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继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中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前,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运动,各国都密切关心并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了推动世界性教育运动的深入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立了继续教育的专门工作机构。人们普遍认为,继续教育是适应世界性新技术浪潮和挑战的重要策略。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对现代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在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中,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是竞争的焦点,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使继续教育适应由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并从战略角度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它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道路是大有裨益的。下面从七个方面探讨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继续教育发展的加速度化
近十几年来,继续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形势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许多迫切的新任务、新课题,也就是说,继续教育面临机遇。
首先是我国经济领域正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许多新任务。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经济竞争。在企业的经营、运行、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正在推行的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ISO —9000)、无纸贸易、EDI(电子资料交换)等。另一方面, 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扩大开放,我国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公约,并正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新情况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毫无疑问,上述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将对今后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其次,90年代和下世纪初将形成技术革命的高潮。电子计算机、信息通讯、自动化等领域飞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不断出现;技术革命、技术进步加剧了全球的经济竞争,迅速改变了全世界的经济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老化速度也在加快。据权威人士估计,到2000年,现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技术60%将过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知识老化的速度至少为每年7%, 而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80%仍将继续工作,这些数字说明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继续教育的发展必将更加迅速。
二、继续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 这是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发展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在不长的时间里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目前,终身教育正在从一种教育思想逐渐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的范围广阔的教育实践。
自本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终身教育理论以来,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论被迅速接受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终身教育被正式列入有关条目,指出:“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在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等重要文件和立法中都给终身教育以极高的地位。
社会的需要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渴望通过终身的学习,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过去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向多项技能转变,教育方式也由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多层次的全程教育转变,终身教育的思想正在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国际性终身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终身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未来我国终身教育将应用到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并不断与国情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大学后在职和已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员所学专业和所在行业类别众多,在职的经历、岗位职务和知识基础不同,对学习内容和办学方式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在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些都要求继续教育朝着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
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式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设置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或结合课题学习和研究等不同的教育方式。至于办学期限应视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有1—2周、1—2月或半年至一年不等。从目前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来看,办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岗位培训;(2)专题进修;(3)专题研讨;(4)专业进修;(5)研究生课程进修;(6)高校教师进修;(7)访问学者和科研进修等。
四、继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这必将深刻地影响继续教育的方式。目前,我国现已开展的继续教育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录音、录像、摄像、电视、电影、卫星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等先进的电教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界限,且节约师资,保证质量,覆盖面广,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最令人振奋的是,近几年来风靡全球的多媒体技术,将人类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因而它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标志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它能够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人性化、自然化,更能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后,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连通,在继续教育中采用远距离教学、多媒体技术、国际化的通讯网络和其他一些高技术手段是必然趋势。
五、合作办学,将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渠道
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是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四大主力军。高等学校具有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实验手段先进,信息灵通,管理措施完善等优势,决定了高等院校办学系统深入、理论性强;企事业单位了解本部门内部情况,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决定了企事业单位办学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科研院所办学,能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社会办学,能发挥科技前沿和专家聚集的优势。
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四大主力军中,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至关重要,是经济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必然趋势。企事业单位依靠高等院校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开办继续教育,加强了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对高等院校本身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六、继续教育的法制化
我国的继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的重视,因而发展较快,同时也逐步实现了继续教育的法制化。1981年4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试行条例》, 规定3年内科技人员可脱产进修3~6个月。1987年10月,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联合颁发了《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是我国专门为继续教育制定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同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六个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1989年4月,国家农业部、 人事部、中国科协发布了《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1991 年12月,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八五”规划纲要》。199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委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国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制度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1995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开始在全国施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同年11月,国家人事部颁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专为继续教育制定的最具权威的规章。
立法是继续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保证对继续教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切实使办学规模、经费、编制等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立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这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继续教育的国际化
继续教育的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组织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经常广泛的相互交流,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培养出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国家经济、地区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化,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更加积极地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努力把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关系联系起来,这样就需要国际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这些人才正需要国际间的继续教育来实现。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目前也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日益增强。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率先朝着国际化、世界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