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制造业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义乌市中小企业为例_义乌人才论文

后制造业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义乌市中小企业为例_义乌人才论文

后制造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乌市论文,民营企业论文,中国民营企业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等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的市场环境,和义乌建设国际化商贸城市的趋势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使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首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义乌小商品经济的特色作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共有21个问题)。本次调查活动为期半个月,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2份。由于本次调查采用人员访问式,收回的问卷全部有效。调查组共4人,调查区分别选在小商品市场(篁园路)、宾王市场、针织市场、福田市场,调查对象是每类行业中挑选出的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的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从传统的农业小县一跃成为经济强市。2000年,义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列全国县(市)第20位,浙江省第4位;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财政收入16.6亿元。其中,2002年实现小商品出口交易值16亿美元,含营出口3.9亿美元。一个小小的县级市,2003年前8个月出口额就超过12亿美元。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县城,每天都有200多个标箱运向海外。这些在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义乌却成了现实。如今走在义乌的土地上,分明能感受到一股国际化热潮涌动:国际商贸城、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大厦、外商公寓……其中,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去年已成为国家外经贸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国际化已着实成为义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义乌个体私营经济发达,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以商贸业为龙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5:51:44。

(一)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市场是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义乌市五易其址、八次扩建。目前,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商铺4万多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汇集了28个大类10万多种商品,年成交额连续11年位居国内同行业榜首。新建成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宽带网和电话接入每个摊位,汽车可以直接升至二楼和三楼。与此同时,义乌市还创办了30多个国内分市场,在南非、乌克兰、澳洲等地开设了5个国外分市场,与4000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总经销、总代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开通了国内至200多个大中城市的直达货运业务,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一年一度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2002年,该博览会升格为“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并由外经贸部参与主办后,更是取得了成交额15亿元的好成绩。

(二)园区开发势头强劲,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义乌市实施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策略,依托市场发展小商品加工业,逐步构筑起规划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二大工业经济发展带,现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并形成了十二大优势产业,如服装、针织、工艺品、彩印、拉链等。义乌已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苏溪镇日产衬衫90万件,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衬衫之乡”;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袜机6万多台,其中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其中“浪莎”品牌还获得了国内制袜行业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以饰品、装饰、相框为优势的工艺品行业,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生产设备日趋现代,款式新潮、风靡世界,饰品总量占全国的65%以上;义乌拥有大小印刷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拉链产量也占到全国的30%以上。专业园区建设势头良好,文化用品专业园区的建设已正式启动,不久还将启动制笔、拉链、毛纺、化妆品等专业园区的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小商品制造基地正在形成。

(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义乌市近年小商品出口增长迅速,自营出口连续四年增长翻番,有4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小商品,有500多名义乌人走出国门到国外从事小商品经营,义乌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01年外贸出口交货值12亿美元,已有200余家国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引进外资也是形势喜人。2002年1~11月,义乌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5.5%,外资投资园区首期开发的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一经推出,即被抢购一空。为了让义乌在原有小商品市场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制造业和技术创新体系,改变以往义乌工业小规模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义乌的产业链,从而增强义乌小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义乌市确立了研发中心建设“三步走”的发展设想:第一步,到2005年,全市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00家,优势行业的研发水平达到国内一流,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二步,到2010年,小商品制造业普遍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小商品的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初步实现国际化,初步确立国际性小商品的研发中心的地位;第三步,到2020年,小商品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化领先水平,在一部分领域占据重要的制高点。国际化小商品研发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企业创办时间较短且类型单一、规模较小

通过调查发现,义乌的大部分企业创办时间都比较晚,多为20世纪90年代兴建。在此之前,义乌市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商品流通市场,现今越来越多的义乌人为赚取更多的利润进行了自产自销,同时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商人。据调查,83%的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属于自产自销型,17%的企业属于中间商或代理机构。此外,在被调查的182个企业中,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占了57.5%,50人~100人之间的占27.5%,100人~150人之间的占10%,而500人以上的只有5%。由此可见,现阶段义乌市民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大部分企业除少数正式职工外,还招有流动职工。一般是在企业生产繁忙时,流动职工才参与当地民营企业的生产工作。

究其原因,由于“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义乌市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实现温饱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动力。例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企业,在每年有一定利润的情况下,往往安于现状,不再思考如何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本实力不强,自然就缺乏资本和规模优势。

(二)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创新能力

笔者调查发现,义乌市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以中档为主,低档次之,能生产高档产品的企业只有其中少数几家。然而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这条供应链上,几乎每个企业都很重视生产和销售,却只有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但作为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很少重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更谈不上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据调查,85%的企业没有设立研发部门。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观念有待改变。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动力。然而,这其中有很多企业不懂研发,对研发的概念还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认识,甚至误解了研发的涵义。有些厂家通过改变图案、花样或规格进而得到自己的“研发成果”,而有的厂家只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参照样品,依据价位来设计新产品。而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发。其次是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和专业研发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对研发投资不感兴趣,研发经费支出少,自然难以吸引较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人员常驻义乌。“人才难留、人才易流”,久而久之,企业在产品的技术创新方面越来越难以赶上国际化潮流,必然就会走上“抄袭、模仿”的“伪研发”之路。第三是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都依赖于进口,缺乏技术创新所需的相应国内外技术信息和科技服务。同时,由于人才的匮乏,对相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比较困难,难以在一次引进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最终就会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怪圈。

(三)销售内外兼顾,出口方向过分集中,增长方式呈“粗放式”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97%的企业产品销售内外兼顾,属于外贸兼内销型。同时,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售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外贸量大,且销路好,但单件成品价格远远低于内销;内销利润好,但大体上两者的利润总额差不多。义乌市小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和一些非洲国家,出口方向过分集中。例如,阿联酋(迪拜)是义乌的重要商品出口国。2002年,义乌市对阿联酋的自营出口额为5 133万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73.65%,占义乌市自营出口总额的12.61%,居出口国第1位;2003年对阿联酋的自营出口额为9234万美元,同比增长79.89%,占义乌市自营出口总额的12.58%,仍居出口国第1位。由于义乌市产品的出口方向过分集中,在这些国家就极易造成“倾销”的假象,很可能成为这些国家反倾销的一个“重要依据”。究其原因,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小,技术水平低,自然就缺乏技术优势,缺乏技术标准及质量标准与国际大企业接轨的基础。也正因为这些产品很难达到国际ISO9000系列标准和欧共体的“绿色营销”认证的要求,义乌市小商品自然也就很难打入欧美市场。而且,义乌市产品出口的增长方式仍然以量的增长为主,呈“粗放式”发展。义乌市经营的主要是小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小商品的特性决定了义乌市场上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很少有自有品牌。八大优势行业中,只有“浪莎”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其义乌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靠低价竞销、量的增长,而不是附加值的提高。由于自有品牌严重匮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因而出口商品仍然依靠低价竞争,这就极易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的对象。

(四)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链短,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传统的商贸业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将经受产业结构调整的考验。无论从利润、科技含量、规模、信息化基础还是国际环境来看,义乌市企业及其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以制造业为例,与发达县市的制造业相比,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差距:(1)制造业技术基础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发达国家。目前义乌市的制造业产业群使用的机器设备大多从意大利和韩国引进。高额的购机费用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许多企业利润极其微薄,经营者实际上仅仅赚了机器折旧的钱。机械装备业是义乌市的一个弱项,许多企业不得不花高价引进设备来实现产业升级,影响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2)制造业增值率很低,其中在义乌制造业的出口中有51%是加工贸易。(3)目前,部分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现象非常严重,如电子器件等。(4)缺乏具有国际品牌的大企业。(5)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全球制造业化的步伐,也给予了制造业成为战略性产业的机会。虚拟制造成为制造业全球化的重要模式,但由于信息化发展薄弱,信息化水平低也成为制约义乌市制造持续发展的瓶颈。(6)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改善。一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企业缺乏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以及相应的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发现,义乌市绝大多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决策随意化,往往由企业的最高阶层人员说了算,连最起码的管理人员层会议制度也没有形成。

(五)经济外向度偏低,宣传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

值得关注的是,义乌制造业在某些领域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到冲击。同处“长三角”,浙江省近几年来引进外资的质和量较之于沪苏两地都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浙、苏两省的民营经济体制落差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而上海经过结构调整,新兴的汽车、微电子产业也正在蓬勃地发展。相反,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存在着所谓“民营经济发达,内资已很富裕”的思想,对引进外资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招商引资工作与国内或省内先进县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六)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偏弱

据调查,义乌市本地的行业协会作用来能得到实质性的发挥,大部分只是定期交费搞些活动而已,而且有个别行业协会只是空架子,名存实亡。还有许多行业没有相应的行业协会。此外,政府相关的政策措施及各种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政策指导、信息传输工作还不够到位,政府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和政策法规透明度不够。

三、义乌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制造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制造时代。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制造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产品质量达标、价廉物美、生产能力巨大、成熟。但是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集中在一些廉价要素中,比如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以及由于各地方政府政策倾斜等因素而导致的廉价的土地成本等。其市场表现为极端的价格竞争,其结果就是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不断走低,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随着中国制造全面走向世界,中国制造正在全面与世界接轨。中国制造正在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中国制造向产业链上游的生产资料端发展,进入与中间工业品生产能力、技术相关的重化工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同时向产业链下游的营销端发展,加大了品牌、传播、市场推广的力度。也就是说,中国制造正在进入一个必须解决技术与品牌这两大问题的“后制造时代”。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在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引导作用

要实现“三步走,翻三番,争十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要加快小商品研发中心建设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这是保持义乌小商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快小商品研发中心建设,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建立高新技术和科技密集型企业研发中心有一定的条件,不仅仅是资金、设施,还有技术、人才等问题,有一个热身过程。全市的龙头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行业和企业的研发中心,为义乌市国际小商品研发中心建设带个好头。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传统产业必须依托技术创新进行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可喜的是,义乌市政府已经开始注重加大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搞研发创新。义乌市目前决定,对已认定的义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给予引进技术、研发设备投入经费总额30%的补助;对认定的金华市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据统计,义乌市2002年科技投入达到19.7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4亿元,比2001年增长56%。为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义乌以建立国际性小商品研发中心为目标,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小商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增强义乌市的经济发展后劲。

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倾斜,培育独立的高新产业。通过对高新科技项目投资,培育一个与原有业务相对独立或相关程度低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企业新经济生长点,并培育为支柱产业。这些可供选择的高科技领域有:微电子、电脑、软件、通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个领域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

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研发重大装备的专项计划,由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制定产业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优势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招标中对本土产品给予优惠;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所得税优惠对象从不同所有制和地区转向产业扶持,取消对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并对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采用低税率的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力争在10~15年内,将中国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二)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确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对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重点要研究在新的技术变革时期,如何在成为制造中心的同时,也使自己自身的研发能力得到加强,开发出新的产品,依托技术创新进行提升,促进科技和生产紧密联系结合,增强发展后劲。为此各行业要切实加强研发中心建设,企业研发要志存高远,面向世界,站到时代前沿,加快科技创新。这就需要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大量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强化企业研发能力。

1.改变观念,加强产品研发管理。对企业而言,应使现有的产品和业务的质量提高、功能改善、品种丰富、升级换代、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最终达到保护或增加市场份额加增、经济效益的目的。研发管理应该成为企业主体业务的效益倍增器,发展推进剂。企业应该树立“以坚持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产品为核心”的研发思想,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新产品开发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努力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抢占市场先机,保持技术领先,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2.建立研发中心,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研发中心应该在产品结构更新、产业技术升级和培育增长点中发挥重要作用。“浪莎”是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在浪莎集团的产品展示厅里你可以看到几十个大类的1000多种袜子样品,还有一个占地近700亩的第三期新厂区规划图。“浪莎”欲在2005年成为“全球袜子大王”,研发中心的设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产业升级的成本,推动企业沿着产业链上行,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宁波“新海电子”是目前国内打火机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当众多打火机企业因为遭遇欧盟CR标准而面临困难时,他们的产品却依然畅销欧美,其原因是公司把研发重点放在CR法规的“破译”攻关上,并一举打破了发达国家打火机企业在保险装置专利上一统天下的格局。

3.可以与高校进行“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建研发中心。企业可以借用高校雄厚的专业人才、信息、高档测试仪等资源优势进行相关高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作为国内县、市办大学的首创,义乌市政府应加大对义乌工商学院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支持力度,同时应充分利用义乌工商学院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义乌中小企业服务。义乌工商学院必须形成务实的办学思想,创设鲜明的培养方式,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紧跟义乌经济的发展趋势,适应企业的需要,瞄准岗位能力,培养拔尖人才。

(三)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塑造国际小商品的品牌之都

区域发展研究专家、北京教授王缉慈饶有兴趣地关注着义乌产业群的发展。她认为,从全球范围内观察,义乌与意大利在产业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两者都拥有服装、鞋帽、眼镜、文具等“小东西”,都以特色产业群的形式存在,都显得生机勃勃。可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贴上意大利牌子的领带、袜子、眼镜,其价格往往是义乌相同产品价格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价格的巨大落差主要源于品牌的缺失。义乌制造业通常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薄利多销几乎是“义乌制造”的代名词,这种方式使企业的产能迅速扩大,但同质产品的低价格过度竞争常常使整个企业升级遭遇困境。吃够没有品牌苦头的义乌企业于是纷纷把创立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之一。“浪莎”、“梦娜”、“星光”、“伟海”等品牌近年来迅速崛起,蹿升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浪莎”袜业在打广告的同时,还对企业的经营结构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发展自己的专卖店,这一创牌手法更加令人关注。

要在全球打响“小商品,义乌造”的品牌口号,重要的是大力实施“贸工联动”战略。义乌必须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小商品制造业的群体优势;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实现规模扩张;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支持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实行品牌扩张;引导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利用名牌优势,进行联合兼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能力,完善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互动机制,带动义乌市小商品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义乌市打造成为国际小商品的品牌之都。

(四)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与中小企业的关联作用,实现其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

1.完善义乌市政府行政管理体系。(1)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公开审批的内容、条件、依据、程序和时限、实行政务演示制和承诺制,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切实优化企业投资软环境;(2)政府应积极开展质量ISO9000系列标准、环保、绿色营销和国际认证,帮助企业打破国际贸易中心的技术壁垒,帮助企业利用普惠扩大出口;(3)对现有各类收费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公开收费内容和标准,简化收费方式,坚决制止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降低企业成本;(4)加强和完善对水、电、燃料等公用事业价格和土地有偿使用的管理,推行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5)政府应根据WTO的要求,结合义乌市企业的现状和要求,逐步修订相关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开发区管理办法以及劳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办法,并且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些政策出台前应充分征求基层意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政府网站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以利企业调整经营行为,符合中国法律法规;(6)大力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切实发挥各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功能。中小企业信息交流的范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开拓市场上势单力薄,成本过高,为了克服这些弱点,建立稳定的市场,政府在大力培养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组建专业的销售企业或建立企业集团或促使建立适当形式的联营关系,并通过相关行业协会进行协调,统一对外销售本地产品,从而叫响义乌政府“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口号。行业协会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在相关法律程序、信息渠道、外联经验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这样就可集中力量开拓、维持市场,减少销售成本,此外还可以创立统一的品牌,解决中小型企业无品牌的问题。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进行宏观调控,针对义乌产品的出口进行价格自律、地域平衡,避免恶性竞争、互相残杀,以减少被东道国进行反倾销的口实之词。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在协调各个企业集体应诉反倾销、逐步与主要国家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机构建立联系制度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可喜的是,义乌的企业已经认识这一点,各个行业均已经建立了行业协会。目前,义乌已经有100多个行业协会,并注重加强自律、完善行规,真正发挥好“桥梁、助手、参谋、代表”的重要作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五)注意把握产品出口方向,开拓新市场

1.扩大出口范围。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努力开拓更新、更广、更宽的市场范围。世界消费市场不仅包括中东、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还包括诸如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应该主动开发市场空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针对企业的反倾销指控,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2.出口品种。义乌小商品虽然有时针对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数量、出口额比较多,但是由于出口品种较多,单个出口品种的数量并不太大,对东道国的市场就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和影响,同样也会减少针对企业的反倾销指控,减少国际市场对义乌产品的不良反应。

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义乌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详细调查东道国的市场情况,针对不同东道国市场上比较稀缺的不同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结构的出口方向调整,“东方不亮,亮西方”,从而使所有出口的产品都是东道国所稀缺、所需要的产品。树立国际市场对义乌产品的良好形象。

标签:;  ;  ;  

后制造业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以义乌市中小企业为例_义乌人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