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为什么爱写信
□ 安光系
在英国生活,似乎每周家里都会接到不少信件。下午,接5岁的小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一路蹦蹦跳跳,摇头晃脑。多数时候,他都情绪高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自言自语,嘴里讲着他认为有意思的英文故事,唱着我并不太懂的英文歌曲。这是一个几十岁移民英国的华人所处的尴尬。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国内。而他们从小适应的,已经是另一个世界。所以,五岁了,中文能说,但不认字,更不用说写。平时,嘴里永远是英文和中文并用,一起表达。开门,他一步冲进屋里。“爸爸!这儿有一封信!”
对于课程建设而言,微积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比较困难,难于开发应用课程。具体表现为高职数学没有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数学教育和专业技能、生产实践、生活日常联系太少,数学专业课程没有建立。学生没有学到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面对繁琐的推导和枯燥的板书,理论缺乏现实世界的支撑,把数学的应用变为死记硬背。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思维把现成的数学直接灌输给学生,通常知识让学生记住了抽象的定义、定理,而不理解它们的现实应用方法与前景,那么数学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2]。
他拿起从门里塞进来的信,冲我喊道。在英国,接信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在这个被视为非常保守的国家里生活了近八年,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信件。在21世纪电子邮件几乎人人普及的今天,这个奇怪的国度,仍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跟居民打交道。打开儿子递过来的信,我要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一
这是一封燃气公司寄来的信,实际上相当于一封通知书。这封信的内容,是在告知我家所在的这条路上(英国很少有小区,基本上都是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要进行天燃气管道的施工,计划时间是12月4日至2019年1月4日,但燃气公司预计施工会持续大约5周时间。这段时间内,这家公司将会把通向我家的旧煤气管道更换掉,目的是为了未来将来的供气系统更安全可靠。在施工期间,燃气公司会要求用户把家里的气关掉一小段时间,预计会停气12小时用于施工。
“我们知道这会给你带来不便,但这样的施工的确是必要的。”“ 我们会尽可能减少对你的打扰和所带来的不便”。信中解释道。为了能更好的提供服务,该公司会有工程技术人员到家里具体指导,确保用户知道家里的燃气什么时候和外面的气是连接的和没有连接的。如果你有什么需求,也可以跟工程人员说。如果住户不在家里,对方会留下一张联系卡,告诉你如何联系对方,确保把造成的不便降至最低。
信里还解释,他们有可能会更换整条路上的燃气管道,有可能会挪动每家气表的位置,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如果是这样的话,工作人员会上门和用户一起商量,直至用户允许为止。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到一个链接上点击视频,这个视频能直观地告诉用户更具体的信息。
具体来说,只需要登录官方注册网站,按照指引一步一步完成即可。只要像注册邮箱或微博一样输入名称,网站就会立即显示,该名称是否已被使用,而无需等待任何管理部门的审核。唯一严格的限制就是,如果想使用“皇家”“英联邦”“银行”“联合会”等词,就必须经过审批。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R 2.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Shapiro-Wil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用Probit分析方法分析丙泊酚ECe的量效关系,计算对50%(ECe50)、95%(ECe95)产妇有效的诱导丙泊酚ECe;有效的ECe为能在到达预定ECe后的45 s内提供足够的镇静深度(BIS<60),且镇静深度能维持到插管后ECe重置为3.0 μg/mL。检验水准(α)为0.05。
信的第二部分内容讲述过去一年的计税标准和如何计算出我该交的税收数目。以2016~2017年度为例,信中列明我的税前收入和政府的免税额度(1.1万英镑)以及我应该支付税收的总收入金额。接下来,就是按照英国的税收比例20%,一步步算出我应交的个人所得税额。之后,又列出我交的社会保险数额,税收加社会保险总数额,以及我这一年税后的总收入。最后,还有我的雇主在过去一年里帮我交的社会保险数额。
3.乡村旅游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人情化。从游客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来进行环境设计开发,根据不同游客的爱好来做不同的设计,设置可供游客进行选择的项目以及内容。
二
这两年,家里每年都会收到一封信,是税务局寄来的。信的开头介绍,这是我的年度税单摘要。信的开头交待,这只是一封相关信息的信件:“你不需要联系我,因为你不需要支付任何的钱。”
在英国生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信件。进入21世纪的今天,英国人还在用最为传统的方式与每家每户进行沟通。就在我家几十米外的地方,依然还有一个每天都还在使用的邮筒,红色的它立在路边,古老得几乎成了英国的重要标志。
接下来,信中介绍了我所交的税是怎么被英国政府花掉的。这只是一些基本信息,如果想知道更多,还可以到指定网站上查询。信上还用了一张图表,将各项费用开支占总费用的比例展示得清清楚楚。
此外,税务部门也会通过信件来处理退税问题。几个月前,我和妻子分别收到一封信,告知我们前一年多交税了,并指出每个人多交的具体税费。根据规定,我们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把税退掉,或继续等待下一封来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俩又分别收到第二封信。这封信既是通知,又是一张支票,把它拿到银行,当场就可以兑钱进账。
目前,智慧宫已翻译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910余种,涉及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人物传记等诸多种类。据智慧宫总经理张时荣介绍,2017年,智慧宫在图书出版、影视发行、互联网产品开发等领域实现主营业务2100万元。近几年,业务量一直保持在100%至200%的增长,未来将在影视、动漫、在线翻译等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以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
消能墩布置在消力池内,它的作用是促使水流进一步扩散、相互撞击,增强了水流的紊动,从而达到增加消能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消力池深度和长度。
注册完毕,就可以在网上支付费用——15英镑,这就是注册所花的全部费用。完成注册后,会收到自动回复邮件,告知注册已经完成。
最后,信里还重新强调几点:我们将会进入你的家里,更换相关管道,有的可能还不止一次;确保你或你的房东告知我们有可能存在的工作干扰,比如小狗或其它宠物之类的;关于你所在的具体街道施工的相关信息,能在一个网站上查到,输入用户的邮编(英国是每一栋房屋一个邮编,可以精确到几乎每个住户)就可以知道了;如果门前的车道或花园有一些施工,请推迟进行;请移除你门前气表附近的障碍物,以免影响施工;所有的施工人员都会持有证件,在同意他们进入你房屋之前一定要查看证件。最后,如果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直接拨打该公司的热线电话。
三
在英国注册公司,也是通过信件及网络来解决的。几年前我曾在英国注册过一个公司。最深的感受是,程序很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几乎跟国内注册微博账号差不多,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语言没有问题,应该10到15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图章也不用敲。
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任务在于快速、准确、客观地向公众传递各种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是广播电视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语言存在一定的缺陷,势必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播出质量及收听率。在许多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往往凭借自己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串联整个节目,并控制好节目现场气氛及渲染效果,进而提升节目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整体来看,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至关重要。
在注册过程中,甚至没有要求核查身份证件或护照,只有一栏要求注明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是外国人,也只需注明具体国籍。而且,注册公司的资本金最低可低至1英镑,且无需验资。至于经营范围方面,虽有分类,但不需太过详细。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只要合法,具体经营内容上的自由度非常大。比如,你可以开餐馆,也可以开书店,也可以办报纸。具体来讲,是没有什么经营范围概念的。
伦敦的交通部门每年也会发一个通知,告诉你他们的计算出现了什么错误,多收了你交通卡里多少钱。只要拿着交通卡,直接在车站的机器上操作,就可以把钱补回来。
在注册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我因为一个小失误,在第一次注册完成后,被回复说“注册被拒”,我已经支付的15英镑注册费,在24小时内就自动打回到了我的银行卡上。再次注册后,次日即收到两封确认邮件,并发来了公司证件的电子版。这个程序完成后,只需要在税务和海关总署网站申请一下缴税安排,即可开始运作公司。之后如果你想停止业务,在同样的网站上取消注册即可。
第三天,我收到了另一封邮件,告知公司的注册号码和保护密码。接着,我又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是一张公司证件。
网络和信件是公司和政府部门沟通的主要工具。要知道,在英国,是没有什么办事大厅的。如果有事,要么通过网上,要么写信或打电话,问题就能通通解决。归根结底,程序之所以可以如此简单,主要基于两个字——信任。当然,如果你偷税漏税或触犯法律,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可见,信件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四
在英国生活,离开信件不可想象。写信,在当地依然被视为一个最正式的沟通方式。比如,当地政府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住户人口统计。家里住了多少人,具体叫什么名字,哪些人有选举权……都得如实填写,再用对方提供的免费信件寄回去。如果不理会,会被视为违法。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申请学校,也会接到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信件,告诉你如何申请;孩子们被哪个学校录取,也依然会通过信件方式告知家长。银行的账单、水费、燃气费等,每个月也会准时寄至家中。
甚至可以说,英国人对信件的信任近乎“死板”。有一次我需要申请签证,需要一个过去3年里我自己住在自购房子里的证明。我跑到镇政府,希望他们能给我开一个我这几年来一直在交房屋地方税的证明。接待人员给了我一个号码,指着墙上的电话让我打过去。拨号后,经过五六分钟的等待,对方回复说:你可以回去在网上注册一下,两个工作日内,就会接到一封有账号和密码的信,然后再用这些信息登录政府网站,就可以下载打印了。转了一圈,还是通过信件寄最重要的信息。在国内看起来当场就能解决的事,英国人还是用最“死板”的方式来解决。
对于外来人而言,英国人至今爱写信这一习惯,看起来的确不可思议,在这里生活多年的我也仍旧在慢慢探究、慢慢适应这个“奇怪”的国度。但我明白,正规、严肃、诚恳、详实和节省人力,再加上英国人的传统,造就了今天依然盛行写信的英格兰文化。无论浪费与否,是否环保,是否麻烦,信件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是必不可缺的日常工具。
(作者系旅英学者)
(摘自《同舟共进》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