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论文_蒋宗琴

浅谈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论文_蒋宗琴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 841000

摘 要:本文从德育理论创新和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实行活动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总结了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应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化教学。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 基本程式 反思

一、活动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别人的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好比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这是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运动”(黑格尔语)的原理。基于这一原理和道德学习论的德育观,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通过践行既有利于掌握知识、陶冶情感,还有利于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

1.创设情境──导入。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导入新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情境或来一段充满激情的讲演,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从新旧课的联系入手,从复习旧课中过渡到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把学生的情绪调到“优势兴奋中心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2.合作探究──体验。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即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的呈现与展开活动融为一体,也就是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迁移拓展──践行。新课程增强了德育功能,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践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问题情境,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

三、对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的文本,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学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是教材的再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既要充分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功能,又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而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超越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剥夺了学生体验的权利,而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论文作者:蒋宗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浅谈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论文_蒋宗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