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华北化工销售公司 北京 100009
摘要:现阶段,我国企业已开始在其经济管理的多个层面开始了有效的革新,创新性地以扁平化的组织为母板,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制度流程、提高组织效能等手段,实现了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架构的高效运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制度、文化管理、能力匹配等企业运行管理制度,促成了企业系统化的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对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并对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创新性策略展开分析,将为国内企业在发展战略、人才储备、企业管理等方面建设提供了参考,丰富企业管理的内涵。
关键词:经济;管理;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整体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内部挖潜,企业实现在组织架构、生产技术、制度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创新性发展是企业应对新形势下生存压力和市场开拓的有效策略。企业经济管理在凝练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支点作用。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已开始在其经济管理的多个层面开始了有效的革新,创新性地以扁平化的组织为母板,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优化制度流程、提高组织效能等手段,实现了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架构的高效运作。其企业战略转型中,革新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和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为目标,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的共同促进下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提升。在经济管理的原则下,开始从注重数量增长到注重质量增长、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规模导向到产品导向的有力转变。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制度、文化管理、能力匹配等企业运行管理制度,促成了企业系统化的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企业经济管理中重视以价值观为表现形式的经济管理主导与核心作用。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共生性发展,鼓励员工技能行为的能动发挥。削弱制度建设和企业层级设置中所产生的闭锁。科学而和谐地处理企业与团队、团队与人才、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管理。
2.相对完善的制度建设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得以有效实施。在满足企业员工的正常需求同时,充分地激发了企业员工在岗位生产、岗位安全、岗位技能学习等方面的能动性行为。同时,这也是作为吸引和留住高端项目人才的必备软实力,成为企业内涵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3.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重视以人才为中心的企业经济管理导向,在员工选聘和培养中注重能力素质与工作的匹配度,力求“人-职位-组织”三者的融合,从企业发展、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中对员工的岗位行为进行评价。同时,用变量来描述岗位变化中的动态匹配。既注重人员能够胜任岗位且取得较好的绩效的劳动契约,又注重员工与组织之间相互认同、归属的心理契约。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通过理念革新、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建设,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受限于战略管理、岗位定位、制度维护的定位和实施环节的缺失,导致企业经济管理中创新性不足。
1.战略管理建设能力不足
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需以创新的姿态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的管理者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区看待信息时代模式下的企业经济风险和发展危机。当期,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仍故步自封,欣赏并停滞于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将企业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长期规划放在首位。忽视企业的长久利益和内部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在取得规模成就后而昙花一现,在不良的企业经济管理中,进入效益与管理的恶性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前或下降。
2.专业人才岗位定位缺失
企业经济管理中往往致力于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对人才的选拔和评定系统不够全面。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未能有效实现能力为主,学历为辅的人才试用和留用制度,并把岗位的契合度和能力再获作为人才选用的先决条件。对岗位型人才的定位拘泥于学历层面考察,未能更深入评析其自身的发展潜能及综合素质能力和岗位再造能力。
3.经济管理制度维护不力
企业经济管理运行之初所建立的规范而合理的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规模化的增长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其管理内涵将出现一定层面的管理真空。多数企业后期的经济管理混乱就源于此。管理断层、缺乏沟通、凝聚了不足等问题开始出现。经济管理制度的后期维护力不足,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举措
1.管理制度本土化
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资源发展现状,充分的分析不同制度指标下的管理变量控制,探索适合其自身的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方法,完成经济管理制度的本土化,从而使制度实施能够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岗位能动性。尊重不同群体本土化需求差异,实现“全方位,多层面”“全因素,多角度”“全过程,多渠道”的管理制度层级的综合运用,使员工获得企业关怀所带来的幸福感。
2.目标考核公开化
在目标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公正性、公开性原则,使其自身在主观上体会到公平、公正的存在。落实管理责任的同时,建立激励目标数据的分管和汇总机制。在考核环节改变行政化的记录和激励数据的被动收集形式,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按统一标准科学而合理地执行,使其自身的企业价值得到公正的显现。
3.人才培养多元化
秉承多样、灵活、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有机地结合,将岗位实践和能力提升相融合。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职业院校、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开展有效技能实践合作的,发挥订单式和模块式培养优势,落实企业的中长期的岗位需要。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围绕经济管理所展开的区域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企业的经济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手段,是企业制度生成和企业效能实现的有效实施基础。企业经济管理在制度建设、目标考核、人才培养上的创新举措,将使企业自身生产和运行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战略、人才储备、企业管理等方面建设提供可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利民.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2,(5): 260-260
[2]杨颖.浅析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J].中国外资,2014, (6):104-104.
[3]刘瑛,赵颖.经济管理问题国外研究成果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J]. 2014(02)
[4]徐涛.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途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20).
[5]刘富顺.未来我国经济管理的应对之策.经营与管理[J],2017 (10):83-84
论文作者:杨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企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岗位论文; 人才论文; 制度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员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