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人格构建的困境及伦理思考
胡青青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 要: 网络热词“女汉子”现象引发人们对现代女性性别角色的新关注和新思考。基于“女汉子”一词的历史缘由和社会内涵,分析了传统男权社会束缚和新时代男权观念等对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汉子”人格建构的影响。然后从家庭和社会职场伦理引导入手,就实现女性主体的自主构建,扬弃传统伦理的禁锢;消除传统男权意识的束缚,重构家庭美德伦理;建立社会伦理的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为新时代女性人格特质建构获得突破口和新视角,为两性平等提供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女汉子; 人格构建; 困境; 伦理思考
网络热词“女汉子”进入大众视野是源于2013年4月模特兼主持人李艾的微博话题“女汉子的自我修养”。随后,大众关注的“女汉子”一词荣登《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大新词语之列;2015年“官方”通过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喜乐街》对“女汉子”的形象塑造,将“女汉子”一词再次推向巅峰。
一、网络热词“女汉子”的符号解读
(一)“女汉子”的流行是时代选择的必然
“女汉子”一词最初借助媒体人物的社交圈表达出来,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尽管人们无法揣测主体是否是一时的感想还是深思熟虑后自我角色认同或自嘲,但媒体人物的身份特性的影响为“女汉子”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助力。然而,“女汉子”一词的流行也是历史的必然。首先,矛盾式的表达方式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需求。从字面上来分解,“女汉子”等同于“女性”加“汉子”,在其定型化的女性性别角色与男性性别角色的矛盾表达中获得自我释放与迅速吸引。其次,模糊的形象定位契合了广大女性的生活形象。基于“女汉子”形象的不同的定位与理解,人们似乎都能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找到自己理解的“女汉子”形象,从享有社会声誉的“劳模”到人人痛恨的“女暴徒”,从温柔贤惠、无所不能的“女主人”到事业风生水起的“女强人”再到粗鲁不讲理的“泼妇”,似乎都能冠以“女汉子”称谓。再者,“女汉子”是性别二元对立下的符号选择。网络热词“女汉子”不仅填补了新型女性特质在表达层面的空白,而且通过所谓的“男性特质”表达了通俗易懂且易于传播的女性性格特质。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前者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使他们形成一套具体解决职业中问题的方法。运用实践教学法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体验职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技能,加深理解,进而提高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女汉子”折射女性人格的觉醒
符号表达的选择与流行也许仅仅是合乎一种习惯,可习惯的背后隐藏着权力。“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又是权力的组成部分”[1]。“女汉子”一词的“能指”,或借用“汉子”的粗野表达,或模仿男性间的豪爽语气,在打破男女二元对立特质的同时,也自然流露了对男性话语权的顺从;“女汉子”的“所指”,本身就暗含着对中国传统女性与男性性别角色的二元分化的认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阳刚、坚毅、果敢等特质的“汉子”称谓是对男性特质的认可;相反,“三从四德”、“温柔娴淑”、“相夫教子”等描述传统女性形象的词汇,体现了男高女低、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在男女性别角色两极分化中的社会时代烙印,反映了传统的男性霸权文化主导下的女性从属地位。然而,“女汉子”的符号表达,完美地将女性与男性的特质结合于一身,在性别角色二元对立矛盾体中产生了一股张力。这股张力是对传统的性别角色与性别特质定型化的违背与挑战,对传统性别角色固定认知的颠覆,为新时代女性人格特质建构获得突破口和新视角,为两性平等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三)“女汉子”人格构建的新趋势
基于心理学视角,“女汉子”一词不能简单理解为“女性”和“汉子”的共同含义,而是从性别心理特质的角度定义为“心理上的双性化”的女性,换言之,“女汉子”一词等同于女性的一种生理特征,即女性正性性格特征和男性正性性格特征的综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双性化人格特质在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和创造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李贞晓等(2016)在调查中得出:相对于行为,人们对于“女汉子”的认知更偏重于性格上的男性化特质,而且人们对“女汉子”的负面特征的认可度并不高,其人性正面特质要远远超过负面的。这说明了“女汉子”具有正性特质与男性化特质,具有“双性化”特质的特征[2]。“女汉子”特质的“双性化”的诠释不仅丰富和矫正了“女汉子”的内涵,还清晰了“女汉子”们女性形象定位;既可避免“女汉子”符号泛化与负面化倾向,也为新时代女性人格特质建构提供了范式。
二、“女汉子”人格构建的困境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权力是一种影响与控制的能力,权力产生于依赖关系。传统社会是以力量为主要生存优势的时代(靠狩猎与战争获取生存资源),男性的性别生理优势成为了建立依赖关系、获取权力的源泉,他们凭借性别带来的力量优势获得了权力,从而强化了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传统社会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男权之下伦理道德绑架把女性束缚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低阶的认知水平与狭隘的精神世界,不断加剧女性对他们的依赖从而巩固和扩大自身对女性的控制与影响。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源于男性掌握了女性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稀缺的或不可替代的资源而迫使女性对男性产生依赖,从而使男性获得了女性被控制或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建构性力量却能使被改造主体自主进行人格的重塑”[3]。中国古代普遍的依附型人格的塑造来自于中国古代社会构建的社会等级制结构及以君权、族权、父权为核心的权力网络造成整体性的层层依附;与此同时,男性也借助君权、族权、父权、夫权构成的男性霸权网络,更是将女性置身于依附链的最低端,构建了女性对男性的单向依赖关系,塑造了最彻底的依附型人格,这种依附是女性群体对男性群体的整体性依附,是男性霸权对女性人格的塑造结果。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期待实质是以男权价值观主导的男女二元对立角色认知,男性控制与影响女性的结果最终实现了对女性依附型人格的塑造。
(一)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依附性人格的塑造
新时期女性已经有摆脱对男性的单向依赖和获得独立而自主人生的自觉,尤其在时代赋予女性的使命与责任意识下,让自己独立和优秀成了许多知识女性的共识。然而,在追求独立发展和人生价值、构建独立人格的道路上,男权观念的作用和影响,使女性常有挣扎、焦虑、无奈与许多的不得已,其自我“表达空位”与自我身份否定时而存在。
(二)新时代男权意识对女性人格构建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从政治和法律关系上确立了人身独立与公民平等权力,破除了传统的等级制结构和权力网络,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社会人与人的整体性依赖关系,并为塑造独立型人格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和教育逐渐繁荣,男性的力量优势在社会层面渐渐消失,女性有了广阔的生活空间、更多社会技能训练机会与更高的认知水平;长久的生育规划政策,弱化了男性对于家族传承与兴衰的意义,传统社会以男性为核心的家族结构体系得到消解,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这些意味着传统的男女角色标签正被撕毁,牢固的男权根基在动摇。
然而,在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诸如“女强人”“男人婆”“铁娘子”等女性称谓的表达,虽然体现了女性“独立”、“坚强”等男性化特质,可表达的背后体现了对女性的性别特征和固有社会角色的质疑与否定。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她们实质上是另类的“男性”,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男性般的强、狠与冷酷。作为新型人格构建与实践主体,“女汉子”们的自我表达,于偶然或习惯处折射了男性话语力量和对男性化人格特质的欣赏亦或女性自我“表达空位”的苍白与无奈,同时也透露了社会群体对“女汉子”身份的质疑与紧张。可见,在男性话语权流行的背景下,女性在脱离依赖、进行自我人格构建的符号表达中逃脱不了被“男性化”或“中性化”的命运,其身份或性别时刻面临被固有的男权思维审视、质疑或否定的尴尬。比如,在当代社会职场中,越来越多的高层次、高知识女性在许多岗位上展示了其优势与风采,获取了男性相应的竞争优势;而在家庭场域,由于男权下传统女性角色的固化认知,女性在社会职业中的优秀往往会带来更多角色质疑与否定,女性似乎只有在家庭中履行更多的职责、展现更多的女性温柔贤惠才能获得家庭与社会对其女性角色的认可。根据《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调查显示,被调查女性的70.32%把事业和家庭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却用健康、婚姻、家庭、幸福等与事业不直接相关的要素定义成功,把工作和生活平衡(86.3%)、生育造成的职业中断(73.63%)、家庭责任与支持另一半的事业(70.42%)作为主要的挑战[6]。这反映了女性想要通过自我努力获得自己的事业而争取独立自由,摆脱对男权的单向依赖,但家庭角色的束缚却使她们步履维艰。
(三)当代社会女性人格构建的艰辛
广彩的发展与中西方贸易有着深远的渊源。清朝时期开放海禁,成就了风靡国外市场的外销瓷。在贸易初期,外商多在景德镇订购陶瓷,但景德镇到通商港口间距离较远,交通及运输问题造成破损率较高,且定制图案时沟通多有不便。十三行商人遂在广州建立制瓷工场,从景德镇等地购进白瓷胎,雇佣匠人异地加彩,从而逐步开启了外销瓷——广彩的鼎盛时代。[3]为了适应西方市场的需要,广彩的制作者在继承传统陶瓷绘画方法的时候融入国外绘画风格,将传统文化与西方美学相融合,创造出饱含中西方艺术精髓的广彩瓷器。
然而,男权意识在社会生活领域继续发酵。因为男性霸权对女性依附性人格的塑造是在小范围的“家”与“族”中慢慢完成的,这种“小传统受政权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使得它可以跨越不同政权体制和官方意识形态,而保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4]。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从国家层面消除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伦理道德绑架”与歧视的政策性因素,但伴随文化的传承,男权意识及男权意识下的社会二元对立性别角色观仍活跃在人们的某些思想、行为领域;同时,由于人格具有代际遗传性和个体稳定性,一旦形成必将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即使在“新时代”,部分女性依附人格与依赖思想将随着社会传统或行为习惯融入新时期文化与意识,进而男权也在新时期以一种惯性延续,并支配人们思想与行为,一些流行的观点如“女性的幸福在于有个好父亲和嫁个好男人”、“女性不能太强,否则男人不喜欢”、“女性应以家庭为重”等等,仍然映射着男性的主导地位与女性内心深处的依赖思想与女性刻板角色认知。可见,在社会快速进步、崇尚男女平等思想的“新时代”,男权思维与男性话语力量如一张无形的网,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真实生活场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新时代”女性人格塑造的蜕变。
三、“女汉子”人格建构的伦理引导
传统社会的男权把女性作为权力的对象。“男女有别”把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固化为社会角色的差异。这种男女二元对立观强化了女性对男权的单向依赖关系,进而巩固了男权。足以可见,影响新时代女性人格构建的根源是男权意识及传统的男女性别二元对立观。男权意识经过长期的行为固化与社会生活沉淀已经深深渗透现代人的思维,在“小传统”范围里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尤其在男女人际互动密集家庭与职场中凸显,进而扩展到社会文化与政治生活。因此,从家庭和社会职场伦理引导入手,促进男权意识的消解,帮助新时期女性突破人格构建的困境,是塑造女性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女性主体的自主构建,扬弃传统伦理禁锢
新时期女性获得经济独立、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机会与空间。女性作为道德主体,在践行自我道德价值时,少不了对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的伦理追问与诉求。国家、社会和企业在创建男女平等环境、促进女性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是新时期国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消除传统男权意识的束缚,重构家庭美德伦理
由于我校是培养北京市中小学生物教师的主要高等学府,为了培养高水平的生物教师,同时也为兄弟院校输送优质的后备大学生,那么推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女汉子”们在脱离依赖人格、构建独立人格上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认可是毋庸置疑的。在大众眼中的“女汉子”所具备的特质和大众喜欢的特质调查中,“独立的”这一特质都明显高于其他特质[5]。“女汉子”们在“双性化”人格特质构建中,追求经济与精神的独立、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展现自信、乐观与自立自强的新时期女性风采,对消除依赖心理、消解男权思维进行了积极努力与实践。
新时期传统的父权制家庭已经得到解构,“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正被消解,新时期家庭伦理面临重构。基于《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6]和《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7]调查显示,家庭仍然是女性发展的主要压力来源。家庭曾是女性的牢笼和归属地,也是传统家庭伦理传承与辐射地。深藏在传统家庭伦理里的男权意识,透过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惯性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严重损害了新时代女性的性别自信,令许多女性在追求独立自主与发挥母性光辉及女性美德中进行选择,遭受人格分裂的煎熬。
首先,直面现实,去除家庭道德枷锁。基于爱情的婚姻体制奠定了现代夫妻平等的基础,幸福的婚姻是双方相互需要,充满无可替代的价值感,而不是一方控制或主导另一方,“任何人不可能处于卑贱地位还能做到身心愉快”,充满合作精神就会消除依附。新时代女性需要在自信、自尊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在争取家庭地位的男女真正平等的过程中不断培育优质人格特质,自觉屏蔽不良传统伦理的禁锢,获得家庭决策的话语权。其次,促建合作的夫妻关系,彻底消除自身对男性的依附。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充满合作精神的夫妻关系,本着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原则,双方共同认知与明确目标,自觉履行夫妻权利与承担家庭义务,这种关系才能长久。合作的夫妻关系,既是女性摆脱传统家庭伦理禁锢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女性人格特质构建的结果。家庭中夫妻双方平等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8]6。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良好的夫妻关系构建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夫妻双方建立良好关系是培养合作精神的过程,也是双方相互促进与成长、构建与完善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相互包容的人格特质的过程。如此,摆脱了传统伦理的随意拷问与道德标签,以平等合作夫妻关系为基础的现代家庭,成了女性独立人格特质的培育地和优质人格的孕育地;由此自然产生契合时代和发展“蓬勃人生”的“爱”、“善良”、“感激”、“希望”、“原谅”、“社会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各种品格将从家庭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三)建立社会伦理支持系统,实现当代女性的人格构建
女性的自我觉醒是突破目前困境、应对焦虑、进行积极思考与行动的前提。首先,女性主体要努力实现自主构建。女性主体构建是独立型人格塑造的基础。女性只有把自己作为主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时代赋予女性发展的空间与权利,突破传统男女刻板角色的自我束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效能感、磨炼自己的意志、领悟人生的意义,消除依赖与自卑,自主培育自信、自尊和自强的人格品质,构建独立人格,才能成为自我人生的主体,获得女性身份的认同与自豪感。其次,实现女性道德主体的自我构建。女性群体自主认知和践行“新时代”下公平、正义、善良、关怀、责任、贤惠、孝顺等的道德内涵与道德价值,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家庭、企业与公共领域中进行道德的自我表达和果断的道德决策,自觉抵制恶意的“道德绑架”和懦弱的道德顺从;自主构建新时代女性的道德体系,对传统道德进行辨别与扬弃等,都是新时期女性摆脱传统伦理禁锢,获得话语权,构建独立人格和发展“蓬勃人生”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矿产资源的成分不同,水泥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生产的水泥品种也不同;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相容的问题。在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掺量、相同品种的混凝土外加剂常常会由于水泥品种不同,其应用效果的差异较大。同种混凝土外加剂在某种水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而在其他种类水泥中的应用效果可能会较差,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导致质量事故。
首先,消除职场对女性的歧视。新时期女性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自我价值,需要与男性平等的学习与培训的机遇和晋升机会,发挥自我的潜力。组织决策层有责任去除男权意识强加给女性的“差”的标签和对女性的偏见,科学测量与评估女性的能力,合理考核并充分认可女性的成绩,发掘、开发好女性人力资源,避免性别歧视下的偏见。破除男女二元对立观来审视新时代女性,真正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给予女性公正的待遇,满足女性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女性在培育学习力、道德力、沟通力与复原力等优秀的人格特质和独立人格特质方面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
Effect of AC-side Grounding Mode on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of Multi-terminal Flexible DC Distribution Network ZHANG Qing,YU Guangyuan,QIN Changlong(78)
其次,构建平衡女性事业与家庭的支持体系。一是建立合作夫妻关系的职场男性支持策略。于目前而言,平等的夫妻合作关系意味着男性将投入更多的家庭劳动和陪伴教育子女的时间,相对减少工作时间,企业决策层要改变观念,做出有效的合理安排。二是职场为女性发展提供支持。如合理的时间安排与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减少女性为照顾家庭而牺牲的职业发展机会,进而减少女性的职业焦虑与女性人力资源的损失;或者为女性提供生活与事业的指导,如介绍一些优秀女性的成功经验,疏导焦虑心理,建立职业自信。三是社会伦理价值倡导。新时期赋予了女性与男性有同等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使命和促进家庭和谐、实现自我发展的责任。女性不再只属于家庭、男性也不再专属于事业,社会应积极倡建平等合作的夫妻关系和合作关系下的伦理机制,并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推广到职场,通过人际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因此国家、社会和企业有责任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女性突破人格构建困境,实现新时代女性的人格构建。
基于网络热词“女汉子”人格特质的释义与分析,传统社会的男权意识对现代女性的自我表达与完整人格构建存在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自我价值、完成独立人格构建主动放弃了展现女性独特魅力的权利和人格特质,成为了女人中的“男人”或“中性人”;另一方面有些女人顺从传统家庭角色,使之在这种传统家庭伦理制约与道德评价中遭遇人格分裂的煎熬。在新时期,尽管父权制家庭已经得到解构,但在受社会变革影响较小的家庭里,深藏在传统家庭伦理里的男权意识并没有得到完全消解,并随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惯性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立足于现代家庭伦理的重构来促进男权意识的消解,对新时期女性完整人格构建做伦理思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时期女性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提供者,也是生命延续与人类持续发展的担当者,新时期女性既要在职场中获得自我独立与成就感,也要在家庭中发挥母性的光辉生儿育女,这是生命伦理的要求。女性通过自主性构建,才能认知、建立和践行自我道德价值体系,也是构建独立人格和发展“蓬勃人生”的前提。建立平等合作的夫妻关系并构建合作关系中的伦理机制,将合作关系和合作能力推广和深入到社会各领域,是促进传统男权思维消解、解除女性人格构建困境的根本。当然,这除了女性的自身努力,还需要社会完善的伦理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嫚.大众媒体与女性双性气质建构:以“女汉子”话语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5-150.
[2]李贞晓,卢志鸿.当下大众社会心态及性别意识的解析——以“女汉子”一词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7.
[3]王美华.权力话语下的人格构建[J].科教文汇,2017(3):161-163.
[4]黄金兰.面子、人情的秩序功能及其当下变异[J].文史哲,2017(1):154-168.
[5]杨曦.“女汉子”人格特质及其独立性的发展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7.
[6]和讯网.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EB/OL].http://bschool.hexun.com/2016-11-07/.
[7]科学中国.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EB/OL].http://science.china.com.cn/2018-03/07/.
[8]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徐珊,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The Predicament and Ethical Thinking on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for“Tough Ladies”
HU Qing-q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Hunan 421000)
Abstract: Internet hot word“tough ladies”has raised public atten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sex role of modern female.First,it interpret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social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net hot word“tough ladies”.Then,it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like 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al male-dominated society and the influence of male-dominated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er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femal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Finally,it provides ethical thinking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female personality and image in the new era,such as realizing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abandoning the imprisonment of traditional ethics,eliminating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male chauvinism and reconstructing family virtue ethics,as well as establishing the support system of social ethics,in order to provide new breach and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ra female personality,and make great efforts for sexual uniformity equality as well.
Key words: tough ladies;personality construction;predicament;ethica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B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743(2019)07-0102-05
收稿日期: 2019-05-17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项目“网络热词与当代社会道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XSPYBZZ017);湖南省教育厅社会科研项目“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17C0520);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热词与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伦理引导研究——以衡阳市高校为例”(2018[1]016);湖南工学院重大培育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2017HGPY010);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网络热词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程度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简介: 胡青青,1982年生,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语言与文化。
标签:女汉子论文; 人格构建论文; 困境论文; 伦理思考论文;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