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五人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人论文,网络教育论文,课程建设论文,精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专家
陈庚北京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专家
郝成义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余新科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方慕真 中央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副主任、电大在线资源总监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教育部在今年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其目的是什么?
黄荣怀:教育部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在于巩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促进高水平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这项工作对于推动网络教育的创新与教学改革,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模式,规范网络教育课程;以及为网络教育的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促进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推广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相关技术标准,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建设标准体系,还有倡导优质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促进试点高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巩固并深化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成果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陈庚:教育部选择在今年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我个人理解有以下背景:
第一,网络教育开展试点已经8年,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教育形式。
第二,网络课程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互联网速度大幅度提高,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实时交互已经很容易实现,短信平台、QQ群也开始在网络教育中应用。二是实践过程中,试点院校逐步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点,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体会。三是观念的改变。如学习支持服务观念的确立,对资源有了新的认识:资源已不是静态的,也包括动态的。资源发展到了立体化、综合性阶段。
第三,试点院校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提高课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一种教育模式,课程都是一个基本的元。课程不是孤立的,一个课程体现了课程开发和技术方案的教育的理念,体现了管理是否规范,体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试点院校网络教育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的评审,某种程度上实际也是对试点院校工作的评审。
应该说,教育部适时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时机和点都抓得非常准确。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够推出一些非常优秀的网络课程为模版、榜样,调动网络学院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对于新一代网络课程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和普通高校的精品课程同一个级别,是国家最高的一个成果或标志。就我了解,各试点院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都在探讨什么样的课程才是精品课程,怎样制作精品课程,提高网络教育的整体质量。
记者:试点高校如何理解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工作?
郝成义:网络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资源建设,二是学习支持服务。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选能在68所网络教育院校及相关机构的范围中起到积极推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作用,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品课程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次精品课程的评审将是一场现代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展示的盛宴,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课程;参加评审的过程也是同行们彼此交流的过程,必定会有众多新想法新思路的迸发和碰撞;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也将在行业内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带给参评的众多院校和从事资源建设的机构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从而有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
值得强调的是,评审只是促进资源建设的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将资源建设工作长久地做下去,将评选和交流工作定期做下去,真正地、长久地促进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方慕真:教育部提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概念非常好。不论传统的高等教育还是远程教育,精品课程首先是课程,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在这一点上,网络教育课程与传统高校课程的基本属性是一致的。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讯通信网络为介质,以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资源。
余新科:目前,各学校网络教育的课程都不少,都会有一些堪称精品的课程,但是各校基本都是独立开发,自己使用。从课程体系与内容上看,大部分的课程基本沿用全日制学生使用的课程构架,所改变的只是难度的降低和内容简单的减少;从课程的形式上看,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教师的讲课录像加外挂PPT的简单模式,表现形式单一。总的说来,课程质量有待尽快提高,共享的机制还有待建立。
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有利于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进而为建设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质量,进而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网络教育的认识,进而提高参与网络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积极性。
记者:共享优质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看,距离理想状态尚有很长的一段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对解决优质资源共享有什么促进作用?
陈庚:资源共享比较复杂,不是简单地想共享就能共享的。目前有三个难点:第一,是渠道。谁有什么样好的课程、用什么方式才能让其他人知道,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信息共享的渠道不是很畅通;第二,是技术。各试点院校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一个网院有一个模板,技术、规格不一样,共享就比较困难;第三,多样化的现实。同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每个学校和每一个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也不相同,从多样化的角度,简单地提倡共享不是很合适。
通过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审,至少前两个问题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一,所有的参加评审的课程都要通过年报、年检方式上报或者通过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进行目录注册,信息渠道畅通,可以把共享的平台搭起来。第二,精品课程评审要求都要符合一个标准——教育部发布的CELTS标准。过去大家不太关注这个标准,觉得开发出来能用就行,以后会更多地考虑开发网络课程如何遵守这一标准。标准统一,共享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关于多样化,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门课程,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学术上的百花齐放应该提倡。
我认为,从实际来看,做好共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经验的共享。通过精品课程评审,理念和经验的共享比课程和课件的共享作用更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网络课程的建设。
远程教育的成功依赖于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努力建设体现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学生特点的优质课程是试点院校的重要任务。
记者: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开展以来,各试点院校都比较重视资源的建设。目前,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建设是什么样的状况?
陈庚: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课程开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教育部组织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共批准了320门网络课程的建设。这在当时对网络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阶段,网络教育开始试点,仅有的320门课程不能满足需要,网络教育学院开始大批地制作自己的课程。这一阶段课程建设主要是以视频形式为主,基本上是课堂形式的迁移。有些课程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做了调整。这一阶段的课程发展非常快,大部分网院,包括中央电大实际上都采用了这样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2005年度数据,仅网络课件就有10025个。虽然大部分课程资源的制作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好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各个试点院校也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现在是一个新的阶段。前面已提到,由于技术发展、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观念的改变,试点院校都认识到资源发展到了立体化、综合性阶段。一个网络课程不单有网络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学习活动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资源不是一般的静态的,也包括动态的。所以说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记者:在网络教育课程建设与共享方面,电大、网络学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什么成果?有什么经验、体会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郝成义:人大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传统面授课堂的网络呈现——课件;二是个性化、交互型的多媒体网络课程;三是整合了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学习环境(学科学习频道)。首创了视频与网页相结合、光盘版和网络版相补充的网络课程呈现方式。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采用元片构造思想,按照平台化、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自主学习、基于数据库等十大课程设计原则,以16个栏目模块为基础,辅以12种多媒体表现形式,设计开发了近200门精品网络课程。目前,我们还以网络课程为核心,搭建起了十大资源体系。该体系包括教材、学习指导书、网络课程、学科学习环境、学科信息资源、学术讲坛、数字图书馆、职业发展学习资源、虚拟校园文化资源、题库资源。
网络课程要体现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学生特点。近十年的网络课程建设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一,采用元片思想,每个知识点为一个元片,经过多层构建,网络课程可拆分可组合,方便学生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学习。二,强调网络课程、纸介教材的合理搭配,发挥这两种教学媒介在网络教学中不同的作用。在强调网络课程质量的同时,坚持为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配套网络教材。三,合理运用多种媒体,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弥补远程学生和教师分离带来的沟通不便的缺陷。四,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监控,如课程中包含通过数据库动态呈现的作业和练习。五,网络课程建设要考虑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结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六,网络课程制作由团队完成,队伍分工专业化,角色体系化。七,重视成本核算的概念,核算每门课程的制作成本,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八,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是否适合远程教学。目前我们共开设有十个本、专科学历教育专业,其中多个是学校全国重点学科的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都很适合在网上开展教学。
在网络课程的共享方面,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引进来。2003年3月,“网上人大”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20余门精品课程,社会免费开放率达10%,开放课程的月访问量超过1万人;有490门次网络课程陆续被44家教育机构先后引进,课程行业覆盖率达60%;同时,我们也根据教学需要陆续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向网院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开放。例如引进了新东方的英语辅导课程,哈佛的管理课程《哈佛管理导师》、《领导直接下属》等。其次,共享是以真正的精品课程为基础的,要多出精品。再次,使用通用的平台和技术。网络课程的移植性很强,通用的平台和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引进方的技术门槛,被引进的网络课程可以很便捷地运行,方便更多的人员学习和使用。另外,网络课程的共享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偿共享。最后,重视共享资源的售后服务,比如对课程内容和运行平台实行免费升级等。
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共享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许多挑战和困难。在课程建设方面,如何把握个性化与投入之间的矛盾(投入总额毕竟有限,而个性化需求众多)?如何解决创新与选课率之间的矛盾(创新的课程有更多非标准化要求和流程,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率)?如何解决课程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矛盾?如何及时地更新网络课程以及配套的教材等资源?我们提供的是更充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学生更关心的却是考试的内容,如何解决学习和考试的矛盾?在共享方面,首先是资源共享共建的机制问题,各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千差万别,相互之间的专业如何吻合?资源如何配套?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和工作规范,比如学分银行的收益如何划分?学生如何付费?最后,资源共享可能超越68所网络教育院校的范围朝外延伸,比如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等也采用这些资源,是否会挤占了现有授课老师的岗位?……这些都需要业内人士再作探讨,寻求解决方法。
余新科:我们学院在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两个方面:
其一,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和课程开发管理模式。一是校企联合办学,引入市场机制,对课程建设项目采用项目竞标方式招标,吸引了很多优秀教师参与我们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成立由相关的学科专家、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专家和远程教育技术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和网络课程建设方向的规划与监督;成立资源建设办公室负责网络课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华南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软件部和工程部,组织了一套技术班子负责网络教育学院网络课程的开发、升级和维护等工作;组织了网络课程评估专家库,对所开发、升级的课件进行评估和指导。二是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科学研究项目来进行研制和开发,以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对网络课程建设全过程实施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
其二,在课程教学设计上探索了一套整体的方略。学院在几年的课程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思想,要求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充分把握网络教育的质量观,以此为依据,结合网络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结合可实现网络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特点,采取了多种课程设计策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有效地实现教学效益,并通过层层落实的组织管理物化于具体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仍然有一些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资源共享方面。诸如课程的版权问题、高水平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如何保证的问题等等。
方慕真: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经验证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必须依托开放教育课程的信息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必须依托全体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技术和媒体,真正实现“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因此,中央电大从明确的政策及规章制度、专业的开发管理流程、各种形式的评比检查等几个方面,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共享。
参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结合电大特点,中央电大制定了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标准,并根据标准为不同学科提供参考范例和模板。课程建设坚持名师名课原则,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认真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和规律,强调课程建设多种媒体资源的一体化设计;通过实施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制,保证了统设课程的建设质量,建设了一批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特别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基层教学点的实际需要的精品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持续开发、积累及网上教学资源日趋丰富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情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定了网络课程的建设规划,规范了网络课程的建设流程,形成了网络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完善了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运行机制。依托中央电大出版社、音像社、电大在线等专业团队,使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上资源及网络课程等课程资源的建设专业化。中央电大还成立了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推进电大系统的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提高教师及技术人员建设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中央电大先后组织了“电大在线杯”、“用友软件杯”、“东方燕园杯”全国电大系统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网页制作大赛,促进了电大系统课件和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能力的提高、教学资源应用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课程教学资源评估、调查表、网络调查、实地调研及会议专题研讨等途径,推动建立教学资源评估和反馈的长效机制。
由于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的准分离,因此远程教育更强调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就使得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往往较多体现在资源呈现层面上,没有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电大三级办学模式如何按照教学模式打通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尚有机制、流程上的一些困难。
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特点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需要充分重视,认真规划,精心实施。
记者:2007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特点是什么?评审重点在哪里?
黄荣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审有一个国家制定的评审指标,它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性材料。它体现了全面性、客观性和普适性的原则。着重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远程导学与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政策及特色支持六个方面对网络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
陈庚:我个人理解,评审的指导思想是严格评审标准,体现网教特色,促进持续发展。教育部文件中明确要求: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适合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作用。
评审指标体系一共有六个一级指标,这六个一级指标与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一级指标基本是呼应的,其中有三项题目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要求,设置了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远程导学和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等三项,而普通高校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教学条件三项。
从教学目标说,网络教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根据网络教育的学习者这样一个群体找准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的定位很重要。
远程导学和学习活动强调的是要注重设计教学方案、远程导学。一门课程包括两个方面:资源和教学过程。教学不是一个过程,实际上教与学是两个过程,老师在教,学生在学。做资源是教的过程,学生利用资源学。也就是说,有了资源不代表学习发生,必须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好学生学习活动,才能使学习过程发生,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的特色,也是本次精品课程评审的重要指标。学生远程、自主学习难度非常大,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毅力,需要老师不断地通过方方面面督促、激励、帮助,为学生提供学术的、管理的和情感的多方面的支持。
简言之,网络教育是成人、业余、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怎么能够适应成人、业余、网上、自主的学习方式,真正能够帮助远程学习者学习,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也是2007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价的重点。
今年是首次评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无论从评审的指标来看,还是从评审的方法来说,都是一种尝试。作为网络课程来说,是一种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要体现信息化特点。因此,评审主要通过网上教学情况来评价网络课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情况,侧重在网上完成教学的环节。
记者:什么样的课程才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需要什么条件?
黄荣怀:纵观目前国外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外,还有与网络相关的如下特点:突出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管理与支持的评价,这部分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我国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指那些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建设这样的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样的课程必须符合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要好,同时课程要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作用。建设这样的精品课程必须具备下面一些条件:
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方面:教学总体设计要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媒体形式的选择要恰当。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的形式要多样;要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再有就是页面布局、色彩、信息量的问题。文字表述要准确,符号要规范;导航要清晰,链接深度要合理;媒体与技术运用遵循相应的标准。
在远程导学与学习活动方面:要能够运用多种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最好有学习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方法的指导和帮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作业、在线练习等)要多样化,评价反馈要及时。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要有清晰的记录,以此来进行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对于实践方面的学习内容要有明确的实践方案或实践指导建议,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在实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采用信息技术支持实践教学。
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包括定义课程、提供反馈、提供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分享学习的乐趣等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支持。再有就是管理性质的支持和情感性质的支持,如帮助学生进行求学咨询、学前评估、图书馆服务等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及针对远程学习缺乏交流而为学习者提供的如夏令营、学习小组、学习社区、心理咨询等服务。还有帮助学习者解决各种心理和情感问题,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孤独感、增强自信心等服务。
以上三个方面处于网络教育课程的核心层次,下面的几个方面也不能忽视,同样要加强:
在教师队伍方面: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另外就是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技术等人员配置结构要合理,主要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经验,以保证课程顺利地实施。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成绩合格率要合理,不能说所有学生成绩都合格就是好的课程,另外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要高;学生提交的作业要能够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作业管理要规范;同行对课程较好的评价、课程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课程资源在校内外实现共享都是很必要的条件。
在特色及政策支持方面:要在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技术支持服务、整体设计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所在学校要有得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此外,这些课程必须是在试点高校网络教育中开设的本科或专科课程;有课程支撑网站,并在网站上已经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网络课件、习题、参考文献、学习资源等材料,为远程学习的学生提供支持服务;课程的学时数不少于30学时,每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每次选修的学生不少于100人;在年报年检时已经按照标准化注册。如果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要将该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同时所属单位要另外投入课程补助经费,足够保证精品课程的维护与共享。
记者: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是“质量工程”项目的六个方面规划建设项目之一。建设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试点院校和相关远程教育机构要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黄荣怀:试点院校和远程教育机构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所以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是其首要任务。试点院校和远程教育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大投入和加强保障,保证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2007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进一步规范已有的网络教育课程,对于正在建设中的课程要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规划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网络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聘请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引导并创造校内外专家合作的机会,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和技术等人员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而且要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
第三、要注重特色。由于课程定位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必然会使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色,如何突出本课程在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学习支持服务以及整体风格设计等方面的特色,必须要深入地思考并且要真正地做出自己的特色。
郝成义:首先,在人员组织上,要组建优秀的资源建设(包括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团队。比如,我们设计了专业化的队伍分工和体系化的岗位角色,并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形成了策划、制作、课程管理和运行等部门,分工合作来完成整个资源建设工作。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近600人、集学科专家、主讲教师、课程辅导教师、校外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学习方法指导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整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保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跟上知识的更新,还要充分创新。
其次,要保证比较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比如,我们仅网络课程设计和制作的费用已经上千万。再次,要重视网络课程制作流程的设计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包含课程设计、评估、运行管理等七大阶段共十九个环节的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另外,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听取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每年都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以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网络课程质量,从而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同时,还要注重前瞻性的网络教育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转换为生产力。比如,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用创新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等的研究,为教学和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例如我们推出的《红楼梦研究》课程就是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到网络教学中。
最后,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系统、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都需要技术的支持。我们采用“基于IP、基于Web、面向实际应用”的技术模式构建了一个集资源建设、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四大平台为一体的、成熟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系统。不仅开发了课程制作系统、题库系统等子系统,还针对我们的创新性课程开发了专门的课程运行平台,如案例教学平台。
方慕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落实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要继续抓好网络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在这方面电大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模式专题研讨、教学创新奖评选等各类活动,提高师生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通过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实践,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第二,继续抓好网络教育环境下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落实、监控与反馈。进一步探讨电大目前的教育组织结构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落实与配合。第三,抓好课程建设的评估工作。课程评估不能按照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流程来操作,应依据评估理论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内涵,建立一套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的课程评估方法和流程。
余新科: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和根本要素,只有通过课程的精品化,才能实现网络教育地位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吸引高水平教师投入精力,主动加入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在参与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教师和干部中,大力开展网络教育质量观、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体系的讨论和研究;建设一支由学科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技术实现人才构成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队伍;要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体现网络教育的特征和优势。
精品课程是建立在优质的服务平台(包括人的服务和网络系统的服务功能)上的,我们的导学工作,人机交互、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学习的评价等服务,辅助性的工作和设施也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重要要素。如何通盘考虑建设优质的服务平台是当前重要的工作。
记者:精品课程建设,或者说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远程教育一个长期命题。有什么思路及思考?
方慕真:今年6月,应欧洲电子学习网络协会邀请,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教授率领中央电大代表团参加了欧洲电子学习网络协会在意大利那布勒斯举办的2007年年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E-learning 2.0”,涉及到有关协作的2.0技术、WEB2.0、NEW LEARNING2.0,以及相关的开放资源、开放内容、移动学习、虚拟学习、个别化学习等技术。来自世界43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在会上广泛交流了他们的实践和经验。电大下一阶段也将围绕如何使网络教育更加开放、共享与交互这一主题,在总结前期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大第二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以及在此环境下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余新科: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教学水平高、教育理念新、技术能力强且能高效运作的课程建设队伍;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加大投入建设主要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工科类课程。争取骨干课程精品化;努力探索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郝成义:关于未来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在此仅谈三点:
第一、资源体系化。资源不仅仅是教材与课程,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可以称之为“大资源”。从服务对象而言,我们的学生有三种身份:学习者、在职人员和社会公民,我们所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应该是符合这三种角色的一个体系化的资源。例如,针对学习者身份提供课程和教学,针对在职人员身份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针对公民身份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进行素质教育。从资源的构建而言,资源是由理论、内容、技术和形式四大要素构成,是一个完整体系。从资源的服务目标而言,是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需要的是一个体系化的资源。长远来看,资源的体系化需要相应的指标去衡量,如体系化程度、体系化结构等,指标体系的建立还需业内人士共同研究、探讨。
第二、资源社会化。社会化包含了两层含意,首先要在教育机构间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进而在全社会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同时,社会化也包含了两大内容,一是共建,一是共享。对资源社会化的衡量,依然需要相应的指标来评价,如资源行业覆盖率、资源共享指数、资源社会开放率、优质资源引进率等。指标体系如何建立,也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探讨。
第三、资源商业化。资源商业化是指资源具备商品条件、有市场交易行为、能为资源所有方带来收益。商业化的意义在于能让资源提供方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商品化的形式多样,资源建设可以由国家教育机构开展,也可以由生产、销售资源的独立企业来开展。同理,资源商品化了,也可用商品化的指标来衡量,如资源销售收入、资源利润率等。总之,资源商品化能够促进资源社会化,资源共建和共享都应该符合市场规律。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精品课程可以解决不平衡问题,也就是把一些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得到共享,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以提高资源质量和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已成为远程教育者的共识。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所蕴含的质量、共享等理念,随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推展,将全面带动远程教育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对进一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标签:远程教育论文; 网络课程论文;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网络教育平台论文;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黄荣怀论文; 电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