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观点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对于这段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学术界展开了讨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讨论中的各种不同理解综述如下:
一、重点理解论。有些同志对于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理解上强调要抓住重点,但到底什么是重点,意见又各不相同:
第一种意见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共同富裕。1990年1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初,他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但要知道,其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都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包括四个基本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就成为我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既然如此,就可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第二种意见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根本区别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985年8月,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接着又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139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讲的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问题,所谓社会制度的区别首先就是经济制度的不同。既然如此,就可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三种意见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最主要表现就在于能够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但长期以来,我们却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本质统一起来,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他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并把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将政治的、精神的因素全部舍去。他不仅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而且认为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核心内容。
二、整体理解论。多数同志对于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从整体上去理解,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质论述中的三个方面,彼此关联,形成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能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特征,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新社会形态的建立都是对生产力的一次解放,都毫无例外地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能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人类社会曾有过漫长的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的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消灭了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共产主义社会。除此之外,也曾有过各式各样的关于建立没有剥削和没有两极分化的理想社会的主张和理想。单独的“共同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为之奋斗不息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实行按需分配,即真正的共同富裕。不讲条件的“共同富裕”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厢情愿的幻想,也易于成为资产阶级政客们的笼络人心的蛊惑。我们必须把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述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只有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联系在一起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与“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创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三个方面通过彼此关联,形成一个辩证统一整体。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质论述中的三方面,层层上升,形成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个层次,它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第二个层次,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第三个层次,它是从根本目的、最终目标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三个方面通过层层上升,形成一个辩证统一整体。
第三种意见认为:本质论述中的三方面,中介连接,形成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连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中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就必须经过中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小平从社会主义的动力(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及现实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三位一体着眼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三个方面通过中介连接形成一个辩证统一整体。
第四种意见认为:本质论述中的两方面,相互结合,形成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前者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从而克服了过去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空谈所有制变革的“左”的错误;后者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从而避免了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右的倾向。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起来,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种意见认为:本质论述中的五方面,步步递进,形成整体。“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前提,“发展生产力”为“消灭剥削”创造条件,“消灭剥削”为“消除两极分化”提供保证,“消除两极分化”为“达到共同富裕”铺平道路,而“共同富裕”则是它们的最终目的。在这些规定和判断中,先行判断是后继判断的逻辑根据,后继判断是先行判断的逻辑发展。它们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区别,一环扣一环,不断上升。这五个方面通过步步递进形成一个辩证统一整体。
三、扩大理解论。有些同志对于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理解上强调要力求全面准确。也有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过渡型社会。这应该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确实仅限于经济方面,但他在其它文章中已经论述了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等问题。比如,他还特别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所谓民主,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应该包括诸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平在其它文章中都反复强调了它们。他曾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1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理解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种意见认为: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从字面上看,只有五句话三个方面,实际上还包含着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等内容,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所以消灭剥削就包含着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要求。而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即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就必须要有无产阶级专政。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它只能在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之后,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自觉地建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确立,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前提。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都必须以共产党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见,我们不需要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论述之外,再去加上这些题中之义的内容。
第四种意见认为: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是有针对性的。关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问题,小平在别的文章里早已反复讲过,而且在这些问题上党内又没有分歧。问题是光有这些,还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的五句话,把我们从多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中引导出来了。因为它是有针对性的,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理解,就不能局限于这五句话。
对于扩大理解论,也有一些同志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人民的政权、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都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不应该把它们纳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中来。特征与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源;特征则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本质是抽象的,特征是具体的,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本质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邓小平没有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来规定社会主义,而是透过社会主义外在的基本特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的本质,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又有些同志坚持说,本质与特征是不可分的,主张用“本质特征”的概念、提法;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人民的政权,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看成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而排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之外,那既不符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的本意,也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标签:共同富裕论文; 两极分化论文; 公有制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