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资本主义国家论文,当代论文,基础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4)03-0048-(05)
如果我们从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萌芽算起,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至今 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学术界通常把二战以前的资本主义称为早期资本主义,二战后的 资本主义界定为当代资本主义,本文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家。二战后,由于生产力本身的革命作用、工人阶级不懈地斗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借 鉴以及资产阶级自身改良等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占有形式、经济运行方式、分配 形式以及阶级结构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着重从阶级结构中工人阶级新变化的角 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问题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缺少科学文化的教育与训练,工人阶级的主体主要是 指产业工人。战后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与技术发展 很快,引起了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传统的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生活 条件以及知识文化与思想意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我国的学者胡连生、杨玲在《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一书中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文化素质 的明显提高。据统计,美国全国职工受教育的平均时间从1948年的10.6年增加到1977年 的12.6年。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工人受过高等教育,1989年达到了劳动力总数的46%。( 2)白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了,并且已超过了蓝领工人的比重。据统计,美国白领工人 人数1900年为508万人,1950年为2165万人,1980年为5069万人。白领工人在全美就业 总数中所占比重同期从17.5%和36.7%上升到52%,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领工人的比重已 达到90%。(3)第三产业工人比重的提高。据统计,在16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工 人所占的比重从1870年的48.8%降到1979年的7.5%,工业工人所占比重从27.5%上升到34 .5%,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从23.7%升至58%。(4)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度提高,工人 阶级的生活条件有较大地改善,已没有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所描述的 贫困的生活状况。(5)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日益增多,出现了无产阶级的“中产 阶级化”的特点。西方学者海曼从阶级意识层面进一步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工人的变 化概括为:(1)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化。工会会员人数减少,工人对集体决定的政 策和集体纪律的响应能力降低。(2)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中 心”和“外围”以及“内部人”和“外部人”的分化。(3)根据雇主、职业和产业领域 及部门的划分而不断发展的排他主义。(4)“有组织的工人阶级”发生分裂,主要表现 在工会内部的冲突和工会之间的冲突。上述这些变化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认识带来 哪些影响呢?
二、西方学者关于当代工人阶级认识的几种观点
面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部分西方学者提出了工人阶级的“非 无产阶级化”、“中间阶级化”和“新中间阶级”等概念,以阶层来取代阶级,或以社 会流动性来否认阶级的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提出了与其相似的观点,其中影 响比较大的有普兰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马勒和高兹的“新工人阶级”论和马尔 库塞的“工人阶级一体论”。他们普遍认为工人阶级不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 也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欧洲共产党也陷入了思想混乱,到处都在谈 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已先于资本主义而死亡”和“欧洲社会与无产阶级彻底诀别”的 话题。例如,西班牙工人社会党的活动家阿·盖拉认为:“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推动 历史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新兴的工人阶级。然而,在今天,当深入的劳动自动 化过程已经实现,手工业劳动工人数量大大减少的时候,就应当坦率地问问自己,社会 主义能够依赖的社会大多数将由什么人构成,以便用和平的、民主的方法发展自己未来 的方案?”[1](P52)原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主 体问题,也是以另一种方式提了出来。在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时代,社会主义首先是工人 阶级的事情,而现代技术革命使传统的工人阶级人数减少,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和 集团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得到增强。”[2](P12)西班牙社会学者霍·特扎诺什认为 :“凭借今天对历史的观察,可以不无意义地肯定,许多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常年 深信不移的关于惟有一个革命主体的理论是多么站不住脚。”[3](P196)法国学者米· 博德在《资本主义和货币关系的普遍化——世界的转折》一文中指出:“传统社会主义 观念已经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在工业资本主义条件下,产业工人为反对资本家的剥 削而斗争,工业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主要力量,这个基础已经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而 发生变化,产业无产阶级,这个曾经作为社会革命主力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现 阶段以后,其社会影响能力正在日益萎缩。”因此,这实际上提出了工人阶级革命主体 性与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严峻挑战。如何 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新变化问题,它实际上涉及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这是 因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 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 察的结果。”[4](P355)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问题的认识
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建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恩格 斯在1844-1845年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强调:“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 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所以,为了给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给那些认为社会主 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Pro et contra(赞成和反对)社会主 义理论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无产阶级的境况是十分必要的。”[5](P278)马克思、 恩格斯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6](P197)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稿本即《共产主义原理》中,第一次给工人阶级下 了定义:“无产阶级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 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者无产阶级就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7](P35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经济学的意义指出了工人阶级的实质:无产者在经济学上只能 理解为生产和增殖资本的雇佣工人。[8](P674)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 注解上给工人阶级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 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9](P272)因此,我们可以看 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不占有生产资料、以出卖劳动力为 生的雇佣劳动者。
在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工人阶级的论述,始终强调的是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 料和出卖劳动力这两个决定性的标准,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体 基本上是由产业工人构成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又根据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的新动向,研究和预测了工人阶级范围扩大的趋势:“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 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 在不一定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 ”[10](P216)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有的人当经 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简单的粗 工”,[11](P100-101)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后,人的劳动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 对此作过如下的概述:“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 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工人不再是生 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12](P218)马克思还认为,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进一步的变化将是:“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 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者较间接地 作用于劳动对象。”[10](P216)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总体工人”的概念,就是对由于 社会劳动分工引起的包含着某些社会经济差别的各种类型工人的一种新的综合。恩格斯 在1881年8月的《必要的和多余的社会阶级》一文中提出,股份公司的职员“实际上地 位相当于位置较高和待遇较好的工人”[13](P316)1893年12月19日,恩格斯在致国际社 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了“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概念。列宁对雇 佣脑力劳动者的阶级地位也有重要的论述,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的银行、辛迪加、邮局 、消费合作社和职员联合会等统计机关,从事簿计、监督、登记、统计和计算等实际工 作的职员“大多数是处于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的地位”。[14](P88)从以上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具体规定无产阶级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人。首先,工人阶级 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和为生产过程服务人员在内的总体工人的社 会集团。其次,工人阶级又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工人阶级的表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所指的工人阶级在某种意义上是与雇佣劳动 者相吻合的。过去人们习惯于把生产劳动、体力劳动以及产业工人阶级等因素也看作是 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涵义的附加与误解。
除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标准外,西方学者关于划分阶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作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收入源泉论、德国著名的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的市场决定论、美国社会学家劳埃德·沃纳的社会职业流动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权力论。这些划分标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资本 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工人阶级果真像他们所说的“资产阶级化”了 吗?实际上,对大多数工人来说,不管领子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改变不了他们雇 佣劳动的阶级地位。上述观点他们虽然也敏锐地捕捉到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客观事实,但 仍然把工人阶级的认识停留在产业工人的水平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各种不同的劳动,因而也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或者说,把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各种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 的人。但是,这一点并不妨碍物质产品是所有这些人的共同劳动的产品,或者说,并不 妨碍他们的共同劳动的产品体现在物质财富中;另一方面,这一分离也丝毫不妨碍:这 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对资本的关系是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是在这个特定意义上的生产工人 。”[15](P444)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础问题
工人阶级有没有革命性直接涉及到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重大问题。部分“西方马克思 主义者”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白领工人大量出现,他们提出了所谓工人阶级“融合论 ”、“变质论”和“主体作用消失论”等种种说法,主张进行没有无产阶级参加的社会 变革或“革命”,甚至把专业技术人员和青年学生看作是他们幻想中的革命的动力和先 锋。
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辈曾被恩格斯看作“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 力量”,今天他们的生活状况已大大的改观。也许主要因为这一点,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工业无产阶级已在很大的程度上“一体化”与现存社会,他们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说:“只要现存社会能够生产越来越多的奶油和大炮,能借助新形式的全面监督来哄住人们,那么就能锁住革命力量。”“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如果女秘书穿的同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好,如果黑人拥有卡德拉牌汽车,如果他们都读同一种报纸,那么,这种同化……表明,依附阶级参与保证统治阶级存在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手段达到了何等程度 。”[16](P11-36)另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高兹在1982年指出:“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这样的工人阶级,总体看来他们不能支配生产资料,他们的直接利益也与 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不一致。”[17](P15)怎么理解这些问题呢”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 资本》一文中就写到:“只要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他的命运就取决于资本。”“ 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 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 。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 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 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觉得不舒服,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压 抑。”[9](P379)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也没有把工人阶级的革命性仅仅归结于贫穷 ,在某种意义上说,流氓无产者是最贫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却没有把他们看作无产阶 级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性的源泉就在于争取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的 彻底解放,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工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 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 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8](P67)失业和破产的阴影不时笼罩着他们。资本主义 创造的物质财富既不能填平阶级差别的鸿沟,也不能改变两大阶级的根本对立,因为资 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和相对贫困化现象还存在着。相反,白领工人的增多并没有使工人 阶级变质,而是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素质,总体工人阶级的主体作用没有消失,而是 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工人阶级的需求并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精神等方面的需 求。马尔库塞运用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人们过的是一种“物 质丰裕、精神痛苦”被异化的人的生活。丹尼尔·贝尔则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 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掌管经济的是效益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引 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或自我满足原则)。当新教伦理被资产阶级社会抛弃之后,剩下的 便只是享乐主义了,“我们仍不难看出——一旦社会失去了超验纽带的维系,或者说当 它不能继续为它的品格构造、工作和文化提供某种‘终极意义’时,这个制度就会发生 动荡。”[18](P67)当今的西方工人阶级的状况也正如中国学者张世鹏在《当代西欧的 工人阶级》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今日西方社会依就存在一个数量广大的雇佣劳动 者阶级,在持续20年大规模失业的劳动力市场危机条件下,相当一部分工人、职员、公 务员陷入‘新贫困化’,其中部分人甚至开始陷入‘无产者化’,与此同时,我们还看 到,新的科技革命并没有使工人阶级完全消失……工人阶级并没有被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进程所消灭。”[19](P185)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 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推行,在定程度上也缩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 的贫富差距。因而,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也在衰退,社会心理上同资 产阶级已经“一体化”了。早在1906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沃纳·桑巴特在《美国为什 么没有社会主义?》一书中试图说明为什么在世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阶级没有马 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阶级意识,他认为美国的普遍福利,特别是美国工人福利水平对此具 有决定性的意义。马尔库塞也曾认为:“在大多数工人阶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革命 的、甚至是反对革命的意识占着统治地位。当然革命的意识只有在革命的形势下才会显 示出来;但是和以前相反,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同化,这并不是一种 表面现象,而是扎根于基础,扎根于垄断的政治经济之中的……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一 般地位和革命意识的发展是相对立的。”[20](P84)关于这个问题,有人似乎又从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找出依据,恩格斯针对19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现:“工人们看 来由于现在的繁荣和对未来的‘帝国光荣’的希望而彻底资产阶级化了。”[21](P344- 345)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当英国工业垄断地位还保持着的时候,英国工人 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分沾过这一垄断地位的利益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从欧文主义灭 绝以后,英国再没有社会主义了。”[22](P323)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 级革命性衰退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且以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个案来研究的,这同 今天“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有根本性的区别。
从上述分析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主体作用并未消失,工人阶级即雇 佣劳动者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工人阶级的社会基础实际上在不断扩大。那么, 为什么无论是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现实中 其主体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者所预料的那种革命性变革?其实 ,这个问题的本身一方面是复杂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理论的误 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明确提出过“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但 他们也从没否定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19世纪90年代德国无产阶级拥有 了普选权,并且利用了普选权壮大了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恩格斯就指出:“由于这样有 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 步的发展。”“因为这里的斗争条件也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21](P33)这其中的原 因有多方面,这也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所预见的:“一种社会制度归于消灭 的过程,就只能用另外一种或若干种社会制度去代替它。而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中需要经历很多阶段。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这一过程所涉及的时间长短,应该按若干 个世纪来考虑,而不是几年,几十年或者几代人的时间。”[23](P25-26)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也曾强调:“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 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 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0](P33)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而言,随 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主义因素的增多,以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通 过非暴发式质变的方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地基上出现,具有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
收稿日期:2003-12-12
标签:工人阶级论文; 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论论文; 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