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新闻单位图书馆的发展及馆员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条件下论文,知识经济论文,素质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知识经济条件下新闻单位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与世界科技,尤其是与以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分不开的,它给图书馆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机遇。新闻单位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把新闻单位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包括馆藏建设、工作手段、服务水平、管理方式等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为作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资料、信息。
1.1 馆藏建设向数字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1)建立数字化图书馆。1998年10月,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国家图书馆时指出:“未来图书馆的模式应当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将文献资源数字化,通过网络与全国联接乃至与世界联接,这是个方向。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李岚清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新闻单位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馆藏建设的数字化最重要的是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存储。所谓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和声音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储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接收,这就要求图书馆投资购置服务器、计算机、光盘塔等现代设备,这也是新闻单位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重要前提和物质保证。
回溯性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新闻单位图书馆馆藏建设数字化所面临的重大工程,任务相当繁重。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前,新闻单位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回溯性建库任务的艰巨性。以我馆为例,我馆调动了10名工作人员,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馆藏图书(约30万册)的回溯性建库工作,这其中还包括套用国家图书馆的部分数据。
(2)建立特色图书馆。鉴于各馆条件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尤其是在目前各新闻单位图书馆经费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建设具有新闻单位特色的图书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新闻单位图书馆还可以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发具有新闻单位图书馆特色的各种专业文献数据库。
(3)建立标准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定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著录,以保证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为今后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工作手段、服务方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网络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新闻单位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工作手段、服务方式等各方面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1)采购工作网络化。网上采购将成为新闻单位图书馆采购的主要方式。按照这种方式,采购人员可以定期浏览各图书供应商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信息,或是图书供应商通过网络将新书书目以电子邮件等方式邮寄给各图书馆的采购人员,采购人员选择之后通过网络进行采购。
(2)分类编目工作网络化。
传统新闻单位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是各图书馆各自独立编制各馆的分类目录,从而造成各馆人员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标准化著录以及CALIS(中国高等教育保障体系)联机编目示范计划的推出,为网上编目提供了保障。
(3)咨询及服务工作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选择性加大,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人们希望足不出户在家通过计算机终端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或资料。这就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人员在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利用自己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为用户快捷地检索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 知识经济时代对新闻单位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较高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深刻认识和分析判断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闻单位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所以,图书馆学专业培训在新闻单位图书馆就更体现了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2 专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新闻单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新闻记者。新闻报道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学科领域,每一位记者都可以说是他所报道的领域的专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耍满足他们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更应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信息咨询专家。
2.3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
现代通讯技术在新闻单位图书馆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要求新闻单位图书馆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现代化技术,包括日常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的系统维护,了解信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各种实用技术,以保证每位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进行各项信息处理工作,为用户提供更高效能的服务。
2.4 较强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信息被利用程度。以往大多数信息大都是文献信息,现代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存储在纸质载体的文献信息外,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信息。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及时判断并捕捉到各种数字化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及时提供给用户使用。
2.5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由于各种应用软件及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绝大多数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因此,要想及时获取世界上最新信息,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
3 馆员素质的培养
目前新闻单位图书馆的各项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新闻单位图书馆馆员的各项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未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占大多数,在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新闻单位图书馆馆员的在职培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定期举办专业讲座。由本馆或聘请其它馆的资深专业人员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内容应涉及图书馆学专业的各项理论知识,如:图书馆学概论、藏书建设、图书分类、情报学、图书馆现代化等。
(2)积极组织馆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图书馆学专业系统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如国家图书馆经常根据图书馆的不同工作环节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各种培训班或学术讨论会,新闻单位图书馆应抓住每一次机会,使本馆工作人员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参加培训。
(3)自我培训。新闻单位图书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有较强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竞争意识,除了积极参加馆里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外,馆员自己也应在平时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充实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使自己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处于有利的位置,并为新闻单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