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田 婕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 要 :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为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从加强和改革文字学教育、适量阅读经书、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学时比例等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核心素养”不仅是近年来媒体上的热门词语,也是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强化核心素养,也就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与创新。然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与传承,其在核心素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尚处于空泛和琐细问题探讨等层面上。因此,从“核心素养”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架构,在微观上遴选传统文化的经典案例,充实中国“核心素养”的内容,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切实发挥其优势作用,对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新挑战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心灵深处,其反映在国家社会行为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西方文化强势渗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多数对其没有清晰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代人由于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读不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看不透传统的文化典籍,致使其单纯认为传统文化内容是遥远的历史。中华文明绵延5000余年,然而我们为什么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如此的遥远意识呢?
第一,一方面大力发展非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养老保健和修学科研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根据游客需求,适度发展高档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如乡村俱乐部、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等。逐步形成观光、度假、特种三种产品类型相互补充,高端、中端、大众三个档次齐备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第二,要通过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发挥创意思维等方式,实现产品项目差异化开发。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国人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众说纷纭,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陷入了深深的危机。加之,教育的功利性加剧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教材中穿插的零星古典文章或文章片段,也很难使学生体味到传统文化的总体架构和其内涵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割裂和废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此后的中国人基本上读不懂文言文、大量用文言文书写的典籍被束之高阁,最终致使国人不能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南疆脱贫攻坚成为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随着扶贫工作的进展,农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通路、通水已逐步实现,村镇经济发展在电力保障下,各种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需求日益凸显,其中不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如果不能适应新环境下对电工提出的新需求,从业人员必将在今后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SBMEPBL组的赞成比例明显高于PBL组(P<0.05);在提高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方面,SBME-PBL组和PBL组两组的赞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按照中国教育学会2017年3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说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三项九个层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并对每一素养的内涵予以了表述,共列出了25条具体内容。25条核心素养的第七条就专门提到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二、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体现在民族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血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就失去了与自身传统的关联,失去了人文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结合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根脉。然而,纵观小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不难发现,学校对汉字的教学与传授,仅限于通常语言意义上的理解,并不对文字的来龙去脉加以解释。此外,每天都在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包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似乎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古老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渊源。
中国文字的内在优点目前正在日益显现和发扬,并且现今已获得越来越多世人的理解和认可。汉字正在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交往中汉字将日益突显其优势,发挥其作用。因此,在我国教育体制内,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对汉字进行研究,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我国文字学的经典,如《说文》《尔雅》等典籍,梳理汉字的起源和字的形、声、意,编写适合现代学校教育、文白参照的权威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完成2000耀3000常用汉字的文字学教育工作,让学生初步具备自学古文的能力。汉字学的教育实际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只有具备深厚的汉字学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分析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们很难为其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最早在我国《易经》中已有关于文化的记述,《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观察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就可以使教化成就天下万物”。
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开始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9月,教育部组织专家拟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凝练核心素养,推动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特别指出:“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研制学生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加强和改革文字学教育
传统文化,其概念界定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并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育体系。”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要实现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社会的发展,就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年轻一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其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
另外,虽然目前有不少经典古籍已有白话译本,但在浩瀚的传统文化著作中,其只占很小的比列,还有巨量的古籍没有白话文译本。特别是在进行古代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人们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基本经典,所以,阅读古籍的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文字学教学是给予学生阅读古籍基本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除了对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免疫电镜法,这种检测方法拥有简便、直观、快速、准确的优点,但是由于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电镜设备,所以诊断费用比较高。此种方法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诊断。免疫电镜法就是可以通过电镜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病毒结构、形态以及立体结构等特征,然后可以对疾病作出判断。将患病仔猪的小肠或者病毒细胞培养物用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用机器切成超薄的切片,在电镜下进行观察病毒的结构、形态。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因为免疫电镜法不仅可以用已知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高免血清检测未知抗体,而且还能够借助已知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检测未知抗体[3]。
(二)适量阅读经书
现代的教育安排,虽然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章,但其多数选自古代典籍,呈零零星星的段落或篇章穿插在教科书中,这种教育形式,易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不着边际的感觉,不易让学生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张之洞在《輶轩语》中谈到:“读经宜读全本。《周礼》《礼记》《左传》断不可删。卽鲁纯者,亦须买全本。就其上钩乙选读,日后尚可寻检寓目,不然终身不知此经有几卷矣。”现代教育,不可能再回到晚清时期,要求学生用大量时间阅读经书,但这不等于学生不识经书,为此,学校应精选少量积极向上、有代表性的经书,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确立1~2种,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完整经典的能力。因为只有阅读少量经书的全本,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真正的传统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概念,而不至于“终身不知此经有几卷矣”。这样的概念对于学有余力或者有兴趣进一步自学深造的学生将是重要的,尤其是全本经书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而克服“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心理,为其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宏观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传统文化的概况,这一点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偏差,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因此,国家有必要组织权威专家编写《概论》或《通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述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典籍,列出重要的经、史、子、集,以使学生在宏观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坊间虽已有类似书籍,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仍有必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就内容的取舍、分量的权衡、精神的升华等不断探索,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取最大的收益。
U型和L型型材的E2和G12事先并不知晓,故在建模时根据经验给了一个值,这也是有限元模型无法与试验模型很好匹配的原因。故在修正时,选取U型和L型型材的E2和G12作为修正参数,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
(四)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比例
加强汉字教学,引导学生适量阅读经书,为落实这些举措,学校应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例。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和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教育界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如教育部2012年重新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历史、语文学科教材,历时5年于2017年开始使用。新的语文教材内容有近40%的课文被换掉,加入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如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式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在分学段有序推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增强多元支撑、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和措施,对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给予了政策保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到底占到多大比例较为合适,应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并结合其他各科目标以及学年、学时综合考虑。笔者以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有三个最基本的目标应重点考虑:一是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初步具备借助词典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在宏观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三是要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切实领悟到中国精神,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如此,多措并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精神品格。
参考文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1946253747.html.
[2]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J].安黴基础教育研究,2016,(2).
[3]杨天才,张善文.易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18.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展工程的意见[OL].http://www.wenming.cn/xj_pd/yw/201701/t20170125_4032642_1.shtml,2017-1-25.
[6]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张之洞全集·輶轩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7]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2014-3-26.
中图分类号 :G40-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19)15-0055-04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涵研究”(课题编号:1603067)系列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孙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