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以保存传统音乐为中心_朝鲜族论文

韩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以保存传统音乐为中心_朝鲜族论文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以传统音乐的保存为中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传统论文,音乐论文,保存为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而这种传统音乐与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朝鲜 族作为迁入民族,在中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而且继承和发展了有着悠久 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朝鲜民族的传统音乐(注:本文中所说的朝鲜民族是指包括南北朝鲜 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朝鲜民族的泛称。)。可是这种传统音乐,在飞速发展的今天,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为了在21 世纪更好地保存朝鲜族传统音乐、继承和发展朝鲜族传统音乐,本文对现存朝鲜族传统 音乐的内容、数量以及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保存 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朝鲜族迁入概况

在中国境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朝鲜族先民为主体的高句丽等古国,高句丽灭亡之后 其遗民与靺鞨族共同建立渤海国,渤海国灭亡之后其遗民在与中国的其他民 族杂居的过程中逐渐被同化。到辽、金、元以及明朝初期,在今天的辽东、辽南等地曾 住有数万名高丽人,但他们也不是高句丽或渤海国的遗民,而是元朝和明朝时期从朝鲜 半岛移居过来的移民,这些人不仅没能形成自己的集团聚集地,而且在长期与中国的其 他民族杂居或通婚过程中逐渐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所以今天的中国朝鲜族既不是高句丽 、渤海国的遗民也不是高丽国的后裔,而是近代在朝鲜半岛已形成并具有自己民族文化 的迁入民族。朝鲜族迁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政府从1677年开始的200余年间把长白山地区视为满族的发祥地加以保护,并在东 北边疆实施了“封禁政策”。由于“封禁政策”的实施给东北边疆带来了长时期的土地 荒废以至带来严重的边防危机。1881年清朝政府为了开发边疆、强化国防,实行了引进 移民建设边疆的“移民实边”政策。到了19世纪60年代末期朝鲜北部连年遭受自然灾害 ,使朝鲜北部大批灾民先后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涌入东北,对此朝鲜政府只好放弃“锁 国”政策,允许灾民越江越境自谋活路。从此,大批的朝鲜灾民移民到中国东北境内开 荒造田定居生活,逐渐在那里形成了朝鲜人聚居地区。到1897年朝鲜移民已有3万7千多 人,东北解放前的1945年已达到215万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部 分在东北的朝鲜移民回到朝鲜半岛,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约有120万朝鲜 移民仍留在中国,现在约有200万朝鲜族人民居住在以吉林省延边为中心的东北三省内( 注:姜龙范等著《中国朝鲜族历史常识》,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8,p3~5。)。

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以来从朝鲜半岛先后来到中国,并作为在东北水稻栽培的先驱者长 期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开发东北边疆,同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民族主 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正确的民族政策光辉 照耀下,朝鲜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成为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 员。

2.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现状

1)传统音乐的种类和数量

挖掘、收集和整理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工作从1950年初就已开始。当时在党和政府正确 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重视与努力以及民间艺人的积极协助下,利 用各种形式开展了挖掘、收集和整理朝鲜族传统音乐的活动。从50年代初开始的10年间 几乎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由民间艺人参与的“民间文艺汇演”、“民谣歌手选拔赛”、 “民间艺人公演大会”、“民间艺术节”、“民间音乐之夜”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挖 掘和收集了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发现了许多民间艺人,其中有擅长西道索里的赵钟周 、金文子、禹齐强,擅长南道索里的朴贞烈、李今德,擅长南道、西道索里的申玉花, 洞箫演奏家民间艺人李任龙等,这些民间艺人在以后的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保存、收集、 整理工作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首次在延吉发现了伽倻倻琴,1954年延边人 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的收入49首朝鲜族民歌的《民歌集》。 60年代初延边文化局组织“延边民间文艺研究组”奔赴东北三省朝鲜族聚集地,在民间 收集了800多首包括抗日歌曲以及儿歌在内的朝鲜族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朝 鲜族民谣集》、《朝鲜族革命歌谣与童谣》油印本。朝鲜族传统音乐与其他民族的传统 音乐一样没能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厄运,传统音乐活动被当作封建迷信被勒令停止, 民间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到农村接受教育改造,所收集的传统音乐资料120多个录 音带和1000多首民间音乐资料统统被毁于一炬。自从70年代末开始的国家艺术研究重点 项目“民族民间文艺集成”活动开展以后,东北三省朝鲜族传统音乐的收集工作真正进 入了全面、系统、科学化的轨道。1979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根据文化部、国家民委 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在自治州文化局下属设立了“民歌集成办公室 ”(1985年改为“延边艺术集成办公室”),重新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十多 年的朝鲜族传统音乐收集、整理工作。改革开放之后经二十多年的努力,朝鲜族传统音 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已接近尾声,在此基础上已整理出版了“民歌集成朝鲜族部分”、“ 戏曲集成朝鲜族部分”、“曲艺音乐集成朝鲜族部分”、“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朝鲜族 部分”,其他的集成部分现已脱稿待出版。

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可分为民俗乐、仪式音乐、歌乐、与雅乐四大类(注:张师勋著《最 新国乐总论》,汉城:世光音乐出版社,1986,p261~533。)。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 朝鲜族的传统音乐大部分是民俗乐,而其他的仪式乐、歌乐以及雅乐所占的比例不仅很 小,在民间也很难见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90%以上的 是贫困农民,他们大多只熟悉民俗乐。

据延边艺术集成办公室的资料,从60年代开始至今所收集的朝鲜族民歌有1500多首、 传统乐器15件、盘索里(说唱音乐)音乐6部、民间器乐曲100多首、曲艺戏曲音乐150多 首(注:延边艺术集成办公室文件《神圣的使命辉煌的成就》(延吉,延边艺术集成办公 室工作报告,1998)。),其中,民歌占朝鲜民族传统民歌总数(约19371首,其中韩国民 歌约15000首(注:金武宪著《韩国民谣文学论》,汉城:集文堂,1991,p48。),朝鲜 民谣约2871首(注:《朝鲜民族音乐全集·民谣篇》1~4集,平壤:艺术教育出版社,1 998~1999。),中国朝鲜族民歌1500首(注:延边艺术集成办公室文件《神圣的使命辉 煌的成就》(延吉,延边艺术集成办公室工作报告,1998)。))的7.7;乐器占朝鲜民族 传统乐器总数58件的25%(注:《乐学轨范》Ⅱ,汉城:民族文化文稿刊行会,1983,p1 9~46。);盘索里占朝鲜民族传统盘索里总数12部的50%;此外,估计所收集的朝鲜族 民间器乐曲在朝鲜民族民间器乐曲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

1995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卷》中收入索里、打令、短歌、长杂歌 、俗谣、风俗仪式谣、童谣等在内的197首朝鲜族民歌;1997年9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 曲集成·吉林卷》中收入伊儿索里、打令、短歌、长杂歌、沙格里、风俗仪式歌、童谣 、长杂歌等在内的315首朝鲜族民歌;1997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 卷》中收入打令、杂歌、风俗谣、童谣在内的84首朝鲜族民歌。1999年6月出版的《中 国戏曲集成·吉林卷》中收入32首朝鲜族唱剧;2000年3月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吉林卷》中收入51首朝鲜族盘索里和20首朝鲜族唱谈;2000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族 民间器乐曲集成·吉林卷》(上、下)中收入71首朝鲜族民间器乐曲,同时还收入了管乐 器大笭 (横笛)、洞箫、短箫、乡筚篥、细筚篥、唢呐等,弦乐器奚琴、牙筝、玄琴、 伽倻琴、扬琴等;打击乐器钲、钹、小金、长鼓、扁鼓、龙鼓等共20多件乐器图 片和条目。

2)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

长期以来朝鲜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在农村与农耕生活相伴维持其命脉,但是大多数农民 的生活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过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以口传形式代代 相传的传统音乐,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交通、新闻广播等传媒高度普及和发达的情 况下,已逐渐失去其生存环境。过去虽曾使用过乐器,有的现在已不少失传,还有很多 的宗教歌曲、劳动歌谣等。由于宗教仪式的消失、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已逐渐失传。

1982年4月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出版了《朝鲜族民谣集》油印本。其中收入朝鲜族民谣 400首,当初参加演唱的民间艺人188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丢失了原始音响资料。到了 1988年9月集成办总部要求“收入集成中的民歌乐谱必须配有原始音响”,根据上述要 求延边朝鲜族艺术集成办公室重新编订了《朝鲜族民谣集》。重新编订的《朝鲜族民谣 集》收入“乐谱配有原始音响”的民歌181首,只占6年前400首民歌的45%,参加演唱的 民间艺人25名,只占前一次188名的13,30%。特别要指出的是就连参加演唱的这25名中 ,由于无法按要求找到“民间艺人”,无奈有的民歌只能找来延边艺术学院师生来演唱 (注:金成俊:《朝鲜族传统音乐保存断想》,延吉:《艺术殿堂》,1989,p11~13。 )。

造成6年来传统音乐在民间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老一代民间 艺人的先后谢世后继无人。

至今收集到的朝鲜族传统民歌,在民间仍在流传的不到1/3;盘索里和唱剧在民间很难 听到,会唱的民间艺人也很难找到,在延边艺术学院或专业艺术团体也很难找到系统演 唱盘索里和唱剧的人;所收集到的朝鲜族民间器乐曲大部分在民间已很难听到;收集到 的朝鲜族民间曲艺戏曲音乐在民间也很难听到;朝鲜族传统乐器除了伽倻琴、洞 箫、长鼓、扁鼓、小鼓、钹、小金等乐器还尚在民间流传,其它的乐器在民间别说会演 奏,就连乐器也很难见到,这些只有在延边艺术学院或朝鲜族专业艺术团体中尚能见到 。

3.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展望

面对21世纪国际化开放时代,朝鲜族传统音乐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和挑战,流传在 民间的传统音乐在“量”和“质”的方面明显减少或下滑,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国家应建立保护和振兴传统音乐有关的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机构。如可借鉴邻国日 本和韩国的经验,出台“重要无形文化才”法,从中央政府直到地方政府设立振兴传统 音乐的机构,将重要的传统音乐传承者,确定为“重要无形文化才”,国家依法支付他 们的生活费,使他们担负起世世代代无忧无虑严格保存传统音乐的任务。

2)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传统音乐的保存与振兴事业。不仅行政上而且要在财政上予以 支持。如对在集成工作中已收集到的民间音乐资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尽早实现产业化, 从行政与财政上予以支持,出版集成资料中与乐谱相配套的CD、VCD,使其用于教学与 研究中。另外,政府最好能对在市场经济中暂时还无法竞争的或竞争力弱的重要传统音 乐采取予以保护或优惠政策,同时要采取“博物馆式”的保存与民间生存保护方式并存 的政策。

3)积极挖掘和开展传统民俗活动,提供传统音乐生存空间和土壤,开辟农村为中心的 传统音乐的根据地。积极促成艺术院校、专业艺术团体以及文化馆与农村结对子,帮助 农村普及传统音乐建立传统音乐的根据地。现已成为延边旅游点之一的洞箫故乡——珲 春县凉水乡是很好的例子。

4)要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做好传统音乐的宣传教育工作。

5)要把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建设成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传授以及研究基地,积极培养高素 质的教师队伍、演员队伍与研究队伍。

6)担任社会媒体重任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应多开发和增加雅俗共赏的传 统音乐节目,担负起社会教育功能和普及功能的重任。

7)加强包括南北朝鲜在内的世界朝鲜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传统音乐交流。

4.结束语

保存传统音乐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朝鲜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如果没能保存, 就无法继承;没有继承,也就无法发展。

标签:;  ;  ;  ;  

韩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展望--以保存传统音乐为中心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