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从事起重吊装作业、高处作业、夜间施工作业、高边坡作业、高墩柱作业、营业线施工作业、现浇混凝土作业、水中墩作业、特种设备使用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也较多,所以安全是建筑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安全,即把事故的危害减少到一个可以被当时社会接受的水平。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广大职工加强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对于有关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法规及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
引言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高新技术、材料、设备和设计理念以及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作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日渐提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安全需求。近年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频发,不仅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而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暴露出了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短板,亟需研究解决。
1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理和原则,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环节,协调相关的人和物,以更好的达到安全目标的过程。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宏大、体量庞大,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方面,积弊较重,亟待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更新观念、创新发展。
1.2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大多都有着一定的资历和经验,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而且部分工作人员还很难进行改变,不能够跟上我国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整个工程当中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重视不够,认为这些东西都存在于表面形式当中,并没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作用价值。这种现象的产生就会导致大部分施工单位严格缺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流程,部分施工单位虽然建立起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也都只是存在于表面形式当中,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而且整个企业还有着严重的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工程安全管理的事项,整个企业当中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自我约束,我国工程当中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仅少,而且综合素质能力还非常不高,极易产生一些安全隐患事故问题,而且部分工程当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够到位,严格缺乏自我管理制度。
1.3检查督导不力,危险源管控弱化
部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安全领导小组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为了追求高利润,对压缩工期、分包转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做法不予及时制止。部分单位安全隐患排查存在“重形式、走过场、整改难”的现象,“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严重,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排除安全隐患、掌控危险源。部分单位安全形势分析与施工现场实际结合不紧密,分析问题“软绵绵”,查找隐患“轻飘飘”,措施办法“假惺惺”,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屡禁不止。
1.4目前我国工程当中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非常不够完善
在我国建筑工程当中,落实工程当中的安全责任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工作人员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置条款也不够具体清晰,操作性不够强烈,部分法律法规非常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重复或者是交叉的问题,整个工程当中的管理目标也非常不够明确,这也会导致我国建筑工程当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够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2.1明确工程安全控制要点,做到有序管理
在施工生产活动中进行安全管理,针对生产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施工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2.2安全教育、训练至关重要
安全教育要求体现“六性”,即全员性、全面性、针对性、成效性、发展性以及经常性。其内容包括安全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训练,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安全意识教育。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观。
2.3建章立制,明晰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施工单位要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方式,提高科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建立健全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办法、安全考评、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对不符合行业领域要求的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改革创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制以及追责问责机制,坚持“按级负责、层级监管、逐级问责”的思路,明确各相关单位、各业务部门、各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厘清责任范围,划清责任界限,确保每个责任主体管好“责任田”。坚决打破相关建筑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惯性思维,积极拓展措施手段,努力促进由单一向集成的转变,加快形成群策群力、集智攻关、上下联动抓安全管理工作的合力。
2.4更好的加大一些奖惩措施制度
为了可以更好地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重要认识,那么我们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合适的奖惩罚制度,对于一些表现比较优秀、安全管理意识比较强烈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一些基础的能力水平比较低、工作上不积极进取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各个政府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施工奖励基金,对于有助于建筑行业安全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除此之外,如果要想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那么管理部门还必须要不断加大对于一些违反建筑行业安全规章制度现象的处罚,更好地对于建筑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效果,促使建筑工程能够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一些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
2.5加强安全检查与考核
贯彻“预防为主”,要端正对施工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坚决地消除事故隐患。根据国家、行业、地区的各类安全法规,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制定本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施工进行经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检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防护的薄弱环节,检查执行安全纪律和规章制度,并依据制度进行严格考核。
3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在最近几年当中发展势头非常猛烈,而且发展前景也非常良好,但是在整个建筑行业当中,市场竞争力度非常激烈,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要想更好的长远发展和进步,那么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要求。有着良好的适应公司发展的管理体系,逐渐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好的减少一些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建筑经济,2002,12.
[3]边尔伦.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建筑安全,2003,12.
论文作者:张瑞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工程论文; 责任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