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结构调整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1997年上半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预测_中西部地区论文

加强结构调整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1997年上半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预测_中西部地区论文

加强结构调整力度 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1997年上半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分析与全年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区论文,各具特色论文,结构调整论文,上半年论文,力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呈现平稳增长的好势头。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各地区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长和外贸进出口活跃,继续拉动经济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推动经济发展;各地区宏观经济环境都有所改善,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生产能力闲置及亏损企业和下岗人员较多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1、各地区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增幅较为接近。据预测结果显示,上半年大部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都在10%左右,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增幅较为接近。而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东、中部地区有15个省区市和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于第一季度。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延续下来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于东部和西部的格局,虽然得以保持,但中部的领先优势已不甚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东、中、西部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1.4%和10.1%,增幅相差不大,中部快于东部0.3个百分点,高于西部0.9个百分点。增幅较高的有浙江(13.0%)、云南(13.0%)、山东(12.0%)等省份,较低的有青海(5.5%)和宁夏(8.1%)等省区。

2、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增长和外贸出口活跃。据预测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4%,高于第一季度11.0%的增速,其中轻工业增长15.0%,快于重工业1.2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工业增速均较第一季度有所加快。上半年东部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7%。受出口需求拉动的影响,其中轻工业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5.7%,快于重工业2.4个百分点。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东部地区工业增速一直居高,不仅东南沿海省份工业生产呈较快增长,而且其他沿海省份工业增速也明显加快,除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等省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外,天津、河北、海南等省市也出现较高的增速。预计第二季度东部地区重工业增速为13.3%,虽较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和中部地区增速。同时,第二季度东部地区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64%,比第一季度提高2.74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比第一季度分别提高1.74和1.80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产销率有明显改善。

外贸出口活跃也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的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外贸统计口径,下同)约达78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东部地区出口总额为6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4%和13.9%,东部地区出口增长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长快是东部地区出口增幅较高的主要因素。国家鼓励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提高对外资企业和自营进出口企业贷款优先程度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了东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去年,全国企业自营出口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9个省市均为东部沿海省市,其自营出口额占全国自营出口总额的55%,自营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省市有上海、江苏和山东三省市。

3、中西部地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推动了经济发展。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是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据预测结果表明,上半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6.3%,各地区增速由西向东逐步递减,西部增长20.2%,中部增长16.9%,东部增长15.1%,改变了1996年投资增幅由东向西递减的状况。根据各地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快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0%,比第一季度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增长21.9%,中部地区增长17.9,东部地区增长17.3%,与第一季度相比,西部增幅最大,总体上继续呈现增速由西向东递减的格局。上半年投资增幅高于20%的省区大部分是中西部省份,他们是宁夏(69.3%)、青海(28.0%)、河南(36.1%)、安徽(23.9%)、内蒙古(34.4%)、江苏(22.55%)、浙江(22.5%)、贵州(31.1%)、北京(20.0%)。

今年以来,全国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居民消费心理稳定,消费品市场持续趋旺。据预测汇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742.12亿元,同比增长15.6%,分地区看,中部地区增幅领先于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半年中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4%;比东部(增长15.5%)和西部(增长13.0%)分别高1.9和3.4个百分点。

4、各地区零售物价涨幅较低,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改善。各地区物价指数回落,使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改善。据对各地区的预测加权平均计算,上半年零售物价涨幅同比上涨2.8%,除新疆(6.0%)、宁夏(5.0%)、北京(5.2%)和青海(5.0%)四个省份以外,大部分省区市物价总水平比较稳定,涨幅在4%以下,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涨幅为2.5%,比第一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3.0%,与第一季度持平,西部地区为4.3%,比第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物价涨幅总体上仍呈“西高东低”的态势。预计第二季度,东部和中部地区物价涨幅分别为2.80%和2.84%,涨幅比一季度略有回升,分别提高0.04和0.14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第二季度物价涨幅为3.45%,比第一季度低1.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各地区物价总水平低幅增长,但三大地带物价涨幅趋于接近,差距缩小。物价涨幅回落,使宏观经济环境趋于宽松,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进展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采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包括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鼓励东西部开展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同时香港回归祖国,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1、全国性交通通道建设促进了东西部和南北部地区经济联合。经过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重点投入,我国交通通信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南北、东西交通通道的建设,为改善地区经济布局创造了条件。去年9月京九铁路的全线通车,今年3月18日南昆铁路全线铺通。这两条铁路大动脉的贯通,加强了我国南北部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东西部横向经济联合。京九线是我国第三条南北向铁路大干线,它起自北京,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和广东,至香港九龙,全长2381公里,途经23个地市139个县(市),沿线地区是一个南北狭长地带。京九铁路建设大大增强了南北运输能力,对促进南北物资、人员交流和经济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增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全长898公里,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它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没有出海口岸的西南内陆,与拥有绵长海岸,便捷交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的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交通通道建设为加强我国南北部和东西部的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产业和产品创造了条件。今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97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签订了东西横向联合项目合同305个,总投资36.4亿元,开创了东西横向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此外,农业部组织的“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轻工总会组织的东西合作“携手工程”和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光彩事业”计划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2、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日趋活跃,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长江经济带包括长江通航干线所经的七省一市沿江地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1/4。继去年长江沿岸26个中心城市以经济协调会的形式加强经济协作,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在促进功能开发和体制性政策优惠方面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后,今年以来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建设渐趋活跃:三峡地区移民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批准重庆设立直辖市,这是国家发展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大战略选择。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的物资集散与商贸中心。新设立的重庆直辖市,包括原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设置重庆直辖市这一举措,将对三峡库区的开发建设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总体上说,由90年代初期浦东开发拉开序幕,到近几年中游各省经济快速增长,再到上游地区开发掀起高潮,整个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日趋活跃,这对改善我国地区经济布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3、香港回归祖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已于今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必将为内地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96年香港本地产值11953亿港元,相当于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1/5;人均2.4万美元,相当于大陆人均值的40倍。经过80、90年代的发展,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中,香港名列第二。香港在内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成为香港的直接腹地,吸纳了香港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大规模转移和大量的资金、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同时,香港还是华南唯一的集装箱枢纽港,1996年处理集装箱1340万标准箱,其中与内地有关的占55%。从地区经济布局分析,香港回归祖国,还将大大增强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实力,初步改变我国原有的“北强南弱”的 区域经济格局,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上半年地区经济运行的态势看,情况是好的。中西部投资的增加,对缓解地区间总量矛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结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地区间总量差距扩大与结构趋同并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一个时期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较为迅速,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区结构趋同问题注意不够。事实上,差距扩大与结构趋同是相互关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结构趋同是导致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欠发达地区不顾当地条件和优势,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中,只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只会加剧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扩大。因此,要将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解决差距扩大问题结合起来考虑,通过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地区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仍比较严重。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值,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已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之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起源于初级产品的加工,进而延伸到以家电为代表的机电产品,以后又进入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领域。

从存量上看,地区间产品结构趋同程度已很高。目前全国30个省(市、区)中,产品生产重叠较高的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以及纺织、啤酒、卷烟、塑料、化肥、自行车、钢铁、摩托车、化学纤维等。从增量上看,大多数省(市、区)都将汽车、电子、机械、石化等选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这将可能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形成新一轮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必将造成生产力的更大浪费。从资产性质看,传统体制带来的国有经济部门化和地区化,使得国有经济的重复建设较其他所有制经济更为突出。从产业属性上看,工业领域的重复建设仍较为严重。从近些年的情况看,第三产业领域虽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但还不具有全局性,总体上大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工业领域,特别是价高利大的行业和产品,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也最为严重。

2、多数省区工业生产闲置问题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待业职工增加。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全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并引发了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例如,1996年煤炭积压1亿吨,手表积压1000万只,自行车积压2000万辆等等。据有关部门最保守的估计,1996年全国的工业产品积压金额大约3000—4000亿元。由于产品积压,企业的开工率必然大幅度下降。国际上一般公认,一个行业的开工率降到75%以下,就算是发生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1996年我国棉纺业、炼油业的开工率只有70%,普通机床、铜加工、烟酒等行业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家电行业(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和铝加工工业的开工率只有30—50%。全国94种主要工业产品,有61种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严重不足,其中有35种开工率不足50%。

多数地区,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不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产品销售不畅,靠数量扩张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不少企业面临困难,产品销售率偏低。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3%,中西部19个省区市仅有山西、江西、四川、贵州、青海超过95%,而销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的9个省区市,都集中在中西部。同时,生产能力闲置还造成下岗待业职工增加,如到1996年末,全国登记失业人员达到339万,下岗人员达到720万,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801万,困难企业(国有和集体)职工1007.5万人。

四、今年各地区经济将保持平稳增势

从总体上判断,今年各地区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各地区条件不同,有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攀升。其基本依据,一是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宽松,通货膨胀得到进一步控制,目前通货膨胀率月涨幅已降至1%的低水平,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银行系统资金较为充裕,居民消费平稳增长,储蓄积累增加较多。二是国家加大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存量资产调整方面,加大企业兼并破产的力度,资本优化结构试点城市已从57家扩大到110家,国家将注入300亿元作为破产企业呆账冲抵资金,同时大力发展企业集团,鼓励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增量资产调整方面,加大了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了更新改造的投资比重,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增长17.1%提高到18.6%;加大了对中西部的投入,一季度东、中、西部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8%、15.5%和25.6%,中西部的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的增长。三是政治环境较为有利,今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又要召开党的十五大,各方面都努力保持一个繁荣的经济发展局面。

1、三大地带的经济增幅将比去年更为接近,中部的增幅继续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据预测,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10—10.5%,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分别为10.2%、10.3%和9.5%,中部继续高于东部0.1个百分点,高于西部0.8个百分点,而1996年中部与东部增幅持平,高于西部1.4个百分点。由于增幅接近,三大地带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比例差距趋于缩小。

2、中部地区工业增幅继续领先于东、西部,西部地区工业增幅有所回升。据测算,今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3.8%,中部地区由于重工业增长回升,拉动整个工业增长,增幅约为14.2%;东部地区消费品工业生产活跃,是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增幅为13.8%;西部地区工业增长有所回升,增幅为12.8%。

3、中西部投资增幅较大,投资增幅由西向东递减。根据预测,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约为19.0%,实际增长率约为15.5%。由于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回升,今年西部地区投资名义增长率为24.6%,中部地区为17.1%,东部地区为15.0%。

4、中部地区的市场销售增长领先于东部和西部,价格涨幅普遍回落。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中部地区增长17.5%,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5.7%和13.2%,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全年零售物价指数约为3.5——6.0%,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3.2%、3.7%和4.0%,继续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

5、东部地区出口增幅较大,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预计今年全国出口增幅为15.0%左右,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5.6%,是全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分别为4%和11.9%。

五、加强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

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地区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经济运行不畅。制定地区经济政策必须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同时要兼顾地区间经济总量的比例调整。基本指导思想是,从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出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将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与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结合起来,与建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地区分工合作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加强政府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从国际经验看,凡是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张和生产集中度的相对下降具有必然性。因此,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是较难避免的。我们要通过市场选择有优势的竞争主体,提高某一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对短期的供需平衡调整较为有效,不可能完全解决长期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问题,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强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各省(市、区)在制定“九五”计划过程中,都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但是多数省区从地方角度考虑得较多,从国家全局角度考虑得较少。因此,国家要研究各地区发展优势产业问题,并积极引导和推动其发展。

2、完善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全国重点行业生产力布局纲要。要进一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过时的政策要调整,尚没有涉及的要尽快增加,应尽快制定各行业合理经济规模标准,根据适应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形成必要的企业进入壁垒。当前,要重点抓好汽车、钢铁、石化、电子等行业经济规模标准的制定。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加强财政、信贷、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套,保证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完善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管,运用财政投入资本金、政策性银行贷款、财政对商业银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选定的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对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发展的项目,不符合规模经济标准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严重闲置的扩建、新建项目,有条件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投资而又新铺摊子的项目,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在某些地区建设的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银行不得提供贷款。改变单纯按照项目投资限额划分审批权限的办法,依据行业性质重新划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

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引导各地区按照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热点投资项目的地区选择。起步阶段可选择若干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向各省(市、区)公开招标,通过公平竞争落实项目布点。

3、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规划和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引导社会投资向国家鼓励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拓展,在保持沿海地区发展势头的条件下,经济建设的重点应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加强区域经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向国家鼓励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转移。同时,还应研究制定《国家区域政策纲要》,引导社会投资,协调地区间的利益关系。

4、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发挥企业在优化和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地区间国有资产重组。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应主要致力于搞好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为企业自主决策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竞争性产业的投资项目应逐步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并在国家产业政策约束下自主决策。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兼并,促进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逐步解决存量“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以现有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为核心,有选择地注入资本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

5、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好新建项目的审批关,加强和改善投资的计划管理。对新开工项目的审批,要严格把关,凡属全国生产能力过剩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律不再批准。对那些由于生产不配套、市场发生变化、工艺落后等原因不能正常投产的项目,要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分别处理。对那些规模不经济、技术落后,投产后必然出现亏损的在建项目,要坚决停下来。加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发布工作,引导投资行为,以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标签:;  ;  ;  ;  ;  ;  ;  ;  ;  ;  ;  

加强结构调整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1997年上半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预测_中西部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