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论文_赵玉玲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论文_赵玉玲

濉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 235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使住房需求呈现日渐上升的趋势,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重要助力。行业的发展向好,使建筑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施工的建筑项目。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跟进却略显滞后,社会中工程事故问题时有发生,这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故此,本文展开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以期能为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引言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生产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1]。建筑行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一头与市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另一头则连结着民生大计。通过提升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形成监管体系性,不仅有助于保障施工进度,也将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实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企业良好收益的多方共赢。为此,应加强对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和贯彻落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进而实现对建筑项目的全方位、多维度、全过程的监管。

一、促进工程安全监管协同跟进的意义

作为建筑企业而言,建设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体系,促进相关管理措施的日趋健全,在企业架构中设置专门的分支/部门、配置专业化人才,不仅体现出对生产安全的重视,更是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毕竟,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项目施工往往也是一个繁琐且复杂的过程,其工程量巨大、并具有严格的工期要求。在此其中,应以提高安全监管为项目的如期建设保驾护航,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从根源上剔除可能会导致建筑事故的隐患因素,从而保障建筑质量、科学施工、如期建设。以有效监管的协同跟进,使项目建设既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所需,又能起到助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形成企业良好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以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

二、简析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一直是重要问题,其贯穿于施工建设的始终。常见的建筑安全事故可分为:生产事故、质量事故、消防事故及交通事故等四类[2]。其主要便是由于不规范操作、选用不合理的施工用料、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等造成的,所导致的结果轻则受伤,重则会造成作业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死亡,不仅严重危害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导致工期延误、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从对问题的发生原因总结中,可发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1、对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忽视

在项目推进中,有的企业对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所给予的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因从上至下的认识缺失,造成安全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化,所建立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只是一纸文件。还有的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赶工期中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并不少见,其最后不仅未能如期建设,反而会由于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造成停工或再次返工,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此外,安全监管人员的一人多职现象严重,管理疏忽使安全隐患率提高。

2、施工人员专业操作能力不高

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庞大,有时候便会设计多方共同参与施工的问题。因部分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其施工经验不足等,从而缺乏规范操作的意识。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中倾向于雇工更廉价的劳动力,对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意识淡薄,并缺乏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和操作学习,这都会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例如:近日在河北某地的商用住宅建筑中,一电工介绍自己的17岁的侄子到工地做临时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安全监管人员未经任何的审核便让其上岗,在假期工到岗的第二日便在拆除作业中被围墙砸伤致亡。

3、监管力度不足、管理不善

为规范建筑工程建设,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会定期对所辖区域中的施工项目进行检查、巡视。但因在建项目众多,部分区域的执法力度不严、深入程度不足,便会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发生,亦或者处罚力度较轻,难以对施工方起到警醒作用。为此,行政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使企业方面加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

三、解决建筑工程安全监管问题的途径

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形成了积极促进。但在安全监管方面,传统的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所需。以往的安全监管多关注事中管理,而为避免安全事故产生,应加强对问题源头管控,使其落实到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处理中去:

1、建立工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为提升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应将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工作落实。首先,在立项之初便组间专门的机构或部门,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条例与建筑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手册,并将其作为工作指导;其次,提高安全监管的精细化程度,使其渗透到施工的每一环节中去;最后,对施工情况进行自我验收,提高监管水平与效率,加大监管工作的开展力度,体现其实际的工作价值。

2、提高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

在施工建设中,项目建设的离不开每一位作业人员的配合与努力,操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操作能力高低对施工建设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对于具有专业化技能要求的岗位,如高空作业、电工人员、机械设备操作等,应当要求作业人员持相应等级的技工证上岗。并关注岗位培训,一方面可对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具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使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使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在作业的过程中,即便偶遇突发问题,其也能结合培训知识巧妙应对,化解问题,避免其演变为安全事故。此外,加强安全监管、提高作业水平,能够对项目质量形成有力保障,减免返工,确保如期建设。

3、促进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构建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导、企业自查、行业自律、第三方监管单位督促的安全监管体系,以优化安全监管意识、创新工作开展形式,促进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使其向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发展[3]。例如:依据施工设计方案,不仅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采购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并且要做好技术交底,对已完成建设要进行专业的数据检测,进行管理痕迹的留存,保障其建设的合规性;监理单位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其排查、整改,较为严重的需马上停工,直到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不仅为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工程安全监管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为促进管理的与时俱进,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转变以往一味将目光投注在经营效益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对其工作开展给予强有力支持,为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从而,保障项目施工建设中,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将事故防患于未然,以提高施工效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05):14.

[2]高永虎.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05):22.

[3]陈梦莉.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10):17.

论文作者:赵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论文_赵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