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绘技术作为水文地质勘查中所应用的重点技术之一,为地质勘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借助的测绘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遥感技术为主,多年来,通过使用此类技术,我国水文地质勘查水准得到了有效提升,本文对水文地质勘查中涉及的测绘技术进行了初探,并重点分析了其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测绘技术;水文地质勘查;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比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并且还会逐渐的与其他领域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卫星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对于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和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
1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相关技术是完成地质勘探施工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会涉及到一些水文地质测绘方面的工作,其目的是勘测并确定较高深度的水文地质特点。在地质勘测工程的具体施工中,要依照施工场地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缘因素,谨慎选择勘探技术,从而明确地质勘查区域的水文地质特点。水文地质技术所涉及到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泛:首先是关于地下水的种类和含水层的辐射区域;其次是地下水的静止高度和变化规律;再次是探究主客观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制约作用。
2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本身的流动性会对地面工程带来一定的损害,随着地下水位置的升降会产生相应的压力,进而对地面产生相应的压力。地下水在进行流动的时候会冲击岩土。导致地下水位出现变化的原因诸多,其主要可以分为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旦地下水位出现变化的时候,就会导致地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地下水位本身的危害诸多,比如地下水位一旦升高就会导致岩土层的松动,导致岩土逐渐的被地下水侵蚀,从而造成地下水的流动和地面逐渐的形成相应的因果关系。如果岩土体被地下水入侵之后,那么就会导致岩土体在地下水受力的影响下而影响到工程建筑。地下岩层本身的透水性和重力因素是导致松散岩石出现的主要因素,岩层本身的岩粒越细密,那么就会导致地下水渗透的现象越严重。岩层的透水性能够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进行表示,如果岩层浸水之后会导致岩层出现剥落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影响到岩层的稳定性。工程项目本身的稳定性与岩层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结合岩层的透水性才能够设定合适的分水图,岩土在进行吸水和失水的时候会导致体积不断的变化,最终会造成土质出现松动的现象发生。
3测绘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
目前,遥感技术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之一,测绘效果非常良好。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能够精准的勾绘出地质界线,其对地貌进行的研究程度较为深入,能够对地下水的活动断裂、隐伏断裂的位置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判断。其次,遥感技术中的遥感图像能够反映众多与水文地质相关的众多现象。通过这种功能,技术人员可以对地下水的径流、补给以及排泄等条件作出判断。此外,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可有效提升技术人员的勘查效率,对于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或则勘查工作非常困难的地区,可以有效突显遥感技术的技术优势。(1)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将遥感技术运用到地下水的探寻工作,这种方式不管对于松散的堆积区,还是基岩山区,勘查效果都比较良好。水文勘查人员通过分析接收到的遥感图像,对大体的水流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出存水结构,然后,通过查阅勘查资料库,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水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并作出评价。通过遥感图像所得出的存水构造和含水层的分布边界是非常精准的,因此可以有效规避勘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2)遥感技术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采矿业的飞速发展,部分矿区频繁发生矿井透水的事故,这种事故危害性极大,不但造成了部分采矿人员的伤亡,还给采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发这种事故的原因一方面与不良开采的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就是由于矿主忽视了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因此在开采之前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借助遥感图像,充分掌握矿井下的水层分布结构,制定预防透水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可行性较高的开采。这样一来,可大大降低透水事故的发生概率。(3)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时,主要是分析水库的具体渗透量,及其向库底或者邻谷的渗透情况。通过对遥感技术返回的航天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精准快读的确定一系列勘查信息,其中包括水库区域透水层的分布走向情况、透水层的透水性及邻谷地带上可能发生渗漏的位置。对这些具体情形进行分析之后,便可做出该区域内详细的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图,等水位线图的制作可为后续工程地质图的勾绘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在我国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中,例如三峡水利工程、飞来峡水利工程等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都借助了遥感测绘技术,并且测绘效果非常显著。
3.2GIS技术
近年来,GIS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水文地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传统的勘查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多种突发情况及地势复杂的勘查区域,GIS的出现给勘查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有效减轻了勘查人员的技术压力。
3.2.1GIS在水文地质勘探与评测中的应用
目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人民重点关注的生态问题,GIS技术已经被国际水文地质勘查组织列入到水资源的测评工作与勘查工作当中。而我国地质研究人员也已具备应用GIS技术的意识,通过使用GIS技术,分析地下水层分布的情况,做出评测模型,勾绘出地下水等级图,深入分析了我国地下水补给问题、水质情况及地下水环境。部分技术人员将GIS的探测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对水文地质进行综合评测,一方面反映出了地下水质的真实情况,还能获知地下水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的水文勘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3.2.2GIS在水文地质模型处理中的应用
当前的水文勘查工作,通过使用GIS技术,能够有效收集水文信息数据、并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储存,以便于后续技术人员进行查询使用。通过借助GIS技术建立的数据分析系统,其功能包括数据库模型分析、图层的载入及数据导入等。通过建立数据库模型,能够使技术人员清晰的了解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及当前具体分布。GIS技术还可结合水文地质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适当改良模型,这样一来有效提升了数据的精准度,避免了测量数据的误差。
3.2.3GIS在水质勘查管理中的应用
水资源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其工作内容复杂其周期较长,涉及了诸多领域与技术应用。GIS的出现为水文地质信息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令其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于传统水文地质勘测方式来说,其能够得到的精准数据非常有限,难以实现数据比对,也就不能对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而GIS技术可有效改善此种情况,能够有效掌控某地区内水文地质变化的整体情况,其能与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水质管理系统,提供精准有效的测绘数据。
结语
地下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了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必须要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积极的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才能够不断的提高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邦沛.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21):134+136.
[2]王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相关问题分析[J].门窗,2016,(04).
[3]张凌鹏.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6,(02):106-107.
论文作者:李永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水文论文; 技术论文; 遥感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质勘查论文; 岩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