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在骨伤科建立创伤无痛病房,更专业更专注做好疼痛规范化管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使病人更舒适的度过整个治疗过程。方法:规范科学的疼痛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完善疼痛评估体系,落实疼痛教育,制定个体化,多模式中西医镇痛护理模式,实施疼痛控制评价程序。结果:创伤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提高了护士在疼痛知识,疼痛评估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患者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创伤无痛病房的创建,科学规范的疼痛管理,中医镇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将患者的疼痛最小化,降低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满意度,推进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创伤;无痛病房;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238-02
疼痛是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创伤无痛病房管理需要医生和护士的携手努力,是一套全新的医护管理模式。我院骨伤科自成立创伤无痛病房实施三年来,使疼痛治疗不断规范,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患者更愿意配合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恢复,病人的满意度和对手术的评价提高了,无痛的管理理念,使医护工作者能主动地接近、关注患者,医患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管理经验和实施评价总结如下:
1.无痛病房的创建
1.1 无痛病房的模式
现有无痛病房工作模式从以医师为主体逐步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工作模式,护士是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也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2]。我院骨伤科按无痛病房的模式管理开展工作,凡在骨伤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是无痛病房的管理者和实施者。
1.2 无痛病房的收治对象
无痛病房的病人来源于骨伤科门诊收入院治疗的患者,表现为创伤性疼痛,骨折术后疼痛及神经源性疼痛的患者。
2.无痛病房的管理实践
2.1 无痛病房的认识:对无痛病房的管理是多学科合作的过程,护士、医师、麻醉师、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首先转变医护人员的疼痛观念,普及医护人员疼痛专业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认识。
开展疼痛知识的专业教育,将无痛理念作为日常的医疗常规,实施有效的无痛治疗和护理。
2.2 无痛病房护士的职责
疼痛评估;疼痛教育;非药物疼痛治疗(中医止痛护理技术);参与、监督、执行镇痛方案;评价镇痛效果。
2.2.1责任组长由高年资、具备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担任,工作职责包括:除做好本组患者的无痛治疗护理工作外,同时承担指导、协调、督促和评价本组护士疼痛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定期组织无痛护理个案点评、护理业务查房,分析和解决疼痛护理中的疑难问题。
2.2.2主管护士由注册护士担任,每名主管护士负责6~8例患者,主要工作职责是与主治医师协作,共同完成对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无痛治疗和护理,做好观察与记录,落实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并依据评价效果修订护理计划、措施。
2.2.3助理护士由中低年资的护理人员担任,工作职责是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共同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
2.2.4护士长定期组织授课,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督促检查工作流程执行情况并定期考核,综合评估护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2.3 无痛病房工作流程
2.3.1疼痛评估: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主要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估。对于交流困难的患者,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运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评估。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还应综合评估患者下地行走时,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患者入院2h内由主管护士完成首次评估,入院前三天每天6:00~10:00~20:00进行3次疼痛评估。疼痛评分在4分以下,以后每天在10:00只进行1次疼痛评估,与我院住院患者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的时间一致。手术病人术前1日及术后3日或疼痛评分≥4分每日都进行3次疼痛评估,活动状态下每天在14:00再评估一次,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报告医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疼痛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程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告知患者医、护、患三者共同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不断教会患者用疼痛评估工具自己评分,当疼痛评分≥4分,立即告诉医护人员处理;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告知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注意事项及预防处理办法;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及频次;告诉患者及家属具体用药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向患者说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重要性,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并让患者及家属明确,叙述疼痛在疼痛治疗中非常重要,无需忍痛,疼痛是可以控制的。
2.3.3 中西医镇痛护理模式:轻度疼痛:疼痛评分1~3分,给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耳压埋豆、穴位贴敷、艾条灸等)。中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用塞来昔布200mg,bid,3~6天,参与中医护理技术治疗(耳压埋豆、穴位贴敷、艾条灸等)。重度疼痛:疼痛评分:7~10分,给特耐+塞来昔布200mg, bid,3~6天,多模式镇痛方式配合中医护理技术(耳压埋豆、穴位贴敷、艾条灸等)。确定镇痛方案、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记录评估结果。
2.3.4疼痛评价:向病人解释疼痛发生机制和疼痛的表述方法,告诉病人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疼痛是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其疼痛程度的关键,利于控制疼痛的效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对疼痛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切实把握疼痛的过程、性质、强度和相关的伴随症状[3]。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对治疗效果实施动态评价,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和补充治疗方案。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行评价,由夜班护士巡视病房观察夜间睡眠,结合晨间询问患者睡眠情况,记录相应的睡眠时间。最后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当天,由主管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
3.效果
我骨伤科建立创伤无痛病房已经三年,自2013年1月份至2015年12月份出院病人4752人,手术患者2385台次,病床使用率由开展无痛病房前同期的87.29%上升为现在的 98.48%,护士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健康教育和中医镇痛护理技术应用覆盖率达100%,出院病人综合满意度从未开展无痛病房时的89%提高到是在的98.5%。优质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达99.2%。特别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立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未出现1例术后并发症。由于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用,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的参与,止痛药物的用量减少,无1患者发生使用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未病先治”的特点,中医护理模式得以体现。
4.讨论
4.1 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就忍着。在临床医学上,医务人员也只是在患者疼痛剧烈时才为他们使用止痛药。现代观念是不应该熬痛。如果疼痛严重,往往会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失眠、焦虑、内分泌紊乱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现代医学认为,应当积极控制疼痛,以免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人的机体功能。创建无痛病房的目的是更专业更专注做好疼痛管理,将创伤及术后引起的疼痛最小化,尽可能降低病人的痛苦,使病人更舒适的度过整个治疗过程。
4.2 树立“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的理念,从伦理及人道角度看,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疼痛控制不佳对患者来说,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运动能力下降、抑郁情绪甚至丧失希望;从医疗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疼痛控制不佳还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占用更多医疗资源;而从医患角度来,疼痛控制不佳也不是一个小问题,直接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等。
4.3 众所周知疼痛是绝大多数骨伤科疾病的首发及共有症状,围手术期疼痛也是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常常面对的问题,很多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甚至会出现术后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4]。所以本科开展无痛病房的主要宗旨是将疼痛降到最低,推广疼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治疗,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让患者积极参加功能锻炼,促进康复,使医护工作者能主动地接近患者,关注患者,了解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4.4 目前国内无痛病房的建立并不成熟,各医院无痛病房建立的规章制度及组织结构并不完善,特别是中医医院开展无痛病房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将中西医镇痛护理模式用于无痛病房管理中,通过先进的疼痛管理体系和方法,推广对疼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治疗。
建立创伤无痛病房,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通过标准化的疼痛管理方式,采用中西医镇痛护理模式,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手术后功能锻炼明显加强,康复速度增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费用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护患关系更加融洽,进一步推进了优质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
[2]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3]熊谦,覃卫青.疼痛控制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0,17(10):99-100.
[4]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3(3) :221-224.
论文作者:周苏,陈丽芳,李玉恒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病房论文; 护士论文; 病人论文; 术后论文; 创伤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