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土地整理评估方法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客观的土地整理评价适用于土地整理环境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理;评价方法及应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引言: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确定土地整理的内涵为: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间,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综合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1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
土地整理是一定的地理空间。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目的和发展要求是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关系的合理改进和利用。在开展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同时,科学规划土地。同时,合理的土地整理有利于不断增加土地面积,实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在实施土地整理评价方法和方案措施之前,有必要分析研究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探讨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生态环境累积影响的影响流程。因此,在正确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布局,为土地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探析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随着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土地整理,土地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工程理论以及运营模式和整合标准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和应用仍然缺乏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土地整理评价方法并非基于简单的土地整理,而是着眼于土地可持续性质量的持续改善,基于长期经济发展和合理的土地资源。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对现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判断。其基本特征是土地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比较,实现对土地利用的评价。整个项目实施前的土地整理评价是基于预评价的,是对具体项目实施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土地整理评价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土地制度的差异,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规避风险,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项目选择土地时决策者的职能。
2.1土地整理评价前后比较法及其应用
在土地整理中,最常用的土地整理评价方法是前后比较法。 在土地整理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对拟开发土地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土地整理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完成后,将收集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与之前预测和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前后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差异原因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2.2土地整理评价有无对照法及其应用
土地整理评估方法以现有土地开发利用为基础。 在土地整理之前,对未来土地的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并与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土地整理评价对比法是否科学地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土地整理评价采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分析土地整理利用带来的实际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评估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大影响。
2.3土地整理的成功效果评价法及其应用
土地整理效果评价的成功方法是:团队首先对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然后根据各项目的数据指标对所有土地整理成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土地整理效果评价的成功方法基于土地项目各部分的评价和整体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效果评价的成功方法主要基于整个团队的整体评价能力,对土地整理评价团队的综合评价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4土地整理的项目统计评价法及其应用
土地整理项目统计评估方法是一种科学,真实,准确的土地整理评估方法。 土地整理项目统计评估方法是在土地整理分析过程中全面收集整个土地项目的有效数据。 并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评估。
3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的重大意义
3.1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的理论价值
首先,掌握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和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总结土地整理的经验教训,寻找土地整理的不足和缺陷,认真研究和分析土地整理规划和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和调整。其次,通过对土地整理评价方法与应用的分析,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为决策者规避风险,为改善土地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参考。利用职能提供科学,真实,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和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全面理解土地规划设计,土地管理运行模式和土地整理标准评估方法,对实际应用和测量提供重要的理论经验和理论指导价值。
3.2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的现实意义
合理科学的土地整理活动通过修复弃耕地,平整土地,整合住宅用地,建设用地和零散土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其次,通过控制土壤侵蚀。通过对一些未开发的土地,坡地,平整度,变坡梯,绿化,水利建设等低利用率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地利用。同时,这将有助于改善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普遍不高。通过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国土地的质量和产出率。有利于促进标准化耕地发展,促进机械化作业,推进耕地集约化管理。此外,通过开垦荒地,增加土地植被覆盖面积等措施科学合理地整理土地,有利于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使原有土地生态系统更加有序,增加生态环境效益。最后,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可以避免由于短期经济利益和地方政治成就造成的某些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的永久性破坏,避免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配置和用地的土地整理评估模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结语
在评估农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过程中,要积极引用国外先进的评估理念,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 在维护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农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经济效益,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不断积累土地整理经验,科学整理土地,实现人地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WANG Jun, LUO Ming, LONG Hualou,等. 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 of ecological evaluation for land consolidation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3):363-367.
[2]Liu Y. Study on ecological impact evaluation for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cloud model: a case study of Miaotan town[J].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08, 7145.
[3]融捷.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J]. 现代农业, 2012(3):86-88.
[4]索恩弟, 刘靖元. 浅论经棚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J]. 内蒙古水利, 2011(2):56-56.
论文作者:高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土地论文; 评价论文; 方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项目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科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