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我国“三农”资金规范化管理_三农论文

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我国“三农”资金规范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农论文,审计监督论文,资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三农”资金分布的情况

按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三农”资金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提供。其中由中央财政支持的主要项目有:1、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4、农村低保支出,5、国家财政安排的各项农业补贴,6、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中央财政发放的奖励资金,8、农村行政管理经费支出等项目。其中由地方政府支持的“三农”资金项目有:地方政府为中央政府支持项目进行配套的资金,地方政府结合本地情况发放的具有地方特点的扶持项目。在此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近几年关于“三农”资金分配情况汇制一个“三农”资金分布结构图

二、“三农”资金分布管理的特点

通过财政管理的“三农”资金分布结构图不难看出“三农”资金分布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三农”资金来源渠道广、扶持的项目多。从资金来源渠道看,有中央财政拨款也有地方财政拨款,有预算内资金,也有预算外筹集的资金,其中地方财政拨款既包括省、市(州)、县乃至于乡四级财政拨款。从扶持的项目来看,2005年到2007年仅中央财政扶持的项目就有50多项。二是资金流转的环节多。从“三农”资金分配结构图上可以看出由中央财政拨出的资金要流向10个国家级主管部门和一个地方财政部门,从中央各部门再拨到地方的对口单位以后,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内部职能部门设置上的差异,到地方以后要延伸到十几个地方管理部门。如国家农业部的资金项目,到地方以后要划分到农业、牧业、畜产等多个部门来管理拨付。如果是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扶持的项目,流经的环节则更多些,地方筹集的资金也需要通过本级的涉农部门进行管理拨付才能到达项目单位或农户手中。综合上面的结构图和明细表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项资金最少要经过四个环节才能到项目单位或农户手中。三是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行业。受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影响大,如洪涝、干旱和恶性传染病对受灾农户和投资项目的危害有时是不可抗拒的。此外农产品的生产是受农药、化肥、种子、土壤、水分、阳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在诸项因素中有一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效益。四是资金终极使用对象分散。我国当今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业模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还非常少,与农业生产相关连的各项公共财政补贴受其制约,资金分配对象相当地分散。五是资金分布密度不均匀,“三农”资金支持的项目大多数是按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特点,而设定的补助项目,有的省、地区、县有这类项目,另外一些省却没有这些项目,而有另外一些项目,特别是一些实验性项目,有的省同时设几个实验点,而有的省却一个点也没有。另外从资金分布数量来看也是不均匀的,有的项目单位所接受的补助上百万,有的项目单位接受的补助可能是几万元,差距非常悬殊。

三、适应“三农”资金运行规律,搞好审计监督

(一)要把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选择审计监督的切入点。虽然“三农”资金来源渠道广,运行的环节多,但其终极投入不能离开一个农字,一是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深加工行业。二是与农业劳动力再生产息息相关的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农民生活的事情。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与地缘有密切联系。这就提醒我们在审计检查“三农”资金的时候,应以地缘和行政区划为框架来谋划审计工作。

(二)要用统一运筹,整体思维方式筹划“三农”资金审计。从本文第一部分所列出的分配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农”资金的分配运行渠道要包括十多个部门,仅中央财政通过农业部支持的“三农”资金项目每年就有20多项,再加上其他部门和地方财政支持的“三农”资金项目有60多项,由于项目繁多、资金多头管理,有的地方、有的单位同时得到不同部门、不同项目的扶持。有的地方、有的农户由于其生产经营项目与国家扶持的项目对不上号,很少得到扶持或得不到扶持。如果按资金隶属关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审,则存在今天为了检查甲项目到项目单位或农户家去了,过一段时间为了考察乙项目又要到同一个地方或相邻的地方再来一次,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也增加检查对象的负担。因此对“三农”资金的审计应该把握一个整体思考、统一运筹的原则,对发生在某一地域或行政区划的所有“三农”资金统筹规划,整体考虑,做出一揽子审计计划,可以减少重复审计,重复调查的弊端,达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通过对不同部门之间支农资金的管理状况的比较,也便于发现“三农”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三)要加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2006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资金就达到3397亿元,如果再加上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项目,公共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这么多资金,通过十几个部门,又划分为很多项目,再加上地方财政(省市县)各级的配套资金,在分配、使用环节管的怎么样、效益如何?这是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的大事,因此在审计中一定要增加透明度,在阳光下进行审计,我们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广大农村、到农民家里去调查取证,到项目支出的农户中去,取得第一手证明材料,我们的审计结论才能经得住推敲,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四)上下联动、提高效率

本文在分析“三农”资金分布管理情况时谈到“三农”资金管理存在来源渠道广、环节多、资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如中央财政支持的“三农”资金一般要经过由中央财政到中央各主管部门、再到地方主管部门然后才能到项目单位或农户手中。如果再加上地方各级财政(省、市、县、乡)的配套资金,“三农”资金的运行环节就更多了。另外“三农”资金还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状况,有些项目在这些省份有、有的项目在另外一些省份有,即使在同一个省,县与县之间所得到的“三农”资金支持项目也不一样,鉴于“三农”资金在分配运行环节的诸多特点,本文认为要提高“三农”资金审计的效果,应该组织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同步进行,互通沟通、统筹调动审计资源,共享审计成果。上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向基层审计机关披露“三农”资金分配管理方面的总体情况,使基层审计机关能够明确方向、找准目标。基层审计机关也应该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审计机关反应“三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在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上下级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成果的共享不但可以提高“三农”资金的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三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标签:;  ;  ;  ;  ;  ;  ;  ;  ;  

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我国“三农”资金规范化管理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