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机论文,中学生论文,恐惧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导言
成就动机是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力求取得成功、达到完善状态的心理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就动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McClelland和Atkinson认为,成就动机是“在具有某种优胜标准的竞争中对成功的关注”[1]。对成就动机的性质,Atkinson认为,成就动机的形成过程中,在意识上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作用:一是希望成功,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二是避免失败,即人们回避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和屈辱)的倾向。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这一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是成就动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2]。
在重视成就动机研究的同时,与成就动机相反的动机的研究也在进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Horner首先提出“成功恐惧”的概念并加以验证,推进了关于成就动机的理论发展。她认为,所谓成功恐惧是指个人对其活动获得成功的一种带有恐惧的消极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当事人以后从事类似活动时,有可能放弃积极争取的行动,改以消极应付的行为。Hoener以主题统觉测验对大学生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成就动机异于男性,在男女两性竞争的情况下,女性的成就动机是消极的。男性多是希望成功,而女性则是恐惧成功[3]。这一结论曾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不仅大学生具有成功恐惧,大学男生也具有成功恐惧[4],那么,中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怎样?是否也存在成功恐惧?学校类型、年级、学生性别对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有何影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新近进行了中学生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的研究。
2 方法
2.1 被试
华南师大附中和广州市内两所普通中学的学生454人。其中重点中学学生200人,普通中学254人。重点中学的学生中男生98人,女生102人,初中生88人,高中生112人;普通中学男生115人,女生139人,初中生165人,高中生39人。
2.2 实验材料
2.2.1 成就动机量表
采用叶仁敏修订的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量表共30题,分为两部分,每部分15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量表采用4点记分,与自己情况完全符合记3分,完全不符合记0分;成就动机得分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构成。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
2.2.2 成就恐惧测验
仿照Horner 1968年研究的材料编制而成。以“赵刚”“叶玲”分别作为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编制成下列测验题目:
赵刚(叶玲)是你同年级的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他(她)的文化课成绩高居全年级第一。请你按照个人直觉的想法,描述一个故事,以说明赵刚(叶玲)成功后的心理感受,以及以后可能产生的情形。
假如赵刚(叶玲)结婚了,那他(她)良好的专业水平对他(她)有何影响?
2.3 程序
先进行成就动机测验,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量表中的题目作4级评分。然后将每一班的学生根据男女生数量分为人数相近的两个组,每组随机发放一种成功恐惧投射测验,让学生依情境对主人公成功后的心理感受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形进行描述。收回问卷后,计算被试成就动机各分量表的得分,并合成成就动机分数。为保证成功恐惧投射测验评分的一致性。每张投射测验的答卷均由两名主试评定。统计表明,评分的一致性为95.4%。
3 结果和分析
3.1 中学生的成就动机
中学生成就动机的情况见表1
表1 中学生的成就动机
类别 成就动机总分 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重点中学(n=200) 16.97(11.62) 30.27(6.62) 13.30(17.6)
普通中学(n=254) 10.94(10.91) 26.66(6.39) 15.71(7.66)
初中(n=253) 13.66(11.56) 23.24(6.67) 14.57(7.62)
高中(n=201) 13.51(11.69) 28.26(6.83) 14.75(7.86)
女生(n=241) 13.77(11.51) 28.34(6.86) 14.57(7.70)
男生(n=213) 13.40(11.74) 28.15(6.59) 14.75(7.76)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下同。
z检验表明,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成就动机分数差异非常显著,z=5.672,p=0.000。重点中学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强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之间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分数差异也非常显著,z值分别为5.884和-3.336,p<0.001。重点中学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强于普通中学学生,但避免失败的动机却弱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男生与女生的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及避免失败的动机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成就动机总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r=0.771,p<0.001;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831,p<0.01;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287,p<0.001。
3.2 中学生的成功恐惧
我们分析中学生对投射测验的答卷,看其有无成功恐惧。没有成功恐惧的,我们记为0,有成功恐惧的,我们记为1。中学生成功恐惧的平均值见表2
表2 中学生有无成就恐惧
类别 重点中学 普通中学 初中 高中 女生 男生
有无恐惧 0.740.62 0.670.710.690.68
z检验表明,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在成功恐惧上差异显著,z=-1.706,p<0.05,但初中生与高中生、男生与女生的成功恐惧没有显著差异,p>0.05。
我们发现,中学生所持的成功恐惧主要有四种,分别与学业、人际、家庭和事业有关。我们将对能否在未来学习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的担忧称为学业恐惧,将担心成功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敏感和疏远的想法称为人际恐惧,将担心成功会带来家庭生活不幸福、夫妻或子女之间关系难以协调的想法称为家庭恐惧,将对未来事业发展忧虑、怀疑能否取得事业成功与自我实现的想法称为事业恐惧。我们对不同被试的成功恐惧的数量进行了计数,如果学生表现出有某种类型的恐惧,就记为1分,如果没有,就记为0分。表3列出了被试各类成功恐惧的平均值。
表3 中学生成功恐惧的种类
类别
人际恐惧 家庭恐惧 学业恐惧 事业恐惧
重点中学 0.29(0.45)0.28(0.45)0.48(0.50) 0.22(0.41)
普通中学0.22(0.42)0.29(0.45)0.36(0.48) 0.14(0.35)
初中学生0.21(0.40)0.30(0.46)0.37(0.48) 0.11(0.32)
高中学生0.31(0.47)0.26(0.44)0.46(0.50) 0.24(0.43)
女生0.23(0.42)0.28(0.45)0.42(0.50) 0.18(0.38)
男生0.28(0.45)0.29(0.46)0.18(0.38) 0.16(0.37)
z检验表明,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业恐惧与事业恐惧的分数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z值分别为2.523和2.171,p<0.05。高中学生在人际、学业与事业恐惧方面分数显著高于初中学生,z值分别为-2.640、-2.052和-3.669,p<0.05或0.01。男女学生的各类成功恐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本研究中,被试有男生和女生,投射测验的主人公也分男女两性,这样评价者和主人公组合构成了四种类型的测验,即、男—男、男—女、女—男和女—女。我们对使用不同测验材料被试的成功恐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使用不同投射测验的中学生的成功恐惧
组合类型 人际 家庭 学业 事业
男—男(n=109)
0.25(0.43) 0.18(0.39) 0.39(0.49) 0.17(0.37)
男—女(n=104)
0.32(0.47) 0.40(0.49) 0.39(0.49) 0.16(0.37)
女—男(n=111)
0.17(0.38) 0.19(0.39) 0.40(0.49) 0.17(0.33)
女—女(n=130)
0.28(0.45) 0.36(0.48) 0.45(0.50) 0.18(0.39)
z检验表明,使用不同投射测验的学生只在家庭恐惧上差异显著,z=21.347,p=0.000。另外,使用男性问卷与女性问卷的中学生在人际与家庭恐惧上有显著差异,z值分别为-2.106和-4.668,p<0.05,被试对女性主人公的材料投射出更多的人际与家庭恐惧。
3.3 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
我们对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分数的相关,结果表明,中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的数量呈较低的负相关但却很显著,r为-0.149,p<0.001;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值为0.336,p<0.001。说明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出现成功恐惧的可能性就越小;避免失败的动机越强,出现成功恐惧的可能性越大。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学校的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以及追求成功动机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但他们避免失败的动机分数却明显低于普通中学学生。但年级和性别对成就动机无显著影响。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国,重点中学学生的录取主要由学生的高成绩决定。重点中学学生在小学、初中均为学习上的佼佼者,有较多的成功经验,对个人学业和事业成功有较高期望。重点中学又是名校,升学率高,师资水平亦高,有浓厚的成才环境,在其中学习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成就动机。而普通中学学生在上述各方面都不如重点中学学生,因此表现出较低的成就动机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男女两性成就动机的差异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不少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的成就动机更高。杨渝川等对全国九所高校1000多名大学生的研究[5]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性别影响。男生更重视对个人成功和社会利益的追求,较少害怕失败;女生则更加害怕失败,较少追求成功,成就动机明显低于男生。而周爱保的研究则表明,在中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强烈的避免失败的动机[6]。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年级与性别的差异并未对学生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女性的成就动机的高低与女性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有关。本研究的女生正处于女性成才的第一个高峰期的初期,她们主体意识强,对成就有更多的关注。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成就机会出现与中学阶段不同的情况。这一点,在我们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的研究中业已得到证实[7]。
和Homer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的研究表明,成功恐惧不仅表现在女生身上,男生也表现出相当水平的成功恐惧,重点中学学生、高中生的成功恐惧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中生。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重点中学人才济济,竞争激烈造成的。另一方面,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远大于初中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未来事业发展有更多的忧虑。这一点和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成功恐惧不是女性特有的动机,成功恐惧可能两者都有,只是恐惧的对象并非成功,而是“不成功”,或恐惧成功之后不能一直保持成功[8]。
使用男性问卷与女性问卷的中学生在人际与家庭恐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中学生在女性主人公身上投射出的成功恐惧高于男主人公。这种差异主要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有关。张积家等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研究表明,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重要区别是它们的取向不同。男性特质是理智、意志和社会价值取向,女性特质是情感、外貌和人际关系取向[9]。男性特质比女性特质更趋向于追求成功,Thompson和Pleck指出,传统的男性刻板印象包括了三个主要成分:地位(功成名就和受人尊敬的需求),坚强(力量及自我信赖)和反女性化(避免从事刻板的女性活动)[10]。对女性而言,一旦取得成功,则可能在社交上遭受拒绝和被视为缺少“女性气质”。因此,女性取得成就后面临的压力也比男性多,如由于成功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对家庭的疏忽,夫妻、亲子关系的冷淡等。下面是一位重点初中的女生对“叶玲”的描述,从中可看出她有很强的成功恐惧。
叶玲得知自己是全级第一以后,很是兴奋,但过后不久,又感到忐忑不安,因为她实在害怕,害怕这个地位不能很长时间保留。万一以后在学习上保持不了这个成绩,甚至一落千丈,那会怎样呢?同学、老师会怎样看我呢?越想,心里就越慌,越不踏实,思想包袱越来越重,以前学习的自信也像在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终日在苦闷忧愁中度过,每逢遇到难题做不出时,整个人就象掉到泥潭里,不能自拔。大学的叶玲,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计算机专业,但没想到,强手如云,好像计算机专业是男生的专利,尽管叶玲起早贪黑,但始终不能进入年级前五名,叶玲似乎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巾帼、须眉不是非得相争呀!叶玲结了婚,终日围着家务、丈夫、孩子转,“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叶玲没有参加,因为她不想面对自己同班同学事业发展,而自己却一事无成。
而男性如取得成功,情况则会有不同,其心态是积极的,没有那么多的人际和家庭方面的恐惧。下面是一位初中女生对“赵刚”的描述。
赵刚期中考试后,生活还是平常如故。有一天同学笑嘻嘻地告诉他期中考试他考了第一名,赵刚觉得很惊喜,没想到自己会拿到第一名,因为毕竟第一名是实力+运气,意外的收获使人感到特别的轻松和愉快。之后,他还是如故地生活、学习,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想我也拿过第一名,也尝过滋味了,至于期末考试和以后的会考、高考,肯定有起有落,只要自己是在努力就够了。曾经有过的第一名只是给自己添了几分自信和乐趣。高考并没有考砸,他的良好专业水平给他在工作、学习带来了动力和实力。他相信凭他的实力能把工作做好,也许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挑战和困难,他还是能满怀信心地去面对。他的妻子一定会理解他、配合他,她会为有一个能干的丈夫而自豪、高兴。
我们在对中学生、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中都发现,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成功的趋向力远大于恐惧失败的退避力,因此个体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他们对成功的恐惧少,不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而成就动机较低者,其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低,而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对高,于是就害怕失败,在现实中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对教育者而言,为减少学生的成功恐惧,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也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和生活中的失败,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学习,使他们健康地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