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南亚地区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境后的第一站,同时我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的海上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均处在该区域,东南亚地区洪涝、风暴、地质灾害等频发,如印尼巴厘岛海啸、菲律宾台风袭击等自然灾害,动辄带来数万人的伤亡及不可估计的财产损失,作为亚洲头号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大对东南亚国家抢险救灾的力度,而军队以其严明的纪律、顽强的作风等优势无疑是救援力量的首选,部队后勤保障力量能否发挥对部队的持续有力的物资补给、工程装备投送,关乎抢险救灾能否顺利完成,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的。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抢险救灾;后勤保障
一、面临的问题
(一)后勤保障准备时间紧迫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使得后勤各相关业务在由预案实施转换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从目前整体看,我军各军种预案兼容性不强,由于普遍存在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军地分割的现实,在预案制定上各自为战,导致预案的兼容性面临较大的困难,从而加重了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负荷,加大了后勤保障的紧张程度。
(二)后勤机动能力受限
在通往灾区的途径中,不外乎陆水空三种,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公路网、铁路网可能会中断,空中机动又极易受恶劣天气影响,水上交通线速度不够及时,所以如何将人员物资装备快速运抵受灾地区,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三)后勤迷雾现象凸显
参与部队多是临时抽组,涉及多军兵种,后勤保障方面通专物资均有,这就为装卸载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受灾地域灾后不良路况会对重型机械形成较严重的磨损,所以还要配足相应备件,各类物资、补给品混装混运,工作量都明显超出平时,在这种条件下,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只能会使迷雾现象加重。
(四)后勤保障的持续保障难
大灾之后,往往伴有次生灾害,这就会使得对医疗用品、食物、大型机械需求大,由于我军没有大型的海上预置力量,而且对于重型机械的转运往往需要重型直升机吊装吊运,例如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吊装13吨重的重型挖掘机去现场,使用的就是俄罗斯的米-26。以上这些情况对后勤保障来说,加大了组织协调的难度。
(五)信息支撑不够有力
全面了解相关信息是抢险救灾行动后勤的重要依据。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信息已成为制约的瓶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破坏性大,通信设施受损严重,加之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多通信手段难以发挥作用,致使信息传输范围、信息感知深度严重受限。另一方面,军队与受灾国家在信息获取、信息使用方面未能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在平时没有就相关方面很好的协商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要根据不同地理情况采取不同后勤保障方式
山地、热带丛林地域,陆上交通能力有限,要加大空中投送力度,另外还要用上原始的方法如肩挑背扛、使用牲畜驮载等,要及时开辟野战医院,对伤病患者实施有效救治;沿海地区,要加大海上运输,备足物资、机械,随时准备向受灾地区转运及投送,必要时可以走海外军民整合的方式,通过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等企业来满足食物果蔬的需求;“和平方舟”号医疗船、以及临时改装的医疗船,要作为主救治平台。
(二)租用海外基地
东南亚地区11国,其中内陆国家仅老挝一国,可选泰国湾海域柬埔寨与泰国倒V形海岸线租用港口,以此作为部队临时依靠点、物资中转地,形成对周边可能受灾国的有效不间断的保障。
(三)科学筹划、预有准备,提高后勤反应能力
英国著名的军事家富勒说过:“战争的胜负,半数取决于后勤保障的速度。”抢险救灾作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分每秒都关系着无数生命的安危。部队后勤应对承担抢险救灾部队做好平时的训练,从供、救、修、运、医等各专业中选拔业务精湛的官兵,注重各种情形的设想与仿真模拟,确实提高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娴熟程度与过硬的心理素质。
(四)突出后勤保障的立体性、层次性
保障方式上,要综合调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力量,构筑起立体通道,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完成任务。
工作阶段划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保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个阶段,救命救人,要紧紧抓住黄金抢救时间,将部队主要精力放在“救”上,运用先进的生命搜救仪进行地毯式搜救,最大限度地扩大范围,不放过任何一处。
第二个阶段,治疗和防疫,重点是对第一阶段的伤者进行及时治疗,同时要对受灾区开展针对性的防疫处理,灾区一些地方人畜腐败发臭,环境和水源严重污染,蚊蝇大量孳生,这些都要做好防疫,加强对痢疾、伤寒、疟疾、乙脑的防治。
第三个阶段,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和生活,利用重型机械打通道路,提供尽可能的灾后重建帮助。
三、尤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科学救援为途径,最大限度降低救援中的意外事故
在抢险救灾中,尤其要注意科学指挥、避免因冒险、盲目蛮干造成的牺牲,现场指挥员要充分掌握各种信息,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尽快分析判断,确定最佳的救援方案。
(二)采用新型高科技医药器材
由虾壳和醋等黏性很高的材料为基础制作的高科技止血绷带,能在短时间内止住大量出血;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新型止血粉,能在数秒内选择性地吸干伤口流出血液的水分,不吸收红细胞、血小板和其它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浓缩并立即发挥止血作用。
(三)加大心理医疗服务
要向各个受灾区一线派出心理服务小组,进行心理抚慰,缓解群众绝望惧怕心理,同时也要协调心理专家深入到官兵营地,对其提供心理服务,及时帮助官兵克服畏惧心理,焕发战斗精神,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从而才能更好地克服一切困难,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
(四)使用新技术及先进装备
当天气恶劣影响到直升机飞行时,可使用空中机载中继通信,为指挥所和直升机搭建起同步沟通的中转站;一线官兵要配备手持的“北斗”终端系统,保证现场指挥协调与信息传递共享。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部队在东南亚开展抢险救灾行动中后勤保障的难题,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论文作者:陈冲,敬海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后勤论文; 东南亚论文; 部队论文; 地区论文; 信息论文; 物资论文; 自然灾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