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团队网络式”培训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课题研究论文,团队论文,模式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小学数学团队网络式培训这一课题由最初的4位主抓教学的副主任开始,先加入了1位市级骨干教师再加入4位全区一线教师最后加入了9位全区一线教师.我们每一位教师参与到每一项教学任务中,完成后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享感受,并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使每一位教师能够深刻领悟,共同分享成功经验,使我们的教学知识和能力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取得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团队网络式培训”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构建“网络培训”的目标体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科学使用课改教材,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体师生全面发展.
二、实验目标
(1)掌握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状况.
(2)探讨团队网络式培训的途径方法.
(3)构建团队网络式培训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流程
掌握团队网络式培训状况
关注点:以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状况,选准课题研究切入点.
探讨团队网络式培训途径
关注点:以行动研究法深入课改课堂,探讨团队网络式培训操作的途径与方法.
构建团队网络式培训的操作模式
关注点: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以模式构建法,构建团队网络式培训的操作模式.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
1.问卷调查使实验研究思路明确
为保证实验研究有清晰明确的思路,我在课题研究初期,组织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实验前测,通过问卷调查和详细具体的分析,摸清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选准实验出发点,为进一步开展实验工作铺平了道路.通过问卷及分析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策略,及时修正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确保课题研究思路明确.
2.以行动研究推动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开展
为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地开展,带动教师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知识点,思考教学空间开放的策略,大胆探索教学空间的设计思路,尝试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操作模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与感悟.
五、研究的初步结果:探讨出团队网络式培训的有效途径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自课题组成立以来,研究团队在不断扩充,课题开展在不断走向深入,课题的实效性在逐渐凸显.
1.探询网络培训的方向
讲座培训,示范引路,指明方向;课例研讨,享受平和,碰撞智慧;网上交流,坦诚相对,直言不讳;团队碰头会,阐明感受,提出困惑.我们始终坚持课题组互相听课制度,定期网上交流制度,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互相听课的过程中,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是否适应学生思维需要、教师合作是否默契,同时,关注师生教学的过程中有哪些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2.寻找网络式培训点
我们以“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为切入点,研究课堂开放的内容.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点金”之术.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这是“点金”之术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其次,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错误、教师的“错误”都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拥有“点金术”对学生、对教师来说都是课堂中的精彩.
●《团队网络式培训》主题活动——备课(2009年第二学期)
课题工作将在“发扬教学所长、形成特色课堂”上下足工夫,除了保持以往好的做法(QQ语音备课、邮箱面批修改、工作式平台交流)外,我们将在计算、应用题、整理复习、数学活动四种课型中提高“两个设计”的质量.
第一:教案设计
A.初备
我们课题组成员要围绕主题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主备人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B.集体交流
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教学的内容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诸位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
C.听课、评课、反思
教师就教案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也记下来,带到下次集中备课时交流.
第二:作业设计
力求做到“四要”:课标要体现,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强化,弱点要加强.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数学作业我们要求从低中年级起就要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坚持每天做1~2道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选定网络培训课题、创建网络培训课堂
我们以计算课、数学活动课、应用题课、整理和复习课四个课型,作为网络培训的大课题,提高课的质量.
●《团队网络式培训》专题研讨——计算课(2010年第一学期)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主要通过“版块教学”积极探索团队网络式培训模式,2009年我们由5位课题组长首先推出了《1~6年级数学广角》专题研讨课,今年我们课题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计算版块教学.可以说我们这次专题活动经历了最初的策划、筹备→课题组内教师选课→同年级段老师定教学进度→讲课教师独自备课→师徒听评课→小组内听评课→全区内展示课→博客交流研讨活动→师徒撰写教学反思的过程.我们每一项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全体实验教师的合理分工、精诚合作.
经历了这样的网络培训课我们有许多收获:
收获之一:如何理解计算教学情境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总是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之中.
如一年级9加几的教学,教材借助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参加本学期的数学研讨计算课后,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对课本中的情境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重难点,有所舍取.
收获之二:改变计算教学学习方式,“探究”代替了“接受”
案例 计老师的《加减混合》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创设湖泊中天鹅只数变化的情景,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4+3-2=5和4-2+3=5.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把2和3调一调,计算结果不变.老师顺势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仔细看看,2和3调了,它们前面的运算符号呢?学生纷纷有所感悟:“要带着它前面的+或-调换才行.”“老师,如果不带运算符号调换位置,结果会怎样呢?”这节计算课充满了浓浓的探究味,学生也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六、研究初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团队网络式培训策略研究,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团队网络式培训操作模式的形成,为我们顺利操作实施数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
(1)对知识了解更系统.
数学课堂使教师对知识点挖掘更加深入,时间更加充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把握知识.
(2)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课堂使各学科知识合理链接,各学科教师协调联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多项信息给予,促使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七、实验存在的困难与困惑
团队网络式培训研究的方式还有很多,但能够真正实施操作的非常有限.
主要原因是:目前,课改教材有综合化的趋势,地域条件的影响,单轨班级的限制,教学内容、进度的协调都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的课题面临的很实际的问题.
八、下一步的计划与安排
在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将依托已经取得的实验成果在课题研究的后半期继续深入探索,力争更大突破.我们的工作重心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仍坚持组织课题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组内教师坚持记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课题教师的理论修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题研究.
2.“课题组例会制度”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和实施进程中,我们坚持了“课题组例会制度”,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每月的一个半天时间坐在一起,反思自己的实验心得,提升积累自己的实验收获,同时,对课题进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解决对策.
3.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及时积累实验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我们还注意做好阶段总结.及时积累课题成果,针对问题,修正课题研究思路.在课题结题前,我们还将整理出课题组教师的《板块教学案例》、《“十一五”个人阶段总结集锦》、《课题论文、反思集锦》等.
“团队网络式培训模式”就是依托于区域骨干教师团队展开的培训研究.立足“同伴互助”、“个性指导”,努力发掘教师内在潜力,促使教师群体合作,推动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小学数学“团队网络式”培训模式探究不断加强,各种信息资源、课程操作平台以及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不断地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