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高考中的四大易错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易错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科高考复习策略之一就是在高考中尽量少失分,而少失分就是少错。考前集中精力解决高考中的易错点是保证高考成功的重要方法。
一、定量关系主次不分、大小不清
例1 向50mL18mo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等于0.9mol B.大于0.45mol,小于0.9molC.等于0.45mol D.小于0.45mol
解析 浓硫酸可以与铜反应,而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所以本反应中的硫酸并不能完全反应,而参加反应的硫酸中,被还原的硫酸又只占一半,所以答案为D。
小结 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的用量都可能影响到反应的产物及反应进程。(1)相同的物质反应,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也不同,如铁与稀硝酸的反应等。(2)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产物不同,现象也不同,如。(3)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如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加热或不加热等。(4)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如浓硝酸与足量铜的反应,先生成
,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生成NO。
附图
附图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CD。
小结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小关系,另一类是守恒关系。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通常应先弄清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类型,列出主次,按先主后次或有主无次及其他相应规律来比较。溶液中的粒子守恒关系有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及质子守恒等。
附图
小结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否平衡,要看v(正)与v(逆)的关系;v(正)=v(逆),达到平衡;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v(正)<v(逆),平衡向左多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升高时,v(正)与v(逆)都增大,吸热反应方向的增幅大,平衡就向此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v(正)与v(逆)都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幅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正)与v(逆)都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加入催化剂时,v(正)与v(逆)增大的幅度相同,平衡不移动。降温、减压、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时的情况可按类似的方法来讨论。
变式题 右图中的曲线a表示反应X(g)+Y(l)Z(g)+M(g)+N(s)(Δ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曲线b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D.减小体积
附图
参考答案:C。提示:平衡状态相同表示平衡不移动;曲线b比曲线a斜率大,表明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加快。
例2 对于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醋酸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
B.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pH均不变
C.加水稀释10倍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相同倍数
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解析 pH相同的醋酸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盐酸完全电离,所以升温时溶液的pH不变,故B选项错误;加水时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所以稀释相同倍数醋酸pH变化较小,故C选项错误。选A。
小结 弱酸(碱)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其电离的(
)的物质的量浓度肯定比其本身相应的物质的量浓度小(暂且称为“静态电离”),而在参加反应时,只要反应物的量充足,弱酸(碱)可以完全电离(亦可称为“动态电离”)。此时反应的
(
)的物质的量接近弱酸(碱)的总物质的量,电离程度几乎达到100%(不考虑水解)。
变式题 用pH均为2的盐酸和HA(HA为一元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HA溶液的体积分别为,则
的关系正确的是
附图
三、知识体系不完备,学科内综合无法完成
例1 写出甲醇燃料电池(以KOH作为电解质)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附图
小结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第一步根据氧化还原的顺序规律,确定谁是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及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它们分别在两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并根据题意及化合价变化规则确定生成物的化合价、生成物的稳定存在形式,进一步列出得失电子的情况;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及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的情况将电荷配平;第三步根据原子守恒并结合溶液中粒子的情况配平原子;最后将两极上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配平。
变式题 写出电解硫酸铜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附图
例2 往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请设计实验并验证两位同学的看法谁的正确。
解析 酚酞变红色需有大量和色素,消耗
或色素变质都可导致褪色。向已褪色的溶液中加NaOH使溶液中有大量的
,若溶液仍是无色,说明褪色是由于色素变质致,反之则是由于
被消耗所致。
小结 探究性实验往往是从多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中确定其中真正影响结果的因素,它采用的方法多是“定一议二”。
附图
小结 命题既有真假之分,又有“绝对”与“相对”之分。真命题是肯定的,假命题是否定的。“绝对命题”需考虑所有情况,“相对命题”则只要有一项符合即可。故只有认真区分命题的类型,才能正确答题。
变式题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小结 陷阱题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如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设的“陷阱”有:①述说22.4L气体时不注明是标准状况;②注明是标准状况时,述说22.4L非气态物质;③当给定气体质量时,用常温常压等非标准状况来迷惑。
变式题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说明中正确的是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
B.1L1mol/L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参考答案:A
标签:小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