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问题情境
引言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目标,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生在年龄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同一件事物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特点,确保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
1.1对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正确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情境教学的无效性的现象。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在一节课堂中设置过多的问题情境环节,反而使其效果向消极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很难体会到问题情境教学带来的帮助,反而将教学课堂中原有的教学成果进行弱化。将数学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本身是一件非常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事情,但是由于不适当的运用,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集中,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实现,其教学效果也得不到预期的目标。
1.2问题情境的创设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更能激发其对该事物的好奇心,能使学生在进行该事物的钻研时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但是在目前的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对于问题的趣味性重视程度不一,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对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比较常用,众所周知,充满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真实性,但是因为这种特性,使学生很难在这样的问题中产生较强的兴趣。小学数学本身相比与其他的学科,就有一定的枯燥性质,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如果不适当的融入趣味的信息,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教学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也就失去了问题情境运用的有效性。
1.3问题情境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意识到有效问题情境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情境创设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情境模式较为单一,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2.1创造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充分的创造性,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这一点。问题的设置必须要具有吸引力,保证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到“容积”问题时,可以提前将各种各样的容器放置在讲台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小组结论。这一学习流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2全面性
就其作用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同时也是创设学生的过程。教师要确保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予以差异化对待。如果教师将这样不平等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自己的班级里,势必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障碍。因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兼顾全面性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提升每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趣味性
创设问题情境时,趣味性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原则。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方面。因此,教师要将视频、音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力与创造性。
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当中,还应该注重生活化问题的引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顺畅性。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很多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理解数学抽象概念时往往会遇到困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呈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时、分、秒”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庭中钟表的特点,然后在课堂中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比如“钟表中哪一个指针最长?”“钟表中哪一个指针走得最慢?”等,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回顾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与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3.2通过游戏进行对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游戏对于其的吸引力都是非常高的。小学数学相比与其他学科较为枯燥,小学生在学习如果对知识理解得不到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感。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要注意将问题情境的创设变得游戏化,学生在对其产生浓烈的兴趣的同时,对学习知识的欲望也大大提升,从而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师教学“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学生周围能接触到的小物品,并标上相应的价格,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出一个“模拟市场”情境。随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情境的练习,在小组内,需要一部分学生扮演卖家的角色,另一部分则扮演顾客角色,学生要利用元、角、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易、人民币的换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知识会产生新的认识,对其的理解程度也大大加强,在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时,进一步的实现数学水平的提升。
3.3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第一,教师自身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手机多媒体阅读小学数学教育书籍,查询有关问题情境信息,全方位深入地了解创造问题情境的含义、特征和意义,不断完善加强教师的情境意识。
第二,学校数学教师探讨: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思想是略微古板,每节课都是按照课时讲授新的知识点或者错题,然而大家聚在一起谈论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将问题情境教学深化到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中,使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每一个班级都要完成全心全意”,不是仅仅在公开课上使用有效情景方式而是每一节课。
结语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举措,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情境的创设要兼顾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为教学工作奠定保障。为此,需要引入游戏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宋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5.
[2]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3]王学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与写(上,下旬),2016(19):271.
[4]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6(9):48-52.
论文作者:单乃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