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赋予乡镇企业的伟大使命--农业部副部长瑞万博在全国乡镇企业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企业经济论文

肩负历史赋予乡镇企业的伟大使命--农业部副部长瑞万博在全国乡镇企业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企业经济论文

肩负起历史赋予乡镇企业的伟大使命——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在全国乡镇企业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农业部论文,副部长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使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六年二月一日)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今年农业部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三大工作重点之一。这是党和国家对乡镇企业的高度重视,是对乡镇企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乡镇企业“八五”期间取得辉煌成就,举世公认,“九五”期间能否再创辉煌,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迎接新的挑战

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个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农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现在看来,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乡镇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要肩负起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任。“八五”期间,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被外界赞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这其中乡镇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5年间,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24.4%、全国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41%、外贸出口商品交货值净增量的44.9%、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量的35.2%,均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九五”期间,为了确保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8%的计划目标, 乡镇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65万亿元, 出口商品交货值达到8800亿元,从业职工达1.5亿人,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的部分占到40%以上。

(二)要肩负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我国农业资源有限,要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必须实行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单靠农业自我积累增加投入,将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完全依靠国家财力投入,也是不现实的。根据我国一些农业现代化试点的经验,仅农田基本建设一项每亩即需投资500元以上,那么,全国14亿亩耕地至少要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这是目前我国财力所不能承担的。

(三)要肩负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任。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5亿人,而农业只需要2亿,目前乡镇企业安置了1.2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1.24亿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门路。这里有两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一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资金投入,按照安置一个劳动力大约需要3万元计算,1.26亿乡镇企业职工则需要3.78万亿元, 从这一点来说, 乡镇企业为国家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 二是不仅目前剩余的1.24亿劳动力需要安置,而且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村适龄劳动力的自然增长,乡镇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四)肩负起实现农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重任。农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准,一是收入,二是住房和各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闲暇时间和文化娱乐活动,四是社会稳定程度等等。从我国国情来看,农民依靠农业增产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收入,受到国家财力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是不稳定的,也是有限的。农民没有充足的收入,也就没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更谈不上农村社会的稳定。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就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素质就大大提高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互相促进,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因此,从长远看,实现农民小康生活水平,主要潜力和希望在于乡镇企业。

(五)要肩负起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国家工业化的重任。目前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小城镇已近6万个,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辟了新路。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的工业化,进而就难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总之,乡镇企业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前景光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大量的地上地下资源主要分布在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也主要依靠在农村就地发展二、三产业来吸纳,这就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乡镇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注重科技,强化管理,有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据我了解,许多省份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九五”计划和目标之后,纷纷对本地的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加重了乡镇企业在本地经济增长计划中的速度和份额。这对乡镇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压力,又预示着一种机遇。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实现本地乡镇企业“九五”发展目标,进而实现本地“九五”发展计划,一定会从各方面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和扶持力度。我们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乡镇企业一定要看准和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注重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坚持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加快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乡镇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乡镇企业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从自身看,原有乡村集体企业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政企不分、负盈不负亏等机制弱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构造新体制,创造新机制,已迫在眉睫,否则适应不了竞争的需要。一些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适应不了市场风浪的冲击,不利于资源、资金的优化配置。如果不尽快改变小而散的状况,很多企业就会被挤垮。人才缺乏,职工素质较低,是影响乡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市场环境看,由小市场变为大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对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国家的信贷投入和资源配置,向粮、棉、油和“菜篮子”倾斜,向国有企业倾斜。从市场调节的角度看,信贷投入和资源配置主要是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销路好、效益高的企业倾斜。由此看来,对多数乡镇企业来说,资金、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挑战与机遇并存,“两个转变”对乡镇企业来说,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科技进步的极好机遇。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转得快、转得活、转得好,就能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科技进步效益,提高科学管理效益。我们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乡镇企业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上,在思想认识上要再提高,在领导力量上要再充实,在政策措施上要再加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地实践,大胆地创新,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决心,努力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明确思路,实施七个带动战略

“九五”期间确定什么样的思路,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站到事关乡镇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的高度来认识,以更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和研究乡镇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单纯依靠速度效益型发展,已经形不成优势。要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完善企业机制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努力争取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这是东部地区乡镇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寻求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然选择。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主要优势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这些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发展不起来,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很好地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地配置资源。因此中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要走好三步曲,一要立足当地资源,搞好资源开发性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二要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三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东中西部地区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东西合作,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进一步保持全国乡镇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乡镇企业在战略上需要实施“七个带动”:

一是改革带动。改革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建立、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坚持尊重实践,尊重农民创造和选择,不断探索创新。改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些企业可通过公司制改组,组建成股份制企业;有些企业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对于一些“小、微、亏”企业要通过租赁、兼并、拍卖等形式进行要素重组;有的可以实行动产有偿转让,不动产租赁经营,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在改革中,要抓好三个环节:第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要从直接管生产经营转向宏观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第二,在改革和发展中要注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在其内部建立健全决策层、参谋层、执行经营层等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并通过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形成相互独立,责权明确,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三,不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要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改革,应切实做好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量化等工作。通过改革,重构多元化产权格局,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育新的经营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再造乡镇企业的新优势。

二是外向带动。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不受县界、省界、国界的限制。乡镇企业较早地进入市场,并已经涉足国际市场,今后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已有长足发展,到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的阶段,这就要求在出口产品结构上,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名牌产品转变;外资合作对象要逐步转向那些大财团和跨国公司,合作领域也要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扩展。中西部地区要后起直追,依靠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投入,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暂时没有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也要通过与东部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合作,间接出口商品,间接引进外资,建立一批“中中外”企业。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不但可以利用国外市场配置资源和销售产品,拓宽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练就过硬本领,增强竞争能力,而且由于引进的国外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往往都是先进的生产要素,也会带动乡镇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科教带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个决策比单纯贸易立国意义更加深远。贸易立国以“劳力”为主,实际上是比商品交易总量,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来发展经济。科教兴国以“劳心”为主,实际上是比智力、比人才、比科技、比教育。对乡镇企业来说,落实“科教兴国”,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武装企业;二要鼓励和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是新技术的物化形态,科技只有通过产品才能体现,只有不断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主导产品、短线产品、创汇产品的迅速发展,才能将科技进步落到实处;三要从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与资金双向投入机制;四要建立科技开发机构,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五要抓紧企业家和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挖掘职工技能潜力。管理也是科技,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乡镇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潜力也很大,一定要把管理当作与改革、科技、投入同样重要的工作来抓。从面上要抓好基础管理和资产、负担、财务、质量、安全、环保、审计等专项管理。在骨干企业中,要努力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四是规模带动。现在一些乡镇企业已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适时引导其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乡镇企业可以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联合、兼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聚合,实现规模化发展。“九五”期间一定要培植一大批大中型乡镇企业,形成一支能够抗御市场竞争风浪的、支撑乡镇企业大局的骨干带动力量。培植大中型乡镇企业,除了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外,还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企业后劲,获取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五是名品名人带动。要不断创造名牌产品,不断培养和壮大乡镇企业家队伍。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没有一大批名牌产品来支撑,在市场中就没有地位,就会被淘汰,经济实力就不会提高。我们开展创名牌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没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乡镇企业也就没有生命力了,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一定程度上就是有大批企业家在起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和造就乡镇企业家,当作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

六是区域带动。一要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发展,做到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企业布局相结合,相对集中布局是工业发展,也可以说是二、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相对集中发展,才能使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有利于节省资源、节省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基础设施,使各种产业、各类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配套发展,产生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乡镇企业的80%分布在自然村落,12%分布在农村集镇,7%分布在建制镇,1%分布在县以上城镇。这种布局状况需要逐步加以调整。要在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乡镇企业集中在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发展,使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这是带动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乡镇企业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一个很重要的带有战略性和方向性的措施,要紧紧抓住不放。二要抓东西合作和区域间互助,要把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使前者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后者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终形成以东带西,以西促东,协调发展的格局。

七是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乡镇企业的基础。乡镇企业与农业历来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过去农业是乡镇企业之母,后来乡镇企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建农,现在已经到了依靠乡镇企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开始向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逐步与农业融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转变。今后,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积极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为龙头,组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集团和“公司+农户”型贸工农综合体,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这样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逐步克服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乡镇企业与农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强指导,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行“两个转变”和实施“七大带动战略”,要求我们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各级乡镇企业局宏观调控和服务手段不足,但是从整体看,这支伴随乡镇企业发展、经历了风雨洗礼的队伍,作风过硬,战斗力很强。实践一再证明,我们既能打大仗,也能打苦仗,而且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当然,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对上当好参谋,对下做好服务,对外搞好协调,自身抓好建设。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机制、转变作风、改进方法、狠抓落实。一要牢牢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办实事,办好事,开展各种有效的服务,着力去办那些企业无力办和办不好的事情,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二要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创造和调控好乡镇企业发展的大气候、好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领会政策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各级党政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在开展一些重要工作时,要争得领导的支持,要及时将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党政领导汇报,为领导提出决策的建议,以指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要主动协调,广泛宣传,善于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为乡镇企业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持。

去年和今年,是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时期。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充实力量,特别是争取解决乡(镇)一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问题。要切实加强乡镇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对乡镇企业家要热情支持,真诚关心,严格要求,积极培养。今年要深入开展争创文明乡镇企业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同志们!

乡镇企业在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在今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在实行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中,乡镇企业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怀疑,不能轻视,不能放松。当然,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仍然会遇到种种困难、问题和矛盾。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标签:;  ;  ;  ;  ;  ;  

肩负历史赋予乡镇企业的伟大使命--农业部副部长瑞万博在全国乡镇企业专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