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606)
【摘要】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一门医学文化,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并根据中医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中医临床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强化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促进中医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发展,使其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关键词】 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29-02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健康和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许多人都选择利用中医药防止疾病发生,中医药已成为医疗界不可获取的关键性组成要素。鉴于利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理念和方式都同医学变革模式的整个趋势相协调。因此,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1.1 中医可应用于治疗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表现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且患者的肠道功能已经出现紊乱现象,表现为持续性发作或间歇性发作。肠易激综合征通常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或消化不良等疾病。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分别定义为腹泻和便秘等不同范畴。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中的具体症状有四种,第一种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出现腹痛症状时通常合并肠管部分疼痛的症状一起出现,严重时会恶化成为绞痛,且时间持续为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此时,患者只有进行排气和排便才能减轻绞痛症状。第二种是腹泻症状。一般在患者进食以后出现,特别是吃过早餐后会进行频繁的排便,直至夜间时结束腹泻。尽管腹泻时的排便次数多,但是排便量通常低于正常时的排便量。第三种是便秘症状。即在患者进食正常的情况下,却排便贫乏,很长时间才会进行一次。第四种是腹胀症状。患者腰腹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夜间入睡后腹胀感会明显减轻。中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是由于患者气血不通或忧虑愤怒,出现肝郁气结和肝脾不调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肠胃的正常工作。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症状,应该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手段,促使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量等症状趋于正常。
1.2 中医可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针对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可以给予服用半夏泻心汤[2]。半夏泻心汤的方剂包括三组七味中药材,第一组是具有辛开温散功效的夏和姜;第二组是具有苦寒清热功效的莲和芩,第三组是具有甘补调中功效的枣、参和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粘膜炎患者和胃肠动力弱的患者都有非常显著的功效。通过准确诊断患者寒热多少的不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予寒少热多的患者增加莲和芩的用量,并将枣、参、草、夏和姜的用量相应减少,而寒多热少的患者则应减少莲和芩的用量,并增加枣、参、草、夏和姜的用量。
1.3 中医和法也可应用于消化内科
中医和法能有效祛除消化内部病邪,帮助患者调整其机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方法。首先,中医和法可以用于治疗胃部炎症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其常用方药为柴胡疏肝散,针对有胃寒症状的患者应加用砂仁和良附丸,食欲不振且腹胀的患者加用保和丸,而有胃阴虚症状的患者应加用养胃汤等。此外,中医和法还可以应用于治疗患有肠结核、腹泻及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主要方药仍是柴胡疏肝散,针对有脾胃虚寒症状的患者加用附子理中丸,有肝火旺盛症状的患者加用痛泻药方等。
1.4 中医和法
中医的使用,主要就是利用中医的调节作用,通过中医作用的和解,就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和调节作用,一般来说,中医和法,不计仅仅是消化内科的运用,还有其他一些调理性的疾病都能够运用。对于消化内科的疾病,就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和解作用的药剂,通过较为温和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西药的激素刺激。但是中医和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对于药理的搭配不当,方法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助长病症,还会损伤到脾胃。
2.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的发展前景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首先应该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症与病理的分型标准。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出的胃黏膜症状,以及癌基因的症状等病症的变化情况至今仍无明确的分型标准[3]。因此,应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建构出不同器官所患病症的症状同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联的实验模型,从而制定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症与病理的分型标准。
2.1 做好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科研设计工作。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时间长、疗效慢和不确定性非常大的特点,因此必须做好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科研设计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和实施倾斜政策等方式,使理论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实际效益,使中医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更加准确。
2.2 加强研究消化内科的各种有效方药。中医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正处于瓶颈期,并没有明显突破,因此加强研究相关有效方药显得越来越重要。各中医医疗机构及医师应该革新中医理论,结合国内外西医的治疗经验,不断充实中医治疗的相关理论。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式,最终建立中医理论与治疗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3.结束语
总之,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成效,但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中医的应用无法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本文在上文中队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一些常见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相信广大的读者对中医的伟大魅力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做好科研设计工作,并加强研究有效方药,从而使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199-200.
[2] 李墨.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477.
[3] 武大为.消化内科中中医的临床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43.
[4] 罗琪明.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180-181.
[5] 张贵朝.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3,14:66.
[6] 张贵朝.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3,16:57.
论文作者:程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中医论文; 内科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综合征论文; 方药论文; 临床应用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