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全知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手足论文,宝宝论文,口病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岁的玲玲从上午开始打蔫儿,额头也有些烫,妈妈急忙给她试表,却发现她的小手上有几个不起眼的小疱疱。等妈妈带着高烧39℃的玲玲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立即告诉她,玲玲应当尽快住院隔离并接受治疗,因为她患上了“手足口病”! 解惑篇·手足口病的几个关键点 1.手足口病是不是一种传染病呢? 手足口病的确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罹患手足口病的宝宝一般有多大?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2到10天,平均为3到5天,常见于学龄前儿童,以5岁以下更为多见,但重症大多数出现在3岁以内。 3.手足口病有没有流行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患病最多。 4.皮疹是不是手足口病的特点呢? 手足口病的特点之一的确是皮疹,但皮疹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并不是说皮疹严重的宝宝病情就严重,有时甚至刚好相反,宝宝皮疹轻微,非常不典型,但症状很重,这样反而容易忽略此症。 5.手足口病的危害性如何? 绝大多数宝宝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并发症,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脏器衰竭,甚至造成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6.预防手足口病有没有什么特效的疫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疫苗。对手足口病最好的预防就是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尽量少带宝宝去人群拥挤的公众场所。 就诊篇·病情轻重分级响应 绿色安全区 常见年龄:5岁以上 主要表现:仅有轻微的发热症状,精神状态良好,可能存在咽部不适,口腔疱疹样皮疹,并伴有声咳、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响应方式:可以让宝宝居家休养,保持隔离,定时监测体温,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保证营养均衡、饮食清淡,补足水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中药治疗,这种情况大多可以在一周左右自愈。 蓝色关怀区 常见年龄:3~5岁 主要表现:低到中等程度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也可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响应方式:可以带宝宝就近到辖区医院就诊,经确诊后隔离,要做好皮肤和口腔的护理,对于肺脾湿热证的宝宝可给予清热解毒、化湿透邪的甘露消毒丹加减;对于湿热郁蒸证的宝宝给予清气凉营、解毒化湿的清瘟败毒饮加减。 橙色警戒区 常见年龄:3岁以下 主要表现:发热温度较高,呼吸变粗、变促,精神减弱,食欲变差,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皮疹散在。 响应方式:请及时带宝宝到有儿科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隔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完善病原学、胸片等检查,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的综合治疗。 红色危险区 常见年龄:1~3岁 主要表现:宝宝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响应方式:必须火速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最好在起病第一天就能接受正规治疗和监护,以免延误病情。 黑色高危区 常见年龄:3岁以下 主要表现:宝宝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抽搐、昏迷,呼吸困难或急促、面色紫绀、有血性泡沫痰,又或者心率增快、血压异常、肢体湿冷,则提示宝宝随时有生命危险! 响应方式:危重症宝宝将会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将重点控制颅内高压、呼吸功能障碍,维持血压稳定,并积极保护体内的重要脏器。待危险期过后,则着手恢复期的治疗,包括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和机体功能康复的治疗。 护理篇·家庭养护重点 主要问题:宝宝拒食、不喝水、流涎,甚至哭闹不止、难以入眠。 症结原因:口腔溃疡、糜烂,疼痛感明显。 检查可见:宝宝的口腔黏膜上有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养护措施: 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饭前饭后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还不会漱口的小宝宝,可以用无菌棉棒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动作务必轻柔,以免擦破黏膜。 可将维生素婴儿手足口病对此了如指掌_手足口病论文
婴儿手足口病对此了如指掌_手足口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