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连续梁桥现浇混凝土支架预压施工监测论文_李朝炯

湖北阳新公路管理局 黄石 435200

摘要:为了提高某连续箱梁混凝土浇筑的安全和质量,结合实际施工从支架预压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等方面对现浇箱梁的支架预压过程进行了论述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受力性合理,施工便捷,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 连续梁桥;支架预压;施工监测

在现浇箱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的稳定性和变形量直接影响箱梁混凝土浇筑的安全及质量。支架预压主要是观测支架在一定恒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情况。经过预压,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1]。本文从水箱预压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湖北阳新县某连续梁桥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等高截面。桥面板宽13.4米。桥梁全长113.3米,跨度为31.9+48+31.9米,梁高为3.25米。支架平台搭设采用钢管桩基础,在桩基承台上设置预埋件与支架柱脚连接,支架立柱采用φ820*10和φ720*10的钢管,顺桥向设置φ426*6平联及斜撑,横桥向设置φ426*6、φ273*6平联及斜撑。柱顶横桥向设置2HN700*300主横梁,其上布设贝雷桁片、工10分配梁。连续箱梁模板整体采用木板结构,模板厚18mm,模板纵向采用10*10cm方木间距10cm(净间距)作纵肋,横向采用槽14的型钢间距80cm作横肋。腹板设M16拉杆,间距为80*50cm。翼板和内模采用φ48*3.5脚手架立杆作支撑,为了施工方便,整个支架设计为可拆装体系。

考虑本连续梁箱梁施工工期紧,如果采用沙袋预压,则沙袋吊装受到限制,预压工期长,拖延预压的施工周期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如果采用水预压,可直接利用界河的水,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实际情况,可用水泵直接送到水箱,施工方便、快捷。预压荷载为箱梁自重的1.2倍[2]。水箱直接采用箱梁外模做水箱,可自动分散箱梁翼板、腹板、底板的预压荷载。

2 施工预压准备

2.1 准备工作

整联箱梁支架(本施工段)贝雷片、次横梁安装完成后经测量校核标高及偏位,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底模,并初步调整标高,使底模标高比设计标高高1.0cm左右。测量在施工箱梁横断面的关键点布置测量控制点,其位置要固定不变,且能满足观测范围。

底模拼装好后,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支架进行压载试验,堆压载荷为1.2倍箱梁重量,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压载形式中跨采用水预压、边跨采用沙袋预压。压载时在支架、基础上设置若干沉降、变位观测点以便对沉降、变位进行观测。

根据箱梁不同荷载的分布,划分出不同的压载区域,即翼板、腹板、底板。其断面布置图如下图1

图1 断面布置图

2.2 监测点布置

压载时在支架、基础上设置若干沉降、变位观测点以便对沉降、变位进行观测。观测点的设置原则上在每跨跨中、墩顶、支架基础上设置且每个断面设置5个测点[3]。在附近已完工的墩身上作一临时水准点(本桥临时水准点设在365#墩身上),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观测压载全过程各测点的标高、变位变化情况,分析整理数据得出控制立模标高和设置预拱度时的取值。观测点可直接布置在箱梁模板上用油漆或铁钉做标记。

3 施工及预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桥预压分为两部分,即中跨和边跨,中跨采用水预压、边跨采用砂袋预压。本文主要阐述支架水箱预压施工过程,水预压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预压水箱直接采用箱梁外模做水箱。箱梁外模安装加固后,检查模板是否有错台、模板缝隙是否用原子灰抹平、模板加固是否牢固,均符合要求后在箱梁内铺设防水彩条布。彩条布应搭接30cm,采用防水胶粘贴,以防漏水。预压方法根据要求分层预压。

图2 水预压施工工艺流程图

3.1 压载荷载的计算

预压荷载中跨采用水进行加载,中跨砼516m3,钢管按每延米900kg算,按箱梁自重的1.2倍进行压载,中跨压载1599.84T。每延米压载33.33T,其布置形式为:

翼板:(1.18×2.5+0.3)×1.2=3.9T

腹板:2.86×2.5×1.2=8.58T

底板:(2.67×2.5+0.3)×1.2=8.37T

边跨砼403.076*2=806.15m3,钢管按每延米900kg算,压载2476.058T。

3.2 预压荷载计算

箱梁截面积:S=22.5m2

箱梁每延米砼为:10.75m3

箱梁每延米自重为:T=10.75 m3×2.5=26.875t

箱梁每延米预压荷载为:箱梁自重+模板(脚手架)重量=26.875+0.3=27.175t(模板、脚手架管按每延米300kg计算)

若按箱梁自重1.2倍预压,则每延米需压载:27.175×1.2=32.61T。

箱梁每延米压载荷载为:箱梁每延米装水22.5t+模板(脚手架)重量0.3t=22.8t,为箱梁自重的0.839倍。(则模板需要加高)

若采用水按箱梁自重的1.2倍加载预压,则模板需要加高:(33.33-23.4)/12=0.8275m。则翼板侧模需加高0.9米。

3.3 模板安装加固

按要求安装箱梁外模,外模包括:底模、腹板外模、翼板底模、翼板侧模。腹板模板采用M16拉杆加固,箱梁顶用脚手架管对拉。外模安装图如下:

图3 外模安装图

3.4 加载

按荷载总重的0→25%→50%→120%→50%→25%→0进行加载及卸载,并测得各级荷载下的观测点变形值。模板安装好后根据分级压载重量,用红油漆做出水位线记号。以保证压载重量的准确性。

图4 分级加载示意图

3.5 卸载

直至最后三天的平均沉降值小于2mm时方可卸载。卸载同样按120%-50%-25% -0卸载,同时观测各级荷载下的变形值。卸载可用水泵将箱梁内的水直接排放到界河内。复测模板位置及沉降量。拆除加高的模板,清理箱梁内杂物,根据沉降量调整模板标高。

3.6 变形监测

预压施工时采用分级加载,加载至25%、50%、120%后停止加载进行12h的支架沉降、变位连续观测,在各分级荷载施加、观测完成且无异常情况方可进行下一级荷载的施加。全部加载完成后以12h为一个观测单位进行连续观测,若连续2天观测支架沉降、变位均小于1mm则可认为地基沉降基本稳定[4],此时可以卸载。卸载以后,测量再次对测点进行观测,计算出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一般情况下预压装载及卸载时间如下表。

5 监测结论

通过预压后支架的沉降变形数据计算,可得出观测点的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例如1#观测点分别为11mm和18mm,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由观测数据可得δ2的平均值= 13 /15≈1 mm。按δ2的平均值来安装模板,调整底模标高公式为:底模顶面标高= 梁底设计标高+ δ2的平均值。并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参考文献:

[1]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杨文渊等. 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王爱国,杨少宏.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J].铁路工程学报,2002(3)

[4]郭晚亮. 现浇箱梁施工支架预压剖析[J].山西建筑.2013 年6月:157-158

论文作者:李朝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某连续梁桥现浇混凝土支架预压施工监测论文_李朝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