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高技术——863计划信息领域15年来执行情况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高技术论文,中国论文,执行情况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63计划是一项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任务,是我国高科技发 展的一面旗帜,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领域是863计划民口六个 领 域之一,在整个863计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包括智能计算机系 统(306)、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307)、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308)、通信技术(317)四 个主题和跨主题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300)重大专项。
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重大专项集结了信息技术领域智能计算机系统、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集 成技术、通信技术三个主题的主要力量,结合国内高速计算机网与通信网的研究状况与国际 发 展趋势,自主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信息网的关键节点设备,建设联接了我国部分 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等院校的高速信息示范网,实现了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技术的跨越式发 展。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以自主研制的6个光交叉联接设备和7个光分插复用设备构成全光 传输网,以6个具有线速转包率的核心路由器及其边缘设备构成核心因特网,建设成国际上 规模最大的以光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试验网之一,为我国下一代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的研究、 开发、试验和建设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
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末,研制出在并行处理、知识更新、模数信息 处 理集成及感知机制等方面有创新的智能模型机;研制成用于智能可视化计算、事务处理、信 息分析和服务的先进计算机系统,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科学计算提供良好的软、硬 件平台;开发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智能应用系统和产品,在几个重要应用领域中取得明显效 益;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源头,扶持一批高技术企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信息技 术人才。为此,开展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智能接口、智能应用系统、网络以及理论与 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经过863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在智能计算机这一领域内缩小了与国外 先进国家的差距,在并行处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及 系统方面,具有创新和突破,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 “高层次的数模结合”,“形象思维”及“开放逻辑”等有新意的论点。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主题的战略目标是:配合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 展的总体规划及需要,研制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及其应用 产品,全光网络与光互连所需的实用化关键光电子器件、单元技术和子系统并开拓国际国内 市 场;研究规模生产技术,实现已有重要成果向规模生产转移;开发目标产品,实现已掌握关 键技术向目标产品转移;继续强调创新,推进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光子集成技术上的新突 破;力争获得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培养和稳定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我 国的光电子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该主题15年来实现了量子阱器件的突破和光子集成 技术的初步突破,完成了用于光通信、光存储和光显示的几十种关键器件的研制和商品化, 缩小了我国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结束了半导体激光器和光放大器国外产品的 垄断局面,并从无到有地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队伍;促进了一批股份 制高新技术公司的成立,形成了我国信息光电子的产业群;为提高我国在信息光电子技术方 面的科技创新实力,实现与国外同步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根据国家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对地观测和对空 监视两大系统,始终坚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重点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实现国家目标,服务 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向,取得了由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仪、CCD数字相机及L-S AR 组成的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自适应光学系统等4项标志性成果 ,获得了激光雷达、小卫星遥感器等8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开拓聚束SAR偏振计 等5个新技术领域,推动了城市空间信息产业化,开展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农业、环境中的示 范应用,及时部署了“九八”抗洪、“九九”澳门回归、“西部金睛行动”和中关村科技园 区综合飞行等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专项,开拓了我国对地观测系统技术发展的新局面,产生 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信技术主题到2000年的战略目标是:初步掌握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所需的关键通信技术, 为21世纪初叶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开发信息业务与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造就一支能攻坚 的科技队伍,形成若干有实力的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给我国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我国通信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提高到新的水平。通信技术主题的研究 已经从传统电信网向信息网方向转变,在宽带化、IP化、个人化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技术创 新、攻克关键技术、开发目标产品,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通信高技术产业作出了贡献 。该主题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大容量ATM交换机、智能网节点系统、大容量SDH和WDM 光纤通信系统,CDMA和3G移动通信系统,还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在863 计划联合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15年来信息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我国信息技术跟踪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力水平,为用信息 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为培养高技术人才,增强综合国 力,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863计划实施15年来,信息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成功研 制了具有超高速计算能力和强大综合能力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使我国有能力与国际一流 计算机厂商平等竞争;掺铒光纤放大器解决了光通信系统中增益平坦和增益锁定技术,达到 了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的40%;成功完成了星载合成 孔径雷达航空校飞,并圆满完成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的洪灾监测和灾情评估任务,为灾区的 抗洪救灾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研制,表明我国将开始跻身于国际少数自主进行3G现场实验的国家行列;16×10Gb/s密集波 分复用系统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好评。在此基础上 又成功研制出32×10Gb/s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是面向21世纪的先进网络 设备和技术,为信息网的战略转型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基于互联网的宽带应用、为中国电信 网和计算机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技术支持。
15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投入研发经费16.6亿元,共支持项目2160项,其中重大项目18项。 累计取得研究成果1318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7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44项,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的69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0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约200项。在 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9000篇。参加863计划信息领域项目研究开发的单位约300个,研 究 和管理人员约30000余名。
信息领域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运行机制,努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 化,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批成果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命名的有16个),促使40个项目实现了 产业化,成果形成的产品销售额超过50亿元;通过辐射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通过示范应用在信息化带动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认真总结863计划信息领域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技术道路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大力 宣传863计划信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对“十五”期间863计划信息领域的实施和未来我 国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世界信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 挑战。近10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及器 件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密集波分复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 接入及IP等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可以说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潜力最 大、增长最快的领域。因此,我国信息领域的科技人员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我国信 息化的进程,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
未来学家预计21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今天人类享有的一切现代文明,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信息技术有关。 当代的科学技术创新基本上源于信息知识的创新;当代的科技进步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产业对人类活动产生过如此广泛、如 此深刻的影响。
“十五”期间将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十五”期 间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将以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为目标,重点支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 信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高性能计算机及其 核心软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清晰度平板显示终端、国家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到2005年在所选重点方向上达 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冲击和占领信息产业发展 的制高点,在一些关键的信息技术上根本改变我国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我国信息技术和产 业的自主、可持续发展。继续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 争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我国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地位。加大产业化的力度, 推出一批具有潜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产品,再建一批产业化基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我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 产力跨越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技术基础,为21世纪的经济腾飞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