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市医院设计方法论探讨论文_周吉

(万达规划院医疗所 上海 200092)

【摘 要】根据笔者近十年医疗建筑设计经验总结,城市医院,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正面临三个主要矛盾:医疗建设用地供应集约化特点明显;对应的医疗建设面积要求与日俱增;同时医疗产业发展方向逐渐多元化。本文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来应对医院建设中高层化、高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地集约;建筑体量;多元发展;高层化;高效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40-02.

1.医疗建设用地供给集约化

近年来国内重要城市主要城区土地供应逐年递减,与此同时土地价格却突飞猛进。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规定,到2020年上海坚守3185平方公里建设红线,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上海新增建设用地只有约60平方公里。近年来天价地王也不断刷屏,仅2016年上海城区的楼板价就上涨近7成,这种土地供应减少、土地价格飞涨的现象导致了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土地成本在工程造价中占据绝对比重。医疗建设用地虽属民生保障用地,不会刻意削减,但实际操作中已不会按照标准上限供给。以南京南部新城医疗中心为例,1500床综合医院按照2008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需16.3万m2的建设用地,而实际项目基地面积仅6.4万m2。医疗建设土地供应已呈集约化趋势。

图1 南京南部新城医疗中心项目

2.医疗建设面积要求超标化

根据这几年的项目实践经验,重要城市的医院建设标准已远超90平方米/床的设计标准。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在100m2到130m2区间范围内,更有甚者达到了150m2/床,并且仍在不断扩建中。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医技设备每五至八年需代季更替;市中心优质医疗资源日趋稀缺,带来的病源增加;以及国内医院单一盈利模式和自身逐利要求迫使其需要追求短期内的的规模效应都是医院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内因。其二,近年医院建设的建设方一般是政府主导的区域开发公司或是代建公司,而实际使用方是医院,两者在医疗功能和投资造价上的分歧也是造成有一部分医疗资源被预留闲置。以瑞金医院嘉定北院为例,近期总床位600床,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自2012年建成至今日门诊量只达到了初始设计值的80%左右。当然这也给未来医院的发展留下了不少空间。

图2 瑞金医院嘉定北院项目

3.医疗产业多元化发展

国务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方针政策,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或直接介入医院建设或间接投资医疗相关产业,这对传统医院建筑设计带来不少新变化。传统医院建设是单个地块的建设项目,而新形势下的医疗产业开发将遵循“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医疗牵头,产业做强”的区域开发理念。以惠民生保产业为出发点,除了做好区域配套以外,将更多的趋向于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养老、康复、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以及拓展周边美容、母婴、口腔等专科诊疗产业的潜力;并且可以结合高端医疗优势开发体检、疗养等外延发展方向,将“医、养、疗”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种新趋势也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那我们如何应对医院建设用地集约化、建设面积超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新趋势呢?笔者结合工程实践和国内外成功经验总结归纳了医院建设的三大发展趋势:医疗建筑高层化、医疗功能高效化、医疗设备智能化。

4.医疗建筑高层化

通过对近十年医疗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医院建设正向高容积率方向发展。2005年设计2008年建成的宁波市中医院容积率1.0;2009年设计2012年建成的瑞金医院嘉定北院一期容积率1.3;2012年设计在建项目南京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容积率3.0。高容积率的背后是小用地和大建筑体量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与矛盾。

建筑师需要研究出更可靠安全的设计方法解决这对矛盾。将传统的“王字型”或“工字形”建筑布局中门诊、医技、住院部分从平面的前后关系叠合成空间的上下关系,将医院变“高”。同时这种做法也造成垂直交通过多导致平面利用率不高。医院大人流量依靠电梯以及自动扶梯解决上下交通势必导致高峰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以1000床医院每日出入人流量为例,平均每天将近1.4万人出入医院。

5.医疗功能高效化

医疗功能高效化保证医院大人流正常运营。系统化体系流程的建立确保医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行畅通。内部流程遵循单双向流程原则,根据洁污分流设计理念,塑造医技环境封闭化、尽端化,同时注重打造医院公共空间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通过工程实践“医疗单元模块化”是应对医院大体量、高层化的有效设计方法。再大的医疗建筑体量都是由单个基础医疗单元构成。医疗单元主要分为门急诊模块、医技模块以及住院模块。

门急诊模块由各科室组成。诊室以3.3m×4.5m为宜,病患分流,后设医生通道。诊室内部根据右手原则设计诊桌、诊察床、工作站的位置关系。针对不同科室需求设置特殊工艺。内科需设置治疗室、注射、穿刺、引流门诊治疗室。儿科患者因年幼体弱应独立设置,必须设置预诊隔离室,严格控制感染,同时在内装上增加活泼元素。

医技模块至于门诊与住院之间。分为检查医技和住院医技。检查医技主要包括影像诊疗、放射治疗、核医学、心电B超、检查检验等;住院医技主要包括:手术中心以及病理科、中心供应等相关科室。不同人流也需共享检查和住院医技。

住院模块作为高层塔楼置于医院上部。病房以三人间或二人间为宜。病房布置种需合理布置移动导轨、布帘。病床靠墙上设置设备带,包括中心供氧、中心吸引、护士呼唤装置、灯光等设备。病人区、护士区、医生区三区分离。

完善的交通组织流程也能体现高效化。水平流程相对稳定,需做到各流程不交叉。垂直流程依靠楼电梯和扶梯,一般电梯速度48s/floor,除了分区分批外,错时错峰引导人流。

6.医疗设备智能化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传统医疗行业。通过云计算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效率,从而使研发加速。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医疗产业的各个环节。未来十年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的细分领域将开启智能化时代。在此背景下,现代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产业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医疗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将闲置医疗云端“大数据”利用分析衍生出新的产业开发模式,构建完整健康医疗生态系统。

7.结语

医疗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将医疗功能的垂直叠加,系统化梳理医疗单元模块,构建高效医疗流程体系,并且运用智能医疗设备来解决当下医疗建设中所面临的用地小、体量大和发展方向多元的挑战。

论文作者:周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城市医院设计方法论探讨论文_周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