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近期发展的三种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近期发展的三种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我国近期外贸发展途径的三类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类论文,途径论文,近期论文,外贸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历了20年时间的快速扩张之后,呈现出曲折发展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界对于当前的外贸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了激烈的辨论,其关于内外贸重要性的争鸣主要分为“内贸优先论”、“贸易动态利益论”、“国际贸易国内化”。本文试图就其三派观点的主要分歧作一理论综述。

一、三者关于外、内贸可否互相替代的看法

“内贸优先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贸易可以取代国际贸易,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从供给方企业的角度看,国内贸易与国外贸易都是企业实现其产品价值的最后阶段,是再生产得以维持和扩大的关键。正是这种功能的一致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替代关系。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贸易的作用应看成“一个铜板的两个侧面”。仅从静态角度而言,对外贸易确实仅仅是“产品价值的最后实现阶段”,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换的途径,这时的外贸与内贸,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动态角度而言,对外贸易通过直接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从而迅速高效的优化经济结构,这种功能是内贸无法取代的。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认为,内贸与外贸不应该互相取代,而应该在它们之间找一个最佳切合点。一方面,我们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富裕的劳动力和现有的物质条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既提高内需质量,又扩大国际市场。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两个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此做到内贸和外贸的兼容并蓄。

二、三者关于进出口的不对称作用的看法

“内贸优先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意味着本国企业的市场超出了国界,是本国市场的扩大和延伸,而进口则意味着外国企业进入了本国市场,是本国市场的缩小。进口和出口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是:它们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先行国,后者占有大部分产品的竞争优势,后进国通过出口扩大自己的市场更难,而更容易因为进口失去自己的市场。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比国际贸易安全得多。在国内区际贸易中,一个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个地区的进口,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肥水不流外人田”。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进口与出口的作用同等重要,甚至比出口更重要。就贸易活动本身而言,进口可以说是发展中大国贸易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里,出口基本上成了为进口服务的手段——为进口提供外汇支持。强调进口的作用是国内市场较为广阔的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之一,也是发展中大国开放型战略同发展中小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根本区别之点。不能仅从出口和进口的份额的数量绝对值去衡量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在这个问题上同意“贸易动态论”的观点。

三、三者关于当前出口引擎作用衰减成因与意义的看法

“内贸优先论”认为,近二年出口总额增长乏力值得高度重视。本来,一国想保持长期的出口高顺差也不现实。一则因为长期贸易顺差导致贸易磨擦,易受到贸易对象国反倾销政策的抵抗。二则因为长期外贸高顺差意味着本国资源大量流入外国,降低本国人民福利水平。目前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出口的引擎作用只在一国经济发展初始阶段能量巨大;随经济发展的日趋成熟,增长的动力应主要来自内需的扩大。对于大国而言,倚重庞大的国内市场,自力根生才是明智之举。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看一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主要看制成品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以及这类以出口为导向的制成品产业是否具有强烈的关联效应,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从我国的出口制成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过高,且占据世界市场较大份额。本来发达国家就普遍对这些产品设置非关税壁垒,实行配额限制。再加上这些产品的需求以入弹性低。想要进一步扩张很难。另外,虽然我国的机电和运输设备业出口锋芒甚健,但由于技术以及经营上的原因,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其出口的引擎作用也受到制约。

我们要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方法有二:一是对现有的机电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利用高科技来促使机电产业从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这样才能保持机电设备的出口增长,并通过高技术的外溢作用,前向后向传播作用,提高我国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二是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在一些关键性的产业如计算机,电信业,生物技术等产业创造比较优势,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这样既可以通过技术外溢的作用抬升国内产业结构,又大大增强了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认为,如果在此时任出口下滑的趋势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想放弃外需从而发展好内需是不可能的。因为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比重,如果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势必会抵消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并抑制消费和投资的进一步扩大。而完全单凭自身进行技术改造,过程又太缓慢。正确做法是,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更有效的刺激内需。而且,尤其是在新兴工业部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较为迅速地掌握先进工艺,制造高品质拳头产品,通过分包方式参与国际产业内部分工,紧追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四、三者关于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的利弊看法

1.就大国地位而言

“内贸优先论”认为,大国对外贸易相对重要性低于小国。为了说明问题,该派将小国作为参照具体分析。

从小国的进口促进国内经济纵向增长的作用看(产品种类的增加),首先,小国受国内市场规模的限制,一般不会生产拥有显著规模经济的产品。其次,小国国内市场所刺激的创新活动相对较小,故而扩展产品空间所需的技术的获得也将更多地依靠进口。再次,由于资源总量的限制,使其产品空间相对于需求的产品种类而言较少,必须依靠进口满足多样化地需求。总之小国的进口在促进经济纵向增长方面的作用比大国更为显著和重要。

再从小国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横向增长来看(一定种类产品数量的增加),首先小国受国内市场规模的限制,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必须依赖出口才能获得显著的横向增长。其次,小国的市场结构受其市场容量的限制,很容易形成垄断和寡头的局面,必须依靠把国际竞争引入国内市场,或者把本国企业推向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高本国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横向增长。即小国的出口在促进经济横向增长方面的作用也比大国更为显著和重要。

而大国经济的横向与纵向的增长都可以依赖国内市场来推动。

另外,该派引用钱纳里等人从总需求角度对他所谓“大国”和“小国”(以1970年2000万人口为分界线)增长的原因的分析也表明,“大国”出口扩张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小国”的,并且即使在“小国”,增长也更多依赖国内需求的扩张。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内向型的贸易战略不适合发展中大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把47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贸易战略的开放度分为强外向型,中等外向型,中等内向型,和强内向型四类。这一研究表明,无论国家大小,贸易战略愈是开放,经济实绩愈优,贸易战略愈是内向,经济实绩愈差。强外向型国家1975-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5%,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2%;中等外向型国家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5%,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85%,而中等内向型国家,强内向型国家同期的指标仅分别为3.35%,-0.2%和2.25%,-0.5%(注:国际货币基金:世界经济展望,1990年10月号。)这种情形的原因就在于该战略排斥贸易的利益,尤其是动态利益。

80年代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变以往的封闭战略,实行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即使是发展中大国也都非常重视外贸的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认为,“内贸优先论”的封闭态度是不正确的,应认真吸取“贸易动态论”的理论精华。并强调地指出充分利用“大国优势”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利益是极为重要的。

“大国优势”指大国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具有较大的伸缩余地,企业易于在国内形成规模经济和充分竞争,而国家对外开放的目的不仅在于有更大的市场,而且更在于吸收国外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充分融合。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可利用巨大国内市场这张王牌以较低代价引入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国人称之为“以市场换技术”;另一方面国内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国内经济合作铺平了道路,而相对数量有限但绝对数量可观的市场资源又为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就不发达状态而言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可以转化为“后发优势”,即发展中国家可以少走弯路,学习业已成熟的先进经验,从而加速自己的发展。此时贸易的动态利益显得越发宝贵。首先,贸易的动态利益表现在“技术外溢”和“边学边干”效应。是指通过贸易活动可以间接地带来外国的先进技术,并且,这些先进技术可以“外溢”到国内其它行业。“……在进口物资时,还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概念,以及如何掌握它们的技术援助,这些问题涉及全部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到成本计算的业务。”(注:唐纳德·B·基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其次,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演进具有特殊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是世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反映,因此,贸易可以为后进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的演进提供信号和方向。第二,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吸纳来自先进国家转移过来的已经成熟的产品和产业,从而加快产业结构演进的步伐。第三,发展中国家受资源尤其是资本短缺的制约,不可能选择均衡发展模式,只能走不均衡发展的路子。而对外贸易是产业不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内贸优先论”认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在贸易中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歧视与愚弄。最明显地表现为“成长压制效应”,即外商凭借其资本,技术和经营优势,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兼并,收购和建厂,挤压发展中国家企业,挤占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因缺乏动态优势可得性而成长乏力,而作为投资方的外商却得以控制生产力以获得长期稳定收入。该派认为所谓“以市场换技术”这种美好构想效果并不佳。由于发展中国家通常缺乏对外商监控和引导的能力,而国内企业普遍竞争力不足,国内市场既缺乏技术消化能力,又缺乏引进技术的有效运行机制。其结果很可能出现市场被换走与技术未换来的局面。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认为,“成长压制效应”是目前确实存在的,但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摸索出相应的对策,取其利而去其弊,化“压制”为“促进”。该派还以我国为发展中大国的实例进行分析。一方面,我们可以借不同的国家或集团的跨国公司为争夺我国市场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由此既可减少寡头厂商对我国市场的独占控制,又有助于国内企业通过“边学边干”得以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利用外商对我国市场的良好预期,对其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同时利用国内大市场空间的回旋余地,提高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将开放市场,吸引外资进入与规范竞争、防止垄断相结合,在一些新兴产业中有意识地引进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将国际竞争机制引入国内,同时尽快制定《反垄断法》,防止某一家或几家跨国公司控制我国某行业的市场;第二,尽快制定《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定目录》的配套政策和细则,以更多地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投向基础建设,农业和老企业改造;第三,尽快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区域市场格局,消除区域壁垒,形成国内统一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促使地区间的自由竞争;第四,实施扶持国有企业集团的战略,通过强强联合,以行业排头兵企业联合本产业或关联度较大的企业,组成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与跨国公司抗衡。这些措施将会有效地化解“成长压制效应”的负面作用。

五、三者关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看法

“内贸优先论”认为,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数额之高已位居世界前列。而外贸依存度过高对一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从出口角度来看,出口贸易依存度高,意味着生产要素,资源等大量涌向出口贸易部门。而出口部门为扩大出口产品生产耗费过多的资源要素,将会造成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尤其对农业部门的不利影响会更大。这些年沿海开放城市加工贸易蓬勃发展造成该地区农业萎缩也足以说明这点。

再从进口角度来看,若进口贸易额高,意味着大量的外国优质低价产品进入国内,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和产品都是不能与外国抗衡的。同样对于农业部门而言,农业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农产品价格一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旦放开农产品进口,后果相当严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则仅据此一项,我们就应悬涯勒马,在内需上下功夫,以免走进死胡同里去。

“贸易动态利益论”认为,用传统的贸易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开放度是不合理的。它仅仅是经济分析的一个指标。经济开放度包含着商品,服务,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移动的深度、广度及自由化等方面的内容,单看外贸依存度有失偏颇。更为错误的是,硬性将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与美、日等国比较,据此断定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过度,其实,各国外贸贸易依存度的不可比性,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贸易构成不可比。“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一半以上,而这种简单的加工贸易在发达国家已很少见;

其次,GDP的构成不可比。与货物贸易关系最密切的第二产业占我国GDP的49.2%,而发达国家该比例一般只有30%。(注:张小济:拓宽新领域——深化体制改革与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国际贸易1999年1期。)

再次,各国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也不可比。国外专家认为,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贸易依存度只有15%左右。

我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主要是加工贸易迅速扩大的结果,尽管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但能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非常大。而且,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我国的资源随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大量流入外国,降低本国人民福利。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目前各国均十分重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见我国只要国际条件允许,尽可能地开拓外部市场,扩大发展空间,则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贸易国内化论”在这个问题上同意“贸易动态利益论”的观点,认为世界经济贸易相互依存,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大大拓展,其抗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加强,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标签:;  ;  ;  ;  ;  ;  

中国对外贸易近期发展的三种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