现了许多汉语借词。

土家族有自己的民族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凤凰、桑植、张家界、古丈等县市。目前,只有龙山、永顺、保靖、古丈、泸溪等一些交通闭塞的山区的土家族人还在使用本民族语言。

(3)指事字的教学。汉字的演变是由形象逐渐向抽象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指事字时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有关汉字的来源,如在教“朱”字时,可告诉学生,“朱”字在的一横在木字之中,指的是木的中间,也就是树的中间,而这棵树刚好是松柏树,树中是赤红色的,所以朱字也就有红色的含义了。

(1)重采集轻利用。这是当前产品质量大数据存在的最大问题。大部分产品质量数据由业务产生并服务于业务管理本身。由于数据采集主体往往缺乏多维分析的强烈意识和技术手段,对质量数据进行纵向、横向的深度挖掘不够,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调查获取的大量企业产品质量数据,除用于测算区域、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外,在评价地方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质量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数据,但对数据的利用大部分往往限于出报告,没有充分发挥数据在产品研发中试、质量改进与提升、标准制修订、检测技术研究与方法制修订、系统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

苗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凤凰、吉首、泸溪、保靖、古丈、龙山等县市,还有湘西南怀化市的靖州、麻阳、新晃,邵阳市的城步、绥宁等地。全国苗族语言分为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湖南苗族大部分属于湘西方言。湘西方言又分为两个次方言,即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的苗族使用的则是黔东方言。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自称“果雄”或“缩”。有人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就是苗国。楚之先君熊渠、熊通一向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中原诸国,把以“荆蛮”为主建立的楚国视为“非我族类”。吕思勉说:“苗是蛮的转音。”唐代以前多称“蛮”,宋代开始有“苗”的名称。秦汉之际,苗族先民多次迁徙。魏晋时期,苗族先民已到达五溪地区。隋唐以后,苗族先民大部分仍然居住在五溪一带。明清以后,由于战争等多种原因,苗民有的迁入黔、滇、鄂等地。

侗族是湖南境内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称还有他称。他们自称为“干”“更”或“金”。侗族还有他称,指其他民族对侗族的称谓,如汉族称他们为“侗家”“侗人”“侗族”,苗族称其为“呆故”,瑶族则称其为“金坦”。在历代的汉文献中,侗族的称谓也经历了由泛称到专称的演变过程。

设图2中的方阵是一个3阶幻方,a,b,c,d,e,f,g,h,i分别代表幻方中的9个数,幻方常数设为S.我们有S=3e.我们考虑第二行、第二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之和,可以得到:

西部次方言,范围包括湖南省的凤凰、花垣、保靖、吉首、古丈、新晃、麻阳、城步的部分地区。说这种次方言的苗族人数最多。西部次方言又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

土家族是湖南境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土家族历史悠久,他们在史前时期就居住在湘西一带,大约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以湘西武陵山区为共同地域,以土家语为主体,吸收其他部族的词汇最后形成的土家族语言为共同语言,同时在互相交往中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民族共同体——湖南土家族。”(《湖南少数民族史》)土家族先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有不同的称谓。殷周时期称“巴人”“彭人”。春秋战国时期称“廪君蛮”“板楯蛮”。秦汉时期称“武陵蛮”“澧中蛮”“溇中蛮”“零阳蛮”。魏晋时期称“五溪蛮”“溇中蛮”“酉溪蛮”“零阳蛮”等。唐宋时期称“溪州蛮”“辰州蛮”“慈利蛮”“石门蛮”“北江蛮”等。元、明、清时期,在土司制度下,称“土兵”“土丁”“土民”“土蛮”等。“‘土家’作为族称的出现,是和汉人迁入其地直接相关的。宋代以后,汉人陆续迁入土家族地区,特别是清初‘改土归流’以后,汉人大量迁入,于是出现了‘土民’、‘客民’、‘土籍’、‘客籍’之分。为了区别于新进入的不同于本族类的外来人,‘土家’一词开始出现,他们用汉语自称‘土家’,称外来迁入的汉人为‘客家’。”(《湖南少数民族史》)

东部次方言,范围包括泸溪县西部、吉首市东部、古丈县东部和龙山县南部。这个次方言区里又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即南部土语、中部土语和北部土语。南部土语通行于泸溪县的小章、大章一带,说这种土语的人比较少。中部土语通行于泸溪县西部、吉首市东部和古丈县南部。北部土语通行于龙山县南部的部分苗族地区。

土家族称自己的语言为“比兹”,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土家族语言的基本特点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词汇以复音词占优势;句子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形式;名词和领格代词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形容词、数量词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后,指示代词位于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以语序为例,汉语的语序是:主—谓—宾,土家语的语序是:主—宾—谓。汉语句子“我看电影”,在土家语里则成为“我电影看”。在土家语中,动词的重叠可以表示疑问,如汉语的疑问句:“你去吗?”土家语会表达为:“你去去不?”

没有创新,等同于倒退。教师应不断地改进学习指导方式,一方面,积极探索“成人学习指导模式”,从大学新生学习指导转向大学新生学习引导[8],让大学新生逐渐适应大学学习中不断凸显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对大学新生的学习指导应不断“精致化”[9],学习指导内容更加全面、详细、准确。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增加大学新生在指导的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和实践,而非仅仅学得冷冰冰的新生学习指导条文。更有学者提出,通过社会工作的嵌入,促进学习指导的嵌入性发展[10]。

湖南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1958年,学者采用拉丁字母形式创制侗文,在侗族地区推广。侗语“和同语族诸语言有很多共同特点。例如语音方面:每个音节都由一定的声母、韵母结合而成,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而且声调系统基本一致;一般都有 i,u,m,n,η,p,t,k 八个韵尾。词汇方面:有很多同源词,绝大部分音节都有意义,构词方式大致相同。语法方面:词序的作用占主要地位,词与词结合的基本词序也大致相同;句子主要成分的次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词、量词外,修饰成分都在中心成分之后;有一定数量的虚词,虚词在语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相当多的量词,量词有表示数量和区分事物类别的作用。”(《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湖南境内的侗族主要聚居于新晃、通道,另外,在芷江、靖州、城步、绥宁、会同等地,也聚居有侗族。侗族地区崇山峻岭,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风景如画的山谷里。独特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

侗族先民属先秦百越一支,历史上有多种称呼。到宋代,才出现了侗族的专称——“仡伶”或“仡佬”。元、明时期,侗族的专称为“洞蛮”“洞民”“洞人”。到了清代,侗族的专称有“洞苗”“洞民”“洞家”“洞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侗族”。这与他们是“依山傍水而居之民”有关。

侗族的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在其分布区域里,侗语又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自划分为三个土语区。湖南境内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大部分侗语属南部方言第一土语区;新晃侗族自治县侗语属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滥泥冲一带的侗族语言属北部方言第三土语区。各方言之间,语音差别较大,语法和词汇方面差别较小。由于侗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长期在经济和文化上交往密切,因此,侗语吸收了不少汉语成分,在侗语词汇中,有不少汉语借词。

图5(a)~图5(c)分别是轴承3种运行状态下某一采样样本的双谱时频图.图5中可以看出,虽然轴承在不同故障运行状态下双谱图存在很大差异,可以为后续SVDD诊断所需的特征提取提供很好的素材.但由于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运行状态下,各个单个故障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极有可能出现耦合现象,很难直接在其双谱时频图上提取有效的故障特征信息.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瑶是其他民族对瑶族的称呼。瑶族自称繁多,有数十种,大致有两大系统,一大系统是自称为“优”的瑶族,如优勉、东本优、土优等。他们都属于盘瑶支系,盘瑶人口最多,占整个瑶族人口的60%以上。另一大系统是自称为“布努”“布诺”“布育”的布瑶族。他们的人口仅次于盘瑶支系,占瑶族总人口的3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自称的瑶族支系,如“勉”“门”“吉门”“秀”“敏”等。

盘瑶支系源于夏商之时的“尤人”。三国时代又演变为“由人”。布努瑶支系在春秋战国时期谓之“摇民”,三国时称“山越”。隋唐之际,瑶族统统被称为“莫徭”“蛮徭”“徭”等。这一时期的文献中,“莫徭”的名称大量出现,标志着瑶族名称开始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统称瑶族。

湖南境内的瑶族历史悠久,瑶族主要分散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素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他们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瑶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永州市的江华、江永、蓝山、宁远、道县、新田等县,郴州市的苏仙区、北湖区、桂阳、宜章、资兴,衡阳市的常宁市,邵阳市的隆回、新宁、城步,怀化市的辰溪、溆浦等县。由于瑶族居住分散,其内部语言差异很大。一般说来,自称相同,其语言相同或接近;自称不同,其语言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差异甚至非常大。约占瑶族人口总数50%、自称为“勉”、“金门”的瑶民属于瑶语支。另有40%自称为“布努”“努努”“瑙格努”的瑶民使用的语言接近苗语。还有少部分瑶民使用的语言接近侗语。由于瑶族长期与汉、壮等民族接触交往,所以瑶族人民多通汉语或壮语。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只有深入了解湖湘文化,才能了解湖南方言。普通话推广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寻找其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更大,也就愈发需要我们掌握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尊重民族语言文化,既要保护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又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普及性。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ZD1135-46)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YBB092)课题】

(作者单位: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标签:;  ;  ;  ;  ;  ;  ;  ;  ;  

论湖南省普通话推广工作背景(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