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药联合针推康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符合标准的有85例。8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8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均经由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调查。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药+针推康复法,n=44)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n=4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75.6%(31/4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药联合针推康复法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药;针推康复法
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多数缺血性中风幸存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机体功能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为深入探讨中药与针推康复法联合治疗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符合标准的有85例。85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8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均经由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调查。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6.8±7.0)岁;病程24-72h,平均(46.0±5.8)h。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6.2±7.4)岁;病程24-72h,平均(46.1±5.5)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神经细胞营养剂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与针推康复法。中药药方:甘草6g,丹参、夜交藤、菊花、地龙、远志各10g,益母草、茯苓、栀子、杜仲各15g,石决明、天麻、钩藤各20g,牛膝30g。以上药方以水煎服,1剂/d,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
针推康复法:头皮针取穴头维穴、百会穴、四神聪穴等,针尖对准进针点,刺入肌层后,捻入到帽状腱膜下层。醒脑开窍针中,以关元穴、太冲穴为主穴,以尺泽穴、下极泉穴、委中穴、合谷穴等为配穴,以透刺法点刺合谷穴,委中穴针刺时选择直刺,直至出现下肢触电感。以上均为1次/d,每周5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差[1];②临床疗效采用NIHSS评分减分率评估,以减少75%以上,为临床治愈;以减少46%-75%,为显效;以减少18%-45%,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2];③观察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变化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情况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 )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NIHSS评分、ADL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 ,分)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机体出现血管阻塞,引发脑缺血损伤而形成的局灶或全脑功能障碍,该病多发于老年人,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多数缺血性中风幸存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比如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等,会降低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加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对症处理,以改善生活质量。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但存在治疗黄金时间短的问题。
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包括肝失疏泄、情志不遂,是由气机上逆、阳化风动、肝阳上亢、夹痰横窜所致。强调该病治疗的关键,是调整阴阳,促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状态。本研究所用中医药方中,地龙能清热息风;钩藤等可通络息风;天麻具有通络化痰、息风平肝之功效;陈皮、半夏等能理气化痰。整个药方,共奏通络息风、化痰平肝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上述众药联用,能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且能消除钙拮抗,对血管进行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4];且能调节神经肽、神经递质,控制坏死神经元数量,对脑水肿等症状进行缓解[5]。
治疗过程中辅以针推康复法,针刺主穴包括关元穴、太冲穴等。其中,针刺关元穴,能激发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可护卫机体,提升抗邪能力。太冲穴是全身理血之要穴,主理肝脾肾三条阴经之疾病,经由针刺,能对经络进行疏通,且能补益肝脾肾。总之,所选穴位能对全身阴阳气血进行调节,可发挥行气益气、活血养血的作用。而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联合应用上述治疗方法,能改善脑损伤运动控制能力,促使大脑功能重组,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则为75.6%(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由此可知,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药联合针推康复法治疗,能获得较常规西医治疗更为理想的效果。此外,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凸显出中药联合针推康复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药联合针推康复法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迅. 针推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型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43-44.
[2]龚伟,胡琳丽. 针推康复法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111-1113.
[3]田亮,王金海,孙润洁,等.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进展[J]. 针刺研究,2016,41(1):87-89.
[4]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等. “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6,29(9):122-125.
[5]杨薇,李杨,孙磊磊,等. 27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核心中西药物动态变化复杂网络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783-4790.
[6]李珍,孙菊光. 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3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30-32.
论文作者:蒲红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急性期论文; 中药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