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_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途径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正确分析、判断变化了的条件,是设计科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前提。

既然我们是讨论特定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不将变化了的条件作些分析。一个无庸多言的现实是,原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原有的背景下是十分有效的,这些背景总的来说是以阶级斗争为轴心的,最起码在认识上是这样。这个背景的内容十分丰富和规范:经济基础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政治上党的一元化领导,其体制特征是党政不分,行政命令维持体制运行;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主层次强劲且层次不多,人们的思想观念虽然带有某些“迷信”色彩但仍不失纯洁和高尚,信念坚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单一、明确;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体制价值观表现为直接的统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纵向信号系统畅通。

应该说,我们现在谈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问题,其起点已不完全是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据的背景和体系。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原有的背景和体系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据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背景已不是一种表层变换而是已发生了深层结构上的改变。经济体制上的深层变革所引起的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都已在内层上进行,虽然社会制度价值观与体制价值观在目的层次上的结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示出它的完美性和科学性,但其理论上的合逻辑论证尚未在科学的层次得以完成,从而导致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的由无序到有序的整合过程的延长,人们的价值观选择上的盲区、误区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裕,一方面使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思想、眼界得以活跃和开阔,而另一方面又使青年学生可以磨意志、劳筋骨的锻炼环节减少,青年学生成长中的“温室效应”的后遗症大大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纵向系统的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多元性导致的中间衰减程度增加。这些因素无论把它视作负面影响还是挑战,都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

当然,时代发展过程中总是又不断地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新的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十六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粗粗概括起来有:体制改革产生的巨大力量促使物质不断丰富,我们可以不再老是从理论上去讲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人们虽然还不能完全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确定性与体制选择上的多元性上去很好地理解制度和体制的关系,但人们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信心比以往增强;价值观选择上的多元性,虽然导致很多矛盾产生,但价值观选择上的务实性趋向却又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厚了包括物质基础在内的各种基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物质技术手段、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前提。

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不少适应条件变化的经验,我们已不再在零点起步。近几年来党中央又不断地出台了很多措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的指针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已确定。一句话,总的背景是既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又有很多有利条件可利用。

二、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体系的完整和功能的完善,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与人的思想变化规律相一致。

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条件的变化是由于它必须作用于我们的工作客体(亦即对象),并通过客体内部进行比较、鉴别、吸收,最终使客体的行为朝向我们的目标。要获得这样一种理想的结果,在内容设计时不能不思考利用那些能够启发良性变化的因素,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的本意。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条件的分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系统本身只有借用一些支点,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必须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序的结构体系,而不是零乱的散件。人们的思想变化,一种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想定势的形成绝非靠一时半载。同理,如若我们想按照社会一个时期的主价值判断体系,通过我们的工作形成一种符合我们既定价值意向的社会思考氛围,也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单靠一两个口号所能够达到的。考虑到我们所要设计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还要特别注意到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关系极大的这样一个群体,且极大多数处在一个特殊年龄段。从体系这个角度考虑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的设计必须既要考虑到紧密贴近实际使其赋有动感,又要使其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花样迭出,三天一个主题,两天一个口号,给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气候“小孩脸”的印象。

综合上述考虑在内容体系的建构上我们以为这样一些体系功能必须含蕴其中:

政治引导功能。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都必须具有这样的功能,高校的更不能例外。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大家认识到我们仍处在阶级社会,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还存在,我们并没有时时处处都歌舞升平。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并关心党的命运、阶级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主张政治引导并不是引导人为的阶级斗争。

世界观、方法论引导功能。一个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该政党所遵循和倡导的世界观、方法论服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这是我党思考和确定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她当然要求每个党员乃至全国人民都能树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以达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统一,使我们的人民都能树立远大理想,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这理所当然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之一。

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功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确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主体行为选择与社会要求关系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只有在这样一些根本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人的行为选择方能符合社会需要。

推动亲和力、凝聚力形成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要使人民内部祥和,人与人之间较少隔阂,群体中气氛和谐。对一个单位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人们都能获得一种较好的生活空间。同时,使一个单位获得最佳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保证获得最大限度的合力去完成中心工作。

根据这样一些功能要求,我们以为这样一些内容应该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之中。

理论教育。这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观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教育。当前,特别是要重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最贴近当代中国的实际。不懂得这一理论,就无法理解当今中国的现实。要紧密结合实际,指导师生员工、党员、干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思想教育。其主旋律是“三个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所必需,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应该弘扬和倡导的主旋律。作为这一教育依托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乃至整个国情,每个炎黄子孙都必须了解。没有一种强烈的普遍的爱国心,便没有民族凝聚力,也谈不上民族的兴旺发达。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我们的学生对“两史一情”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便无法理解当今的中国,便承担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内核。必须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明确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顺逻辑演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个主义”教育的第三个台阶。知识分子群体最善于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样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必须会更多在关心和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原因这样一些问题。因此帮助他们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对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十分重要。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略作阐述。人类的文化、道德等的文明成果都有可共同利用的部分。在横向座标上,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都有为我借鉴利用之处,在纵向座标上,人类延绵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今人所利用,且很多还可以被后人所利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宝库,着实值得挖掘。当然我们十分强调我们所要倡导的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在优良道德传统教育问题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往后的走向,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需要在高校中加强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十多年,如果说改革开放的业绩令世人有口皆碑,那么随之而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人与人之的淡漠感等“副产品”的大量产生也是有目共睹的。对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党和政府已引起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也十分关注,但我们有些同志还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这些只是从穷向富过渡初期的特殊现象,到物质丰富以后会好起来。应该指出这是错误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上找出一些例子。现在发达国家和后起工业化国家中存在的“英国病”、“瑞士病”、“韩国病”、“日本病”等,其中都包含着精神方面的症状,诸如年轻人的“惰性”、“没有社会责任感”等。这绝不是偶然的。我们绝对不赞同道德与物质逆向发展的观点。但我们不能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精神会随经济上升而颓废,道德会随物质积聚而败坏,人类的良好情感会因拜金主义的冲击而日削月减。资本在一方面以魔术般的力量推动物质增长的同时,也会将很多人变成一只只经济动物。只有从内在联系上看到这些问题,才能增强这方面的警惕性。从这样的内在联系出发,我们不仅要从适应性、动态的角度倡导一些观点,诸如自强、自立、公众意识、平等观念等等。而且更要从规范、约束的含义上加强优良道德、传统教育。

引导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引导应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含理论教育)的特征从工作主体的角度说,带有单向的对客体输入的特征。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用一个社会所主张的政治观、价值观等对客体进行说理性输入。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地方在于,工作主体以特定的规范、成功和失败的轨迹展示等,让客体通过接受主体的定向暗示来组织和修正自身的行为,转变或充实、校正自己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引导在现条件下的作用。引导由于较多地通过客体自身的觉悟而起作用,虽然它要达到思想程度更高,在客体思想深处内化、积淀的东西更多。引导由于作用时间比较长,在战争年代,阶级大搏斗年代客观条件不太允许,有时为了统一某种认识,只能是“通不通三分钟”,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却要十分重视引导的作用。

规范工作。规范,实际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一种意识形态在要求人们接受之前,首先必须做自身体系的规范,一种价值观念在倡导的时候也须有自身的确切含义。虽然这些都只具有相对意义,但这一工作仍然是必需的。

规范工作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的主导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制度的指导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但其丰富的内涵尚有待我们通过认真研读才能逐步掌握;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引起的整个价值观系统的合规范与不合规范变化同时发生,价值观系统实际存有的紊乱状态需要整合,等等,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存在而且是大量的,长期的。

规范工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一个掌握科学知识的群体,其特征是理性重于感性,重于实践,凡事都想弄清楚一个所以然。且在高校占人数绝对优势是青年学生,他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又肩负着党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对他们来说,除了理论上的、政治观、价值观上的规范之外,还有一个行为规范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规范工作来完成。

除上述工作之外,还有化解矛盾、内蕴感情等等,都是新时期高校思想工作应十分重视的,限于篇幅不一一阐述。

三、形式和途径选择的关键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虚和实、内与外的关系,落脚点都应该是“效益”。

我们以为,一是形式必须反映内容,在改革的思路上必须明确这对范畴的内在关系;二是必须明确形式也有一个继承与发展(创新)的问题,对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形式必须予以坚持;三是还要考虑到形式与内容在特定环境中的合一性,有的时候,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如此来认识,我们觉得新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分类采取以下形式:

直接作用于明理的形式。一是“灌输”,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灌输。对“灌输”的问题,这些年来有些误解,或出于对以往脱离实际的灌输的反感,或出于对理论的抽象性特征缺乏了解,一提起“灌输”,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是“左”的产物。实际上,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灌输”。理论是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抽象。通过观象而揭示本质。因而成体系的理论不可能象具体事物那样丰富多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殊的价值判断指向是将人类导向整体解放,着眼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一般人的趋利(个人利益)倾向、趋眼前利益特点有较大差别。这样一些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只有靠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活的,但它的体系内容却只能是枯燥的。实际上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也都是枯燥的。也都是要靠灌输的。二是借助于事实明理,类似形势分析和报告、政策解释和宣传。形势是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形成的,它既是理论的实践演示,也是对理论的检验,政策则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特定时期的政府行为。因此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能对高校师生员工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三是反映人类一般共性的立身处世之理,如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授。

引导。前面已作阐述,那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角度来提的,在这里又作为形式提出来,这是因为概念含义具有多重性。作为引导类的形式,首先是舆论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在于它的覆盖面宽,传播快。舆论都以群体共识面目出现,使人特别容易自觉接受。舆论还往往以公众期望的面貌出现,因此特别符合公众心理。对我们国家来说,舆论很多又都是国家特定时期政治信息的集束。因此要求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其次是环境引导。环境可塑造人、改变人,“时势造英雄”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巨大作用。现在环境这个概念含义比较宽泛,有软环境、硬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等等。各种各样的环境无非是指各种条件。就条件含义说,环境引导就有了哲学根据,因为哲学有一条原理就是,事物因一定的条件而变化。如此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环境引导就需十分重视,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不可能使师生有高尚文雅的德行;据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抓好思想教育之外,必须十分重视抓好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环境引导形式。其三是示范形式。示范包含的方面也很多,就示范主体而言,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领导干部自身的率先垂范。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宣传倡导与身体力行很好地统一起来。二是宣传模范人物、先进人物。因为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理论、主义、道德、情操与行为的完美统一,最能震撼人、感化人。一个典型模范人物的事迹往往能够教育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除了模范人物外,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宣传也极为重要,由于距离近,过程清晰,感性多,示范效果更好。示范还有正面和反面,反面教员的作用有时十分巨大,利用得好与典型模范人物的宣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沟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十分重视的。个体活动能力的增强,使得一方面社会信息流动渠道增多、频率加快,另一方面则是群体内部的交往减少;跨群体交往、远距离交往增多,近邻之间交往减少。由此造成群体凝聚力减弱。这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不少的障碍。沟通有领导与师生的沟通。领导要重视了解群众、认识群众、体察民情,并善于把自己的主张、计划变成群众的行动。沟通还有群体内部的沟通。我们不能忽视了这种沟通。

劳力。这是一种应该恢复的形式。不妨说得重一点,十多年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向封建意识回归,即劳心者不劳力。学生不仅没有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劳动锻炼,连洗衣、涮碗、打扫寝室这样一些最起码的劳动都随着公寓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由学校雇的临时工包下(印刷模糊看不清)尚知“劳其筋骨”,促使成材。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殊不知,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单靠坐而论道、心理咨询是不能完成解决问题的。特别是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没有“劳其力”这一环节是不能从根本上加深的。

途径。途径与形式有时根本就不可分。因此,在许多有关形式的论述中就已包含了途径的内容。但是,有些途径无论就其涉猎的范围还是内容,又是形式所不可包容的。因此必须独立出来加以讨论。

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理顺和建立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体制,这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前提。这个体制的建立其意义不单单是在能够保证经费落实等若干硬件上,其根本的还在于符合全员德育的发展趋势,在于能够克服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尚存的“两张皮”的问题。

按社会化要求,建立社会监控和领域信息网络系统。社会监控系统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才能建立,建议政府要重视协调和指导社会各方力量加强这一工作。当前急需从文化市场、音像制品等入手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高校的育人工作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空间。要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以此来改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信息量和和超前性滞后于一般社会群体的状况。

按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有了文明校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有了优化的空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应该把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基础性建设。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不足,加上日常工作中忽视校园文明建设的现象的实际存在,校园文明建设欠帐太多,寝室拥挤、食堂拥挤、环境条件差、活动空间少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向来被誉为理性王国、社会文明的引导者的高校的环境条件已远远落后于很多工矿企业,一些乡镇企业的环境条件也胜于高校。这样一种状况想一时改变有难度,策略性做法是化整为零,分步到位。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资金,做一两件事情,积少成多。长此以往,终会改观。

重视校园和社会的联系,组织好师生的社会实践。我们之所以提师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想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社会实践问题不光是学生,就是教育者也机会甚少。每年除了少量的干部下派,少量的教师参加过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外,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纵然有的教师通过第二职业渠道也在接触社会,但毕竟是少部分教师,且是为钱而去,难以达到真正的锻炼的目的。现在教师队伍的批量程度的新老交替正在进行中,教师队伍的大量更新,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他们难以担当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加强阵地建设,寻找和创造有效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够进行一些创新的话,我们以为近期内比较容易成功的突破口是在阵地和载体上。如果把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作一场攻坚战(难度系数的体现),那么在总的指导方针已定的条件下,搞好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没有阵地,便没有依托,便没有声音,没有共鸣。这几年我们都在重视并已建立了一些有效的阵地,如业余党校、团校、广播台、校报、刊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还远远不够。载体的问题也是这样。这几年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稍好些,我们不断地寻求和创造了一些载体,象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等等。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载体。即使原有的“政治学习”这样的有效载体,目前也有难以为继之感。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感到有效载体的寻求和创造是开拓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之一。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子课题

执笔 余荣华 万春根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