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当代国际情报学理论进展与中国情报学的理论创新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中国论文,情报论文,进展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导语
主持人:王知津教授
自美国学者V.Bush于1945年发表了《诚如所思》一文,以此为标志,情报学已有60多年的历史,然而,与其他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各种各样的新观念、新思想的产生赋予当代情报学以新的语境,对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深刻的影响。纵观国内外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某一特定的视角重新审视情报学理论,虽然各有新意,但却缺乏较好的系统性。
摆在我国情报学界面前的任务是,为了能够构建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应当适当吸收国际情报学理论研究中的先进思想,拓宽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实现符合本国特色情境之下的情报学理论创新,因此,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国际情报学理论进展与中国情报学的理论创新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当代情报学理论研究成果而进行的的引领性研究。
本专题组织了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重点从本体论和认知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综合关注低层事物和高层事物两条路线,对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和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些内容都是情报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基础的方面。
当前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或重心主要集中在人类生活中的低层事物上,即功利性问题的解决,还没有意识到人类生活中高层事物的重要性。然而,高层事物可以提供促进情报学整体性和跨学科性的发展良机,可以使情报学更加贴近人类本身。《情报学理论的创新:关注人类生活的高层事物》一文指出,实现从以低层事物为主的情报学研究方向向低层事物和高层事物并重的情报学研究方向转移,可以促进情报学研究层次的深化、研究模式的转换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
《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报学》一文将情报学置于科学哲学的视域下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哲学与情报学的关系模型,展示了科学哲学对情报学理论创新的研究思路。具体可以从“科学”和“哲学”两条路径来分析:“科学”可以为情报学提供学科范式和方法论的支持,“哲学”与多元哲学思潮相对应,可以为情报学寻找自身的元理论和哲学基础提供支持。
现象学隶属于当代情报学多元哲学思潮的范畴,《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一文从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即从“回到事物本身、交互主体性、意向性与存在的意义”出发,从信息的现象学本质、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信息技术中的现象学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思潮在情报学理论研究中的体现,得出了该思潮的引入可以完善情报学的哲学体系和改善用户与信息系统交互的两个重要启示。
阐释学也是一种哲学思潮,《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一文将情报学置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视域下,以阐释学这一哲学思潮为主线,在分析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阐释学是联结现代情报学与后现代情报学的桥梁。阐释学主张意义的多元性,但并非主张什么都行的相对主义;主张意义的相对性,但并不否认客观真理的主观主义是作为这个“桥梁”的主要原因,因为相对性表明意义的开放性,多元性表明意义的创造性。
《情报学对信息的理解与运用:本体论和认知论视角》一文立足于本体论和认知论视角,对情报学的元概念——信息的含义进行分析。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的知识状态,可以从信息论和情境理论的角度进行理解;认知论层次的信息则是认知主体在不同情境中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知识状态,比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的含义更为广泛,需要同时考虑主体和语境这两方面的因素。文章指出,当前情报学的分类理论、主题分析、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预测四个领域并未立足于本体论和认知论相结合的高度去理解和运用信息,关注这个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如何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利用。
应当承认,对情报学理论的上述研究还仅仅是初步的探索,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集中于情报学理论的本体论和认知论层面;从研究核心来看,主要是沿着Information这条路线展开的;从情报学所面临的多元哲学思潮情境来看,重点分析了人文性较强的现象学与阐释学。今后,我们将以上述探索为基础,朝着“建立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功能整合的当代情报学理论基石,构建面向各个领域情报实践活动的问题解决型的当代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目标拓展和深化下去,从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情报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使之体现出时代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