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初探_还原反应论文

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初探_还原反应论文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化学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省自2006年9月份起已全面进入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阶段,新课程所使用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融合了近代、现代化学的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化学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更具有基础性、时代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然和社会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点。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且比原来的少,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面对高中新课程。那么我们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对刚进高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就我们在参与浙江省新课程改革中的亲身体验,结合浙江省使用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教材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要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

要做好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新课程教材内容、结构与老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从总体上讲,化学新课程结合了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二、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教师要在通览初中教材的过程中,研究新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在讲授新课以前应该复习并加深的知识点,甚至找不同层次的高一新生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制定自己具体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在《化学1》专题1的学习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使学生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量(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溶液及胶体等知识的学习,使这部分内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灌输迁移思想。

例如关于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才是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

3.利用旧知识,整合完善知识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在某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有关原子的构成、硅酸盐工业的介绍、合金及相关材料等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的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补充新知识,弥补脱节知识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脱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例如在学习《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我们在教学中应补充这一组概念,进而提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衔接,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时有突然冒出来的感觉。

四、衔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了那种攀高、超前的思维定势,生怕讲少了会影响教学质量,于是在使用教材施教的过程中,大量补充,以求全面。如在高一专题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补充了歧化反应、利用电荷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高难度的知识。这样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良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事与愿违,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见到化学就产生一种畏惧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度。因此,建议在教学时要“展前而不滞后”,力求按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高目标的难度顺序进行教学。其具体要求为:

1.不要脱离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过快与高考要求接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应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再慢慢提高要求,即注意循序渐进。

2.不要片面追求难度,使一大片学生产生“退步”的错觉

平时测验要有梯度,兼顾各类水平学生的需要。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小部分学生多加鼓励,让他们体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真正做到培优补差,分类推进,共同进步。

3.不要片面加大作业量,使学生疲于奔命

作业、练习要适量,要落实,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消化、多接触课外知识。

要做到这几点,必须要研究新大纲,钻研新教材,充分领会教材体系的框架作用,精心处理好教材的提前与靠后、集中与分散、直线上升与螺旋上升等的编排问题。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呼唤教育创新,亟须教学变革。切实加快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这既是当前课改的任务和职责,也是适应即将来临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与课改同行、共成长。

标签:;  ;  ;  ;  

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初探_还原反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