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储存量十分有限,我国虽然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由于矿产开发过程的不合理,导致矿产资源不断地在消耗,从而抑制了我国矿产业的发展。本文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金矿矿床形成的原因,给业内人士提供相关信息。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引言
金矿地质相对比较复杂,要想弄清楚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首先就需要开展认真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同时综合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方能得到最终结果由此可见,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十分重要,其实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前提,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意义深远。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
1.1矿体方面的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金矿矿体的特征受到地层的特征、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矿体多半在其构造的破碎带中进行夹杂,另一方面,矿石是相对过渡的。从具体分布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矿体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平面曲线峰值,剖面相对整洁、标准化。平面的分支主要为复合脉状,部分呈现出透镜状的形状,其他显示复杂的静脉。但整体而言,形状仍然是透镜状的,剖面主要呈现“S”形,整个矿体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相对较大的厚度。
1.2金矿矿石的特征
矿石的类型如果进行细化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种,通常我们将矿石直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原生矿石,第二种是氧化矿石。第一种矿石很小,类似于颗粒的大小。该矿石是在热液快要凝结成体的时候形成的,其中的组成部分是辉锑矿、铁矿以及其他类型的矿石的混合。该矿石组成成分中的铁矿是黄铁矿,金矿中的黄铁矿大部分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的含量会受到别的因素限制。如果在黄铁矿中的砷的成分占比比较大,说明黄铁矿的含金比例也是很高的。氧化矿石不是什么特殊的矿石,而是原生矿石在氧化以后,还受到了热液的影响,从而变成了氧化矿石。在形成原生矿石的最后阶段被氧化了,从而蜕变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组成成分有褐铁矿、黏土矿以及其他类型矿石的混合。在其组成部分中,褐铁矿有一个很出名的特质就是吸附性很强,它可以将原生矿中的金吸附,使得自身成为金体矿。
1.3矿床的岩浆岩特征分析
金矿区通常具有一定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较强。一般而言,岩浆可分为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三种类型,具体分布主要基于岩石的结构,呈零星分布状态。矿石结构以块状和水晶状为主,颜色为灰白色。辉长岩闪长岩以黑色为主,但其分化后会变成灰色,结构主要为半圆形和块状,内部物质为普通辉长岩和斜长岩,一旦出现变质现象,内部矿物质较多;硅化岩是黑色和灰色的混合物,其结构多为块状或颗粒状,是整个岩石结构的重要基础。
2金矿矿床的形成原因分析
2.1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岩性、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地层等。地层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物质需求。同时,矿床形成还离不开一定的矿体基础,矿体基础又主要为断层,这就说明需要运用断层来构成矿体。一般来说,首先在破碎的构造带中填充一定的岩浆,在后续的移动和交代作用下,其缓慢的构成矿体。再者,岩浆活动也是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岩浆活动可以为成矿环境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保证成矿物质的来源,使岩浆在断裂带和充填中运动,也可以更有力地保障矿体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岩性也就是岩石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其可以为矿体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环境,诸如碎粉岩和角铄岩。
2.2化学因素
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性都对金矿的形成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层会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一定数量的矿物质,金矿矿体在断层构造中产生,而就金矿形成而言,断裂构造发育的十分完善,断裂主要呈北东方向,还有一组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裂,这就刚好满足了金矿形成所需要的地质条件。因为矿体的形成过程需要热液期,即岩浆在破碎构造带中填充,然后运移,交接。而岩性指的是岩石的特征,即该地区断层中的岩石特点,这也为金矿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形成环境。刍议地区岩石比较特殊—岩浆岩。这一类岩石晚期岩体发生震动,三叠系地层侵入接触所产生的,以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受其影响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较为广泛,因此为金矿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金矿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包括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化学特征,对于地幔硫、地层硫以及混合硫来说,是硫同位素主要的分类,其中地幔硫来源于硅镁层,且同位素组成与陨硫铁中的硫同位素的组成比较相似,地层硫的形成是因为地底层在岩浆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并沉淀,由于地层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了其可以在多种环境下形成,所以地层硫同位素的组成就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黄铁矿中的硫同位素的检验发现,这一硫同位素与其有同一个硫源,即来源于地层,地层硫与蚀变硫对于金矿成矿也起到一定影响。微量元素研究在金矿矿床成因的研究中占主要地位,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想探究金矿的成因,我们可以对矿石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
2.3成矿必要条件
金矿床的形成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此同时,在矿化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如物理和化学条件。具体地说,包涵体的基本特征、成矿所需的特殊温度、成矿所需的特殊压力以及包涵体的特殊含盐量和密度都是必需的。矿体包裹体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原生状态、次生状态和伪次生状态。总的来说,夹杂物的分布非常密集,呈原生状态,主要呈圆柱状或不规则状,这种夹杂物的寿命主要是气体和液体夹杂物,以及沿矿体分布的裂纹。金矿化的具体深度是由压力决定的。此外,矿体温度的变化范围很广,使矿石形成高、低热流体矿床。
2.4金矿矿床形成的过程分析
矿床的形成是要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才会形成最终的状态。经过相关的研究将矿床的形成分为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成岩沉积期,这是最初的阶段,热液时期的产生也是在这一阶段。岩浆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在早期的时候,岩期开始的最早阶段,这个时候热液的温度是所有阶段中最高的,周围的岩石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岩石中的矿物质会被分解出来与热液相融合。然而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矿体往往都是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含金量是极其少的。到了热液的中期阶段,是成矿的时期,此时早期的矿液在不断地移动,在此过程中,岩浆也在不断地移动,岩浆经过的地方有很多矿物质还在不断地被分解出来。经过中期阶段,矿物质含量不断的增加。黄铁矿的形成是不易的,在中期阶段,黄铁矿的形成要和温度相适应,成矿的环境温度发生了变化,成矿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矿体周围的岩石会在热液移动的作用下,逐渐被侵蚀,从而形成黄铁矿。在这个过程中金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到了晚期,矿液的温度就会渐渐降低,矿体的形状也慢慢形成,从而显现出辉锑矿的样子。在成矿的过程中,所有的矿是以颗粒的形式存在的。
结语
综上所述,金矿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做好矿床地质的勘察工作,熟知矿床成因,才能针对性的采取挖掘措施。对于金矿矿床来说,其地质特征较为复杂,成矿要素也较多,受到岩性、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上述因素中,特殊的地质特征是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矿体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就可以对矿床的成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准确掌握金矿的矿藏量和分布状况,以便于为后续金矿的开采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红平,康晓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J].创新科技,2014 (18):91-92.
[2]胡小毛.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J].地球,2014(4).
论文作者:王亚伟,冷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6
标签:矿床论文; 金矿论文; 矿体论文; 矿石论文; 岩浆论文; 成矿论文; 地层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