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基于一种历史的考察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6)11-0018-0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发动和组织广大工农大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据此提出了“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的论断。在社会主义建没时期,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经济建设成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第一次确认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门科学。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的概括。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改革开放之后又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和合理构想,适应了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的客观需要。这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一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忽略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调颇有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中心工作的进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具有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政治方向和向社会灌输正确的政治观念的作用,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本质上是国家及我党意识形态权力的表现,是我党整合、动员、控制与引导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这里的逻辑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公共性的特征。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其公共性特征被逐渐消解,这种状况只有放置在当代中国社会及其公共权力领域发生的整体性转换中才可以获得有效解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使公共权力出现了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势。[1](p76)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始真正拥有自主的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的趋势,产生了新的社会群体,且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出现异质化的特征。与此相关,社会整合的目标和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凭借其合法的政治逻辑来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对于执政党来说,在社会分化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其内在的合法政治逻辑。当前社会正在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平等主体地位和权利重新获得并使政府权力部分让渡时,政府的权力边界缩小,市场权力边界扩大,这使得政府组织控制和降解社会风险的能力随着弱化,这样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或执政党必须通过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与引导;二是多元化利益冲突使得社会整合成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因为社会分化和利益多元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广泛的社会磨擦。这就是我党在不同时期提出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政治逻辑。
其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其内在的唯物史观逻辑为充分发挥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共性政治作用预备了前提。思想政治工作以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在客观上具备着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功能,但这些功能的输出有赖于其作用的发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体现其合法的政治逻辑。
第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党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才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共同营造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贴近群众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为,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本位利益观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市场经济的每个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边界,在价值的定位上要避免出现计划经济年代下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关系上的失衡状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回应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既赢得党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的主体和领导地位,又为社会的和谐构建、为国家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的互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发展价值观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摒弃过时的和不科学的发展观念,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守其固有的运行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在当前国内思想多元化和国际国内思想观念大激荡的背景下,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构建营造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此外,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重构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有自己的专业边界,任何超越边界或缩减边界的做法都不能使国家的权力运行正常、发生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传达执政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使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对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形成价值共识。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代替管理等领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属于公共视域中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活动,毕竟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其功能的发挥不能超越这个基本的规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政治功能。
二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要素的特定构成方式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外在地表现在其“地位”和“作用”的相互关联上: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地位的正确定位,另一方面,思想战争工作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良性运行的格局,更好地发挥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在我党确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后,社会和谐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一切力量,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深入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内在功能是我们正确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关键,并有助于促进解决和谐社会构建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产生的问题。
1.价值创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虽然不直接改变物质的形态,但它和其他因素一起构成劳动的整体,共同创造价值。从哲学的视域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价值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来影响和改变价值主体的思想和行为”,[2](p60)这种劳动不但创造精神财富,还通过精神的渗透和显现来创造物质价值。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劳动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理论考察,对于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更为清晰透彻。有史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就与人类的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并使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打上了人类思想的烙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必须与其他社会性活动紧密相连。相对于具有实体要素特征的三个文明建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非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三个文明建设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思想政治工作这类非实体要素性活动本身并不直接体现社会结果,但却能将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转化在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p4-5)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渗透于各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之中,使实体要素的社会性活动直接体现出我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效用和目标,说明和传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价值导向,表征着党的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时代特色。
(1)社会价值。
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分析可以从以下来证明。
从政治上来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起着保证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主义方向,凝聚民心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其本质的政治规定性。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对各利益主体进行内在的润泽,使法律法规、政策和道德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社会弱势群体和既得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有效调适,避免产生广泛的社会“仇富“心理。这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消除社会政治对抗。这样既使不同利益群体有了利益诉求的表达机会和渠道,也克服了个体的偏差,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政治共识,普遍增加人们面对社会分化的心理承受力。
从经济上来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间接地为和谐社会构建创造经济价值。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结合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为经济发展、改革和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生产力中人这一因素的精神状况,间接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第三,为和谐社会构建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共享改革成果的强大动力。
从文化上来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构建铺设了深厚的先进文化根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其文化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主要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承担。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选择和整合,传播与创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途径,从而共同造就“四有”新人,共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2)个体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我党的政治理想,植根于本土文化土壤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理念。社会不和谐尽管有制度安排和设计上的不足,但人个体本身的不和谐才是根本的因素。因为任何制度的安排和执行,毕竟要靠现实中的人来实施。在国家层面,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硬约束,但制度建设不是万能的,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制度建设并未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个体内在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非实体要素性活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软约束,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使全体公民树立社会和谐理念,提高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弥补了制度刚性在和谐社会构建上所显示的不足,以其深入人内心的柔性关怀来滋润人的精神世界。这表现在以下两个进路上:首先,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除了制度设计和安排上的和谐外,个体理想人格的形成是最根本的条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任,这是对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人格的纠偏,有利于在现代社会的各种互动活动中增强理性共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达成一种心理契约。其次,个人作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体,在社会转型冲突中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自我的介入和调控。现实自我在社会变迁中,着眼于把现阶段个体需要的满足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条件;理想自我侧重于把个体某种精神价值的实现作为衡量生活意义的前提。在社会转型期,个体的价值在难以得到社会承认和实现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入理想自我来理性处理利益冲突,增进对差序格局的认同,化解社会心理冲突,使个人需求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2.思想整合性。
任何时代条件下,社会整合包括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两种。前者是指外在的强制性行为整合,后者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影响并协调各利益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工作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社会实行思想整合,为我党推行其基本方针、政策预备思想基础。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冲突达到和谐状况。“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4](p282)列宁提出了“有意识地把对立方面结合起来”的思想。我国一度把辩证法归结为“斗争哲学”,思想政治工作只讲斗争,不讲和谐。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纵向分层治理控制下,社会和谐主要是通过纪律约束来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上而下的纵向控制逐步转变为横向的协商谈判和民主决定方式。但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往往伴随着各种利益冲突与诉求。要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除了完善利益分配体制、社会应急机制和加强政策调整外,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加强社会思想整合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党的整合能力,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和调控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意识整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有政治开放的精神,不断地接纳社会新兴精英的政治意识并使之接受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分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利益要求和多元化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诉求。各种政治精英总是通过其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博弈中影响着社会的政治选择。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党提出的政治目标和中心任务,必须动员和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调动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社会精英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性。对社会新兴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吸纳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并使各种社会利益诉求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并在政府的决策及其决策程序中得到体现,有利于形成创建和谐社会的合力,消除政治冲突。所以说,与其让这些新兴利益群体和社会精英游离于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之外,不如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新兴的政治意识纳入到党的领导之下,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价值共识重构。社会的和谐与否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念正趋于分化的个体与社群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市场经济本身以“经济人”和“资源稀缺”为假设,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价值取向,这种单纯的谋利行为容易演变成个体的异化和价值观的冲突,诱发社会政治危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主体实现价值观和道德的转型。这种共识并不否定个人权利的多样性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这一过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社会共同价值共识的协调和养成,增进社会成员对自身和他人在差序格局中所处位置的认同,进而形成全社会的价值标尺,将差距转化为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建立起奋发向上、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传统的社会和谐主要靠伦理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压抑来实现,内在的价值冲突难以得到释放。在多元利益加速重组的过程中,社会和谐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群之间能否达成一种理性的价值共识。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对比,社会价值观暴露出“旧者已逝,新者未莅”的窘况,诱发社会个体内心的失落和精神世界的迷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模式等工具理性的张扬,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产生了对诉求价值理性的关怀等问题。“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导致了思想道德上的困惑。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契合,是对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的重要补充,体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的道德标尺,是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和谐会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指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深入人心,降低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道德风险,社会各主体层次才能共同拓展价值理性的根本进路,使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一种价值共识。
3.社会协调性。
社会制度设计往往需要一定的制度观念作为支撑,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宣传可以普遍接受的制度伦理观念,旨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其公平、正义和诚信等制度观念,体现着一种“善治”的文化思想。目前诱发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在于利益分配的不协调,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为制度设计提供科学的思想养料外,对于利益协调也发挥着其他社会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体制的安排和政策的设计具有相对稳定性,随意变动体制和经济政策都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时候往往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在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或群体性冲突的解决上,对比于其他社会机制着重于从体制、政策和社会应急系统等方面来调节利益冲突,思想政治工作更侧重于从思想调适入手,使人民群众对目前的状况和社会不和谐有着科学和理智的认识,从而发挥调节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人们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在微观上,在一定的经济和事业组织中,行政管理和利益分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能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形成本单位和谐共进的局面。因此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对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的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人的思想症结,使人们增强大局观念,解除思想顾虑,使企事业单位内部和谐团结,化解矛盾冲突,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就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社会目标。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和而不同”,在价值观上并不意味着全社会价值选择的单一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元价值取向,是由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决定的。但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宣扬和保证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并在多种价值观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以协调各种利益观念,实现社会和谐,从而为国家政权提供根本的合法性支持。因此,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发挥其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确立对社会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关系。我党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务必坚持的一条不容置疑的原则。与此同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整合和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观念,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观念。
第二,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针对性和增强时代感上是以最先进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为参照指南的,这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但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对象千差万别,各个体和各社会组织的道德水准不一,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社会道德状况的整齐划一,要照顾到不同群体、组织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服务于党的经济建设这一大局的,但仅仅着眼于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往往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经济建设这一大局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公平正义教育,培育科学的制度观念;加强诚信友爱教育,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全方位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大有可为。[5](p8-9)
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