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借鉴美国大学农业推广服务体系_农民论文

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借鉴美国大学农业推广服务体系_农民论文

高等教育要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借鉴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美国大学论文,农村论文,制度论文,更好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令人兴奋的亮点。遗憾的是,在高等教育规划中,农村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笔者认为,除了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建设外,同时还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充分考虑并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科技支持系统,这是我国经过20年发展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科教兴国中当之无愧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

一、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科技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农村在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迅速发展后,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已经随着农村同样面临的短缺时代的结束而发生了根本转变,卖粮难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农民减收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突出矛盾。这种新的特点从两个方面对科技支持提出了迫切要求。一方面,农产品过剩迫使农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单一的农业种植环节向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多元化、从家庭型生产向企业型生产发展,这一切使农民对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经营知识、市场知识等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特点,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农村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有条件和能力把科技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靠什么?显然,与工业的情况一样,再不可能靠改革开放初期的数量扩张取胜。农业也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业的调整与工业相比,是更大的调整,因为它既包括农业内部的调整,而且包括三次产业层面上的农业调整,这对农村和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的困难又恰恰在于,我国农村的文化水平极为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更严峻的压力在于,WTO 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那时,面对资源优势、农民文化素质优势都占绝对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农业,中国农业的危机和压力可想而知。尤其令人忧虑的是,面对未来,中国新一代农业显然还没有作好充分准备。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究竟缺什么?据笔者的观察,最缺的不是资金,因为全国普遍存在着资金的“农转非”现象;也不缺人力,因为仅仅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估计就近2亿;最缺的是好项目、好主意、 好市场特别是未来好市场的产品,缺的是懂技术、懂经营、懂市场、有见识的人才,这一切说到底,缺的是知识,包括科技知识和商业知识。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仍然很低,农村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仍然远远低于非农村人口,许多农户感叹看不准或者想不到有什么投资机会。结构调整中如何选准项目?如何预测市场?有哪些好的农业实用技术?等等问题,是许多农户和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农民企盼科技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特别是美国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

农业绝非天生的低技术产业,以色列、荷兰、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是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成为技术含量很高、国际竞争力很强的产业。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大学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制度”(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140年前, 美国以联邦政府向每州一所大学赠与土地的“土地赠与法案”和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土地赠与大学”为启动,建立了一种以大学为依托,大学与各级政府合作,大学和县推广办为两大主体,集教学、科研、推广、服务、农村教育和成人终身教育等多种功能,遍布全美直到每一个基层县,旨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帮助农村青年、农民家庭、农村社区和农业发展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

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的确立,首先要追溯到伊利诺州J·B·特纳(Jonathan Bardwin Tumer)的贡献。特纳在19世纪50年代热情投身于在每个州建立一所为工人子弟提供更高教育的大学的立法工作。他提出3个目标:(1)创立大学,并以最低费用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教育援助。(2)改进课程设置, 增加为工人阶层利益服务的实践指导和职业教育。(3)向大学赠与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 以资助这种特殊大学的创立。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极为广泛,类似的立法努力不断出现。

1862年通过的“土地赠与法案”的重要成果,是“土地赠与大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赠与为基础创立大学,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贫穷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土地赠与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赠与为基础创立大学,并强调必须为农民提供教育。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推广制度的起源,不是来源于“推广”本身的要求,最初的动因是教育的落后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那时候美国的教育很落后,绝大多数美国人只能接受几年中小学教育,仅有2%的人完成了12 年教育,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正是“土地赠与大学”的建立,为普通人接受更高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后来推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最基础的基本建设。

1887年,美国又通过了Hatch法案, 该法案规定每年为每所“土地赠与大学”提供1.5万美元经费,用以建立农业实验基地。Hatch法案使美国农业真正日益走向科学。Hatch法案推动大学在农业、 畜牧业等方面的各种实验基地、实验室、实验田迅速发展,良种、化肥、农药、土壤改良、种植和饲养方法、排灌系统、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农业科学技术和应用成果大量涌现,并推动农牧业科学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相继诞生和蓬勃发展,特别是推动美国在前沿领域如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领先地位。农民不仅分享大学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得到大学研究人员的指导。

20世纪初,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开始进入县一级农业推广机构迅速发展时期。最终奠定“推广”制度的Smith—Lever法案获准通过。该法案有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明确规定“推广”体系必须以大学为基础,是“土地赠与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把“推广”制度变为现实,并在全国每一个县建立了农业推广办公室,从而形成了以大学为基础、覆盖全国每一个县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国农业推广制度的基本形态。由于有了县推广机构,在大学实验基地上获得的研究成果,才能得以向农民广泛推广。

经过50年的努力,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基本奠定。此后,主要是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特别是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该制度服务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村,开始向城市居民延伸,现在基本上以全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从上述发展中可以看到,美国农业推广服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土地赠于制度的支持和启动。 正是以联邦政府土地赠与为基础的“土地赠与法案”,使“土地赠与大学”得以创立。“土地赠与法”规定,联邦政府向每个州的一所大学(一般是现在的州立大学)赠与土地。设立专门为穷人子女提供教育援助的大学,这些大学因此而叫“土地赠与大学”(Land—Grand University)。政府赠予的土地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出售以获得经济收入,以支持这一体系的工作和发展。美国中西部很多州立大学起源于这一制度,如印第安那州的印第安那大学(ndiana University)和普渡大学(Qurdue University)、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州政府资助是这类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直到今天,这些大学中很多项目的资金仍来自联邦政府。据普渡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介绍,现在他们从3 级政府获得资金:联邦政府农业部(28.5%)、州政府(31.7%)、县政府(31.5%),以及其他捐赠县政府的资金一般直接拨付本县农业推广办公室。

(2)以提高教育为先导, 特别重视普通大众和贫穷家庭的教育援助。推动美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创立的初衷和动力,是当时教育的落后,特别是贫穷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低下。因此,这一制度前20多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教育。正是这一法案推动美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也正是由于有了这20多年的教育发展,为1887年农业实验基地的建立和后来的科技推广工作创造了条件。

(3)以大学为中心和依托。 美国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在大学,而且使大学农业推广体系成为国家农业部一个组成部分,是很多人未曾想到的,这一点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美国农业推广服务制度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正是由于建立了“土地赠与大学”并向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教育援助,才使科研工作的持续性和制度有了保证,才使推广有了国民文化基础,才能把科学的观念、思想、方法灌输给农民。通过教育、科研、推广等多种渠道,“把大学带给人民”,是美国人尤其引为自豪的成就。

(4)大学与联邦政府和各级政府合作、 以大学和基层县推广办为两大主体、覆盖全国直到基层县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合作”是这一体制的另一重要特点。“合作”主要指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合作,同时也指大学与各级政府的合作。美国的农业推广制度从一开始就要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提供配套资金,现在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大致占30%,州和地方政府需要提供另70%的资金,由此形成一种各级政府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土地赠与法案”、“土地赠与大学”和农业推广制度等有关制度还规定,设立在每州一所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不仅在学校要设立各种相关的教学、科研、推广和行政工作机构,而且要求该大学要在所在州的每一个县设立基层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和志愿工作者共同开展工作,由此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覆盖每一个县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学和县基层机构是这一体系的两个主体。

(5)承担教学、科研、推广和服务等方面任务。 农民可以从大学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中受益,也可以通过与大学的合作研究受益。这些研究不仅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还包括对农业市场的研究。推广和服务是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和各地推广办随时将大学的研究成果告诉农民,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服务。农民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向这些最基层的、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办公室咨询或提出新的问题,各地推广办立即将情况反馈到大学。

(6)庞大的成人教育工程。 推动农村教育并帮助农民学习各种知识,是农业推广服务制度的又一重要任务,其中尤以帮助农村青年树立信心、学习技能、“德智体能”诸方面健康成长的“4H”(head、 heart、hands、health)工程最为庞大,惠及人群最多。 县推广办作为常设的基层机构,经常组织和帮助农民学习、研究和把握商业机会,解决农民遇到的困难。如1998年美国农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产品持续多年卖难和价低的问题,县推广办为此把推动农民利用期货交易方式作为一件重要工作。美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由此被誉称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成人教育工程。

今天美国农业人口很少,劳动生产率很高,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和贡献,功不可没。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以高校院所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支持体系,建议率先在西部启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各省基本上都建有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林业学院、农业专科学校、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方面的高校院。同时,我们还有了大量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基层组织,如县农技站。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用活现有资源,支持现有高校发展。建议借鉴美国经验,在每洲确定并重点扶持一所承担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服务的农业大学(或农科院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技站等机构,形成完善的体系。

(1)新建高校的指标和招生指标。 我国正处于高校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教育方面的许多特许政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还会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应该抓住这一段机遇,利用政策优势扶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2)给予高校上市名额。 这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会存在的政策资源。给予承担农业科技服务的大学一个上市指标,实际上也是一种资金投入。(3)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 分享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利益,通过基金增值来扶持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4 )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和贷款,并允许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增值。(5 )在一些人少地多急待开发的地区,比如西部,可以借鉴美国赠送土地的办法来支持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6)全国还有很多国有市场、 林场和四荒地,也可以采取划拨或低价转让的办法支持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7)依托我们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形成的庞大的遍布各地的农技站系统,以及各县的中专、党校等力量,建立农业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层机构。目前许多地方在精简机构中,农技站也因编制、财力等限制而被严重削弱。这种作法应及时加以制止,农技站需要加强而不应削弱。(8)充分利用和发挥机关改革中富余人员的作用。 机关是我国高文化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完全可以让机关工作人员带着财政拨款指标分流充实到高等院校,这样,既可以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又没有增加财政支出,因为这部分人退出劳动领域的代价是必须由财政来解决他们的退休养老金支付,这项支出随人带到高校不是更积极的作法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困境也正在于,我们的农业不是一个强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面对未来的竞争对手,中国农村的教育任务绝非仅仅9 年义务教育所能满足,建立一个既能发挥我国政治动员和社会动员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力量的农村科技支持体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农村的教育形势,并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乐观。在西部的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滑坡甚至已到了近20年来最为严峻的程度,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农业科技,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子女教育,不仅是农民个人发展和增收的需要,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整个国家民族强盛的需要。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政府应对贫困农民子女提供减免学费等教育援助。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院士科普书系》序中指出:“科技兴国也要抓好基本建设”。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服务制度的建设,当之无愧是这一基本建设的最重要工程之一。建议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首先在西部10省区或部分省区试验,率先建立起推动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持系统。国家拿出一些财力来建立和启动这样一个科技支持系统,同时再吸引民间资金甚至国际援助,对于西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借鉴美国大学农业推广服务体系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