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权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简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权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权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人权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问世已经150周年。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28页。),也是无产阶级第一个科学的人权纲领。 由于《宣言》诞生在革命和战争的时代,《宣言》没有明确使用“人权”一词,但《宣言》中却蕴藏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宣言》为人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宣言》为人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划清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同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人权的界限

天赋人权是从自然原始状态解释人权。洛克认为,万物之母的自然提供了人人所共同享有权利的东西。每个人只要对它施加劳动之后,就可以成为他的财物。每个人能利用多少就可以占有多少,这就是天赋人权。只是后来由于人们默认货币的使用并赋予金银以一种价值,加上政府以法律规定财产权,使人过多地割据归己,这才打破了自然权利的平衡。这也从根本上暴露了以简单粗放生产为背景的天赋人权理论的致命弱点和根本缺陷。尽管他们认为一个人取得多于他所需要的东西既无用处,也不诚实,鼓吹应该回到自然原始状态的天赋人权去,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现实却无可奈何。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是如何抓住天赋人权的致命弱点和根本缺陷,竭力推行资产阶级人权的。《宣言》中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3—254页。),“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5页。)

空想人权是从善良美好的愿望出发解释人权的,既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又不乏对资本主义现实深刻的批判。莫尔曾尖锐抨击英国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主张“不让任何人获取超过他所应得的东西,但也不会不给他所必需的东西。”(注:《太阳城》,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1页。)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认为“许多写在纸上的权利,都是不现实的,把这些权利赋予那毫无办法实现的人,那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注:《傅立叶选集》第3卷,第23页。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很多关于人权的美好想法,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无产阶级人权要求,最终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的善心和钱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4页。 )而得不到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空想人权的评价是:他们“看到了阶级的对立,看到了统治着的社会本身中的破坏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2页。), 因而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实现美好想法的正确道路。

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7页。 )天赋人权和空想人权由于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出发,因此他们的人权是过时的或不现实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人权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与天赋人权和空想人权划清了界限。

二、《宣言》正确阐述了人权同无产阶级中心任务(夺取政权)的关系、人权运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

如何处理人权同无产阶级中心任务的关系、人权运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时首先面临的一个很复杂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说它复杂,有三层含义:一是在运动方向上,必须判定人权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相容一致的,还是不相容对立的,或是毫不相干的。二是在操作运行上,如果二者是相容一致的,那就可将二者合二为一,将人权运动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外另搞一套。三是在主次区分上,必须判定人权同无产阶级中心任务(夺取政权)二者的份量孰轻孰重,孰主孰次,以决定是把人权放在无产阶级中心任务之上,还是放在其下。

众所周知,马克思早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就提出:“我们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但并不是限于某个地方的习惯权利,而是一切国家的穷人所固有的习惯权利”。恩格斯专门写了《乌培河谷来信》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说明他们始终都是非常关心劳动人民权利的。由此而决定他们在写《宣言》中,要最好地表达劳动人民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从当时无产阶级斗争的实际出发,在处理人权与夺取政权、人权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上,认为二者不是对立和无关的,而是相容一致的;不是把人权放在夺取政权之上,而是放在其下;不是把人权运动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外,而是放在其内,置于同一过程之中。经过150 周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决策是十分高明和正确的。

三、《宣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人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宣言》阐明了人权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与人权是不相容的。

《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6页。)。 “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8页。)。 “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生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6页。)。 “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0 页。)。从国际人权发展轨迹来看,先是从禁止贩卖奴隶开始,后来扩大到保护战争救护人员不受伤害,最后到联合国成立,鉴于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灾祸,制定了《世界人权宣言》及两公约。不论是贩卖奴隶还是发动战争,都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有关。这说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是与人权不相容的。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进行共产主义革命。

(二)只有实现“两个决裂”,才能真正实现人权。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1—272页。)因为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同人权不相容的根本原因。因此,仅仅“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7页。)还不够, 还必须消除“把人训练成机器”的传统观念。因为旧的传统观念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意志,“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第268页。)。只有实现了两个“最彻底的决裂”, 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才有可能出现。

(三)首先夺取政权才能实现人权。

欲争人权,必先争国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从自己切身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正确的结论。如果人民大众不能在自己国家当家作主做主人,享有并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就无人权可言。《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2页。),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3页。)。因此, 人权运动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人权问题应该放在无产阶级中心任务——夺取政权之下来解决,而不能放在其上。由于“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3页。), “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0页。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2页。)。

(四)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要靠无产阶级自己用联合斗争去争取,争取到的人权成果要靠法制去巩固。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雇佣制“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3页。), “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0页。)。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0页。)因此,他们在《宣言》的结尾,号召“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6页。 )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联合斗争中要“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就是一个例子”(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0页。)。马克思、 恩格斯强调,联合就是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联合斗争思想的指引下,使无产阶级在人权的态势上发生了由“忍”到“争”的根本变化,以巴黎公社为标志争生存权,以“五一”节为标志争劳动权,以“三八”节为标志争妇女权,以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争和平权,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争和平权、土地权。可以说,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一部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和实现其权利和利益而斗争的历史。

(五)共产党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和实现其权利和利益的奠基者、实现者和领导者。

不论是人权运动,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果没有领导者就会一盘散沙无所作为,如果领导者不能高瞻远瞩也难有作为。《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4页。)。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4页。)。 “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5页。)。正因为如此, 共产党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奠基者、实现者和领导者,150年来的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我们在实践中遵循了《宣言》中的人权思想,所以社会主义人权从根本上优越于资产阶级人权。

标签:;  ;  ;  ;  ;  ;  ;  ;  

简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权思想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